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探析

2018-01-23 18:48冯娅楠狄旭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大学生

冯娅楠+狄旭东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其个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影响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并探究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的举措,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44-02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传统教学、社会负面因素等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并未完全发挥。构成这些问题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智育、德育的教育理念的不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受传统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重智轻德的观念,学校的测试多是注重选拔,忽视了大学生德育的发展。大学阶段的教育,学校会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德育工作,但多数流于形式,实践性并不高。同时,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人们的思想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影响了人们德育素质的培养,淡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因此,在德育的培养上,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对此有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极其重要,对它的忽视,其要求达不到社会发展和道德水平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必修的课程。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讲,包含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而每一方面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其强制吸收,这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能充分施展。另外,受传统教学模式侵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脱轨,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融合,这样就达不到培养大学生个性的目标。

(三)社会负面因素的诱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脑、网络、游戏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使其個人修养有所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教育水平的增强。但是社会负面因素对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冲击。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而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相径庭。并且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残酷与不实,如富二代炫富以及不断曝光的腐败等问题。这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产生深刻影响。

二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

个性乃是一个人在思想认识、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主要表现在言行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行为上。在生活中,影响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因素有很多。

(一)自身因素方面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影响其个性培养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层次。

1 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成熟

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大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理。另外,各种新鲜血液给大学生带来冲击,使他们将自己的愿望诉诸于虚拟世界以得到心理的满足,其个性受自身认识能力的影响。

2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仍需加强

大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社会阅历,这样才能对这门学科有深入了解。大学生视野宽旷、思维能力强,但其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却有限,且所学知识不贴近生活实际,其个性的发展必然受到知识的限制。

(二)学校教育方面

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传播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过程。[2]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影响大学生个性培养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学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不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若大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不足,就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更不能培养大学生的个性。

2 教师授课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革新。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关,教学方式活跃,大学生兴趣则高,否则相反。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有些教师仍采取传统方式,这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塑造。

(三) 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在家庭中也会接受到相应的教育,其父母的说话方式、教育方式等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1 父母日常行为的影响

社会进步使人们的想法产生了变化,会受不良因素影响,形成不良行为,甚至违法。再者,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使大学生适应了温室环境,缺乏主体意识,在思想价值观念上产生了异化。

2 父母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其知识体系庞大易被忽视。父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对大学生和其个性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的措施

个性是人们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一种特征。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相协调,前提是要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塑造。endprint

(一)增强大学生自信能力

自信对大学生个性的塑造很重要。德国著名教育家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因此,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对大学生的激励和鼓舞又来源于很多方法,最简单的莫过于赞美。对于大学生要采取适度原则,对其进行单个或集体赞美,以激发其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并鼓励其以此作为动力,增强自我自信心,不断取得进步。而这种方式不仅仅是针对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而言也是很有效的。因此,大学生自信能力的增强,对大学生个性的塑造会发挥重要影响。

(二)鼓励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们取得进步、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是关键。首先,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的优越条件,改善授课氛围,不断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增添课堂色彩,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索能力。其次,要积极开展课堂探讨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进行评议,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彰显自我个性。最后,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眼界,激发大学生“问题意识”,以塑造大学生的个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大学生个性的塑造提供精神基础。首先,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夯实的硬性基础。其次,对大学生要不断开展心理咨询培训课,并适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疏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对每个学生心理都进行分析,总结出特点,进行层次教育,感化学生,启迪学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

參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2]洪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解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2).

[3]汤园林.夏丐尊绝食捉贼[J].文学选刊,2014,13(11): 2-3.

[4]查理德.心理学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4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