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2017年中国舞蹈景观

2018-01-23 23:06朴永光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朴永光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舞蹈实践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建设又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以及实现“中国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我们从事艺术实践的目的,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我国民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艺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艺术,国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艺术,国家软实力的提高更需要艺术。因此,就有必要将中国的舞蹈实践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及人民的幸福相联系,以文化自觉开展艺术实践。因而,对艺术实践的评价也应以此为据。

依照前述的观点来观照2017年的中国舞蹈实践,中国舞人在文化自觉的舞蹈实践中,通过辛勤的耕耘,用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比如,在“非遗”保护方面,在政府引导与扶持、民众参与和实践下,数量众多的各族传统舞蹈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而且让“非遗”走进了大、中、小学的校园,进而实施传统文化的濡化,旨在培育有文化的中国人,其成效也渐得体现。在舞蹈教育方面,专业舞蹈教育工作者们以各种方式开展的教学交流、学术研讨活动蓬勃开展,旨在提高舞蹈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由此推动中国舞蹈教育事业健康、稳健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舞蹈人才。与此同时,异军突起的舞蹈美育队伍,其活跃的身影更显朝气蓬勃,其实践的场景更是生龙活虎,其志在促进中国的舞蹈美育,旨在培养未来的“全人”。另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培养高水平的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研究的各类人才,为舞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人才基础。在舞蹈创作领域,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气,通过创作作品和展演促进艺术繁荣,通过巡演惠及民众,由此绘就了2017年中国舞蹈作品创作、展演的绚烂景观,旨在坚守为人民而舞的文艺方向。在群文舞蹈领域,广场舞蹈最为震撼,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天南海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广场舞的舞影,参与跳舞的人群蔚为壮观,参与跳舞的人们喜气洋洋,他们的每个舞动都在诉说着快乐感、幸福感。在舞蹈学术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由此“深描”且助推着中国舞蹈诸领域的实践。综前所述,中国舞蹈实践,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再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创作方面,仅就2017年的“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展演”而言,就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如朝鲜族舞蹈《长鼓行》、彝族舞蹈《银塑》、蒙古族舞蹈《爷爷们》、维吾尔族舞蹈《长长的辫子》、藏族舞蹈《阿嘎人》、彝族舞蹈《火塘》、苗族舞蹈《斗》、汉族舞蹈《刘二寻花》等。从这些优秀之作不难看出,创作者们在追求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追求着多样化的表述,追求着舞蹈的民族性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比如蒙古族舞蹈《爷爷们》。该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征显著,人物形象鲜明,表现方式独特,突出了幽默、诙谐的风格,不仅得到“圈内人”的认可,更得到“圈外”观众的青睐。在表现方式层面还值得评述的作品有苗族舞蹈《斗》和汉族舞蹈《刘二寻花》等,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对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定义做出了新的诠释,同时,也改变着观众以往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认识定势,让观众直接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也可以如此创作。朝鲜族舞蹈《长鼓行》,一改过往长鼓舞宣情情结,以长鼓舞叙事,言说文化的传承。彝族舞蹈《银塑》也同样如此,以舞言说工匠之事和工匠精神,且试图探讨民族舞蹈语言的叙事张力,也即此类作品的意义:探索以舞言情、以舞表意、诗化叙事的多种可能性。以上所举数例,仅为优秀作品中的点滴,由此也不难看出,中国民族舞蹈作品创作正在走向语义深刻化、舞貌多样化,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

笔者有幸参与了2017年举行的“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展演”初评和终评阶段的评审工作,仅就这次舞蹈展演也可以看出,在民族舞蹈作品创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各参展单位提交的400余部作品中,很多作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些作品缺少生活根基而如浮萍,在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表现出“概念化”的倾向。其原因是缺乏深入生活,尤其是缺乏深入不同民族的生活的经验,也缺乏敏锐、细致地观察生活的眼力。还有一些“作品”不太像作品,而更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好似先有舞蹈组合后再贴上名称。更有一些作品,将不同舞种的语言拼贴用之,使得语言形态混杂、语言风格混乱。更为严重的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同质化现象,即一些作品的题材、结构、手法等方面相似甚至雷同。

如果再把目光放宽到中国舞蹈实践的诸领域就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少。比如在“非遗”保护方面,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在“非遗”保护语境中,文化持有者的主体地位沦丧,或传承者个人的地位及话语被权威化、神圣化的倾向颇为严重;还有一些“山寨”版“非遗”出笼等。在专业舞蹈教育方面,知识权力化、话语权威化现象也较为严重,由此导致舞蹈教材建构、教育模式和培养的人才同质化等。在非专业舞蹈教育方面,在教学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更多是套用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及教育模式,由此导致非专业舞蹈教育的专业化,舞蹈美育之旨有可能演变成舞蹈专业教育之实。在舞蹈学术研究方面,套用、照搬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且借用他学科话语言说舞蹈之时,因“消化不良”或运用不当,常显得所言不得要领,所说不着边际等。

依笔者之见,中国的舞蹈实践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深究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在舞蹈实践的诸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公正的评价更不应给予低估,因此,本文依然愿意将2017年的中国舞蹈实践评价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