苏州核雕

2018-01-23 10:36叶正亭
江苏地方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舟核雕山花

◎叶正亭

苏州核雕早在明代就已出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收入中小学课本的是明人魏学洢所作的《核舟记》,文中对王毅之核雕作品如此记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寥寥数语,核雕的艺术特点已跃然纸上,此乃是微中见宏,尺幅间展大千的雕刻艺术。

明代,苏州核雕渐兴,与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的风俗有关,核雕其时风靡朝野,一度出现“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之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以显示身份与品位。清末,也出现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杨芝山、都兰桂等。

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这座小村庄,相传是春秋战国时吴王在此建造战船、训练水师而得名,数千年后,舟山人不再造“大舟”,却专注于“盈寸间以小见大”的“雕虫小技”。据《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殷根福就是其中的翘楚,1930年前后,殷根福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了“永兴斋”,他将核雕罗汉头像穿成手串,在上海滩非常抢手。殷派的核雕技艺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继承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1970年,他们几个召集村上核雕艺人创办雕刻组,产品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

如今的舟山村属吴中区,拥有大大小小的核雕工作室七八百家,从业队伍共计五千人。核雕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全村已形成了集原料采购、工具制作、核雕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舟山村也因而获得了“中国核雕之乡”的美誉,仅凭核雕产业,其年收入超两亿,“小核雕中创出大天地”。宋水官、周建明就是当代核雕艺术家的代表,2009年,宋水官的作品《乘风破浪》一举获得“山花奖”,这是核雕作品第一次夺得这项全国民间工艺评比的最高奖项;周建明则是“包衣弥勒”核雕题材的创始人,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代表作品《八大弥勒》。

光福的许忠英以核舟见长,但她所雕的“核舟”在雕刻人数及题材上不断超越古人的成就,去年年初,许忠英完成了单颗核上雕刻人数38个、舟体达三层的核舟;2015年,她的作品《十二月花神》摘得“山花奖”。师从许忠英的陆小琴,38岁就以作品《二十四孝》荣获“山花奖”,她在创作题材和制作技艺上不断探索,2017年,又推出《太湖霞光》,她将核的局部打磨得薄如蝉翼、吹弹可破,打一缕光束,便恰似那太湖的万丈霞光即将冲云破雾、喷薄而出,美不胜收。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核雕,苏州核雕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刻划的人物刀法简洁,形神兼备,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核舟核雕山花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山花子
核舟究竟有多大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圣洁的山花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山花烂漫时——印象胡迈儿
心脏“核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