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浅议

2018-01-23 18:36孟巧张亚红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校企合作措施

孟巧+张亚红

[摘 要] 结合南通理工学院近年在校企合作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与创新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措施:加强宣传学院的品牌特色,实现校企间资源、能力互补,寻求长期合作关系。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04-02

南通理工学院,2014年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可以给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据调研,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于工作实践的能力不足,国内多数高校也有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校企合作遇到了诸多困难,难以实施。

一 校企合作的概念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共享信息与资源的“双赢”模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不仅是高校向其输送合格毕业生成果的主要地方,而且还是高校教育获取经费和技术支持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前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倡:“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1]鼓励高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坚持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设备、技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学校与企业成本,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

二 校企合作的现状

1 校企合作的成果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南通理工学院前身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时就已经展开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由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和紫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的紫琅科技创业园,就是依托学院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吸引新能源,新技术为主的中小企业入院孵化,同时为学院及南通市高校师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升本以来,南通理工学院还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得省级及市级多项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服务平台项目,积极为地方企业进行相应模块的服务。其中,设于学院的江苏省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能够对外进行风力发电系统的建站方案设计,并网方案设计及设备生产制造工艺设计等服务;南通市现代生产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对外进行机械零部件加工,模具设计制造,机械设备改装方案设计等服务;精密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能够对外提供机械零部件精密加工与测量,机械加工精度控制等服务。

除了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努力促进校企合作外,各二级院系也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简称“船海系”)以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简称“贝斯特”)为背景建立“贝斯特”精英班,该班学生的选修课程为贝斯特公司和船海系共同商讨确定,课程内容以贝斯特公司在建项目为主,既能够让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又为企业未来培养了合格人才。机电工程学院以紫琅科技园3D打印技术研究所为背景在全校范围内选拔40名学生组建“3D打印技术”精英班,该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3D打印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毕业以后定会受到社会欢迎。

另外,学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新大赛,成立创新团队,资助优秀创业项目等活动,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

2 校企合作的不足

根据校企合作的深度情况可以划分为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中层次的校企合作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三类,[2]南通理工学院目前校企合作尽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即浅层次校企合作和中层次校企合作上。校企合作大多是企业中的专家担任院系的专业指导委员,提出一些企业常见的问题和紧缺人才供院系参考,而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紧贴企业实际需要,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很快进入职业人角色。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在毕业前有为期20周左右的企业顶岗实习,从学生和企业反馈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仅是简单地从事某一工种的劳动,并不能结合专业知识去进行有效地创造,而企业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校企合作的任务,兴趣并不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校企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学校各二级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尤其是深度合作意识。部分企业由于技术保密工作不愿进行校企合作创新,还有部分企业是不相信南通理工学院老师的能力,不愿让他们参与课题和创新项目的合作,企业更愿意选择老牌公办院校作为校企合作对象。作为学院自身,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和渠道不畅,老师没有真正地走出去与企业联系。

(2) 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区域或行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加大对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科技创新扶持力度”。[3]政府扶持校企合作创新的政策有了依据,但支持力度有限,具体实施中仍困难重重,以致校企雙方在合作中并不一定能实现共赢,影响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正在进行中的校企合作项目,也鲜有学生进行参与,因此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3) 合作中缺乏深度了解

学校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学院和企业合作浮于表面,实施过程比较简单,即输出学生——接收学生,期间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及考核要求不够严格。学校和企业之间并不能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例如学院每年以7%~10%的速度递增专利,但是真正转化成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却凤毛麟角。一方面企业对学院的科研情况,科研成果不够了解,无法委以重任,另一方面我们申请的专利实用性不足,无法针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其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相互了解不足,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展开。endprint

三 校企合作改革的措施

1 加强宣传学院的品牌特色

目前学院有七个专业院系,每个院系有一个专业研究所,这些专业及研究所有些已经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品牌专业建设自助,有些获得南通市科技局专项资助,有些专业在南通市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缺少宣传,以致南通地区的很多企业甚至不知道南通理工学院的存在,不知道学院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等。如果想要寻求校企合作的更大发展,无疑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品牌和特色。此外,学院应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4]成立技术转让部门,主要负责搜集、评估、发展和推荐学院相关的技术成果与创新项目,走出去推介,以引进更多的合作企业。

2 實现校企间资源、能力互补

校企合作创新既要靠自己的力量,也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院校之间,科研机构之间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在资源和能力方面进行互补,各自发挥特长,弥补自身不足,这样才有必要进行合作,即合作的前提。此外,还要避免学院与其他院校或企业在同一水平上并行研究,只有发挥自己特色,做精做强才能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创新。例如3D打印技术研究所,在南通高校中仅有南通理工学院一家,而且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可以极大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甚至还能打印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的外型,学院相关院系就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新领域的研发,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3 寻求长期合作关系

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期间,黄德辉教授说过:成功实现校企合作的必须条件是,“院校要赢,同时必须保证企业也要赢,即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各方共赢”。这不仅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还是校企之间能够长期合作的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和动手能力,为学校增添最新的实验设备,确保教师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最重要一点,用最少的资金为企业赢得最大的利润。学院应协助各二级学院和教师进行校企合作事宜时,要长远考虑,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

四 总结

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时,不仅要考虑学校和企业能够共赢,还要考虑到学生可以从中受益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品牌专业宣传,校企资源、能力互补,寻求长期合作关系等措施,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

tent_1621777.htm,2010-06-06/2015-01-25.

[2]李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人

力资源,2016(3):86-87.

[3]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

[4]刘克寅,宣勇.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匹配规律及

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0-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校企合作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