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德育的生命线—访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徐红梅

2018-01-24 01:22本刊编辑孙格格
中国德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临川德育质量

■ 本刊编辑 孙格格

徐红梅: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临川教育是临川一张靓丽的名片。在过去应试教育盛行时期,临川教育逐步形成政府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育的“四苦精神”。全国各地学子齐聚临川“留学”,“临川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全面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精神已经不适合时代要求,需要适时转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近年来临川基础教育质量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滑坡,不如周边县区,失去在抚州教育中原有的“龙头地位”;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还是紧盯着分数,不重视考查科目;各校在学校管理等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彰显出各自办学特色;每年虽然招聘了不少音体美、计算机专业教师,但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城乡基础教育水平不均衡等。

我区敏锐地发现了以上问题,也曾试图通过一些方法加以解决,比如区政府印发并实施了《临川区校长管理暂行办法》,选派教育管理者到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和广州崔其升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开启“临川区自主教育试验区”项目;开展片联校教学研究,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等。通过以上综合治理,我区部分学校基础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全区整体提升效果还不够明显,亟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新时期课程体系,凸显学校特色和品质,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抚州市被列为全国30个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2014年,经省政府同意,正式设立“抚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了积极提升临川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促进临川教育绿色发展,继续唱响临川教育品牌,2015年,我区决定花三年的时间,与北师大合作,大力实施“临川区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这个项目是由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承办的,项目组依托雄厚的教育科研资源,指导每所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开发针对性课程,以“培育出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优质校”为实施目标,促进临川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均衡发展。

徐红梅:我们说的“质量”,是指全面质量,其中德育的质量放在首位。在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规划中,我们对德育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远景规划:

一是学生层面,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公民”。就是要帮助孩子避开现代人的缺失,成为情感充盈、胸怀理想、勇于负责、力行诚信、懂得感恩、有基本礼仪修养的现代公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变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建立文化自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当今国际一体化大潮中世界文化交流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必要而且迫切。

二是教师层面,把每一个教师锻造成“充满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的育人导师”。我们认为做教师首先要有教育的情怀,心中要有大爱。有教无类是大爱,因材施教是智慧,有什么样的教育情怀,就会上出什么样的课,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教育情怀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从内心迸发出强烈的教育责任感,自觉地无私奉献。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观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育情景的综合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中,主要是请北师大项目组专家围绕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升教师思维品质,帮助教师找到教学、学习和科研的结合点,从根本上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问题,以教求学、以学带研、以研促教,提升教师教育智慧。

三是学校层面,把每一所学校办成“德育为先导,办学有特色”的品牌学校。我们首先要解决让学校重视德育的问题,邀请了省内外一些德育专家来临川讲座,让校长和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通过一些现实案例让大家了解德育工作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中的功效。同一地区、同一教材、同一模式,德育容易陷入“千校一面”的状态。为此,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时,提出创新性合理改造中国传统德育内容,注重地方特点和学生思想特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等要求,防止“千校一面”。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分年度逐步实现总体目标:第一年主要是以身边的典型事例唤醒新形势下的德育;第二年主要是构建特色学校,培植特色德育模式;第三年总结提升,形成有临川特色的德育经验。

徐红梅:从学校大量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有质量的德育应该是生动的、开放的,从小入手,突出明理性;从近入手,突出体验性;从活动入手,突出趣味性。有质量的德育要达到一种良性状态,即以“有形”之名,行“无痕”之实,在“无痕”之中,行“有实”之效,最终实现“无痕德育”。

上面谈的是概念性的东西,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学校是如何贯彻上面的思想,开展有质量的德育的。我们的一位老师在发现学生抄袭作业后,没有马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只是把该同学叫到办公室单独交流,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上课是否听得懂,对自己上课的评价等,发现该学生有学习困难后,指出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去直接“借鉴”同学的成果。最后,学生主动向老师道歉,并在日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这位老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让他明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一位老师在进行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的讲解时对该班级学生进行了延展式的德育教学,她提出了一个问题:狩猎队在面对具有强烈求生意识的斑羚群时,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点怜悯之心?他们在日后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后,有个小组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定不会做如此恃强凌弱的人。从教材入手,让学生体验,渗透德育,也是我们常用的方式。近一年来,我们还通过研学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如去年4月,临川一小的孩子到农村体验插秧活动,许多孩子都流下眼泪来,他们感悟到要珍惜粮食,这远比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深刻得多。

徐红梅:您说得很对,没有师生参与的德育特色品牌创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特色品牌。如何让师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个人认为,要让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真正成为全体教师的实践,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建构德育新机制。各校要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业绩考核和干部、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并把德育行动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做实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贯穿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始终和各个方面。二是创新载体,谱写德育新篇章。搭建各种平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全面开设道德大讲堂,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重要节点有主题、重大活动有影响、常规活动有品牌。比如“六一”儿童节,可以表彰学校“德育之星”,把常规的入队仪式改为在烈士陵园举行,形成品牌活动等。三是环境蕴德,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学校文化环境的设计,既要突出育人功效,又要注重本体化元素,如多用师生自己的作品和创意来装点校园,让师生有自豪感和亲切感,时时处处感受到自我创设的环境熏陶,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徐红梅:课程建设是我们此次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培训内容,我们把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

德育始终贯穿于三大课程当中。在基础性课程中,我们不仅重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专门学科的教育作用,也十分注重其它学科的德育功能渗透,如我们数学老师在教授认识时钟时,就会教育学生要养成守时习惯、珍惜时间等。在拓展性课程中,临川区第二小学的生命教育、临川区第七小学的责任教育、临川区第十三小学的追梦教育等,都采取“生活化+活动化”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效果。在探究性课程中,我们主要是不定期举行志愿者活动及“微心愿”、环境保护等活动,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湖南小学在开展蔬菜种植实践探究中,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徐红梅:提升教师素质,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一是加强分类培训,针对新教师、青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群体,制订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师德学习检测合格是首要验收条件。一轮培训结束后,新教师要上“过关课”,青年优秀教师要上“观摩课”,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德育渗透效果是评课的一个重要标准。德育渗透不好的降一个等次评比。二是着力构建“研修一体课程”,完善分学段、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加大研修活动力度,满足教师个体差异化需要,各学科“名师工作室”要收集整理教师的研修报告,主要剖析教师在培训后德育理念、德育功效上的问题。三是落实培训闭环管理,加强训前、训中、训后反馈沟通,使培训活动更有实效。四是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智慧教育”网络平台,设置网络模块学习,如师德修养和政策法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教师素养拓展等方面,举办网络沙龙、教师论坛等活动。

徐红梅: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需要有新的德育质量评价标准。立足抚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研究,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四个维度下又分十八个关键性指标,也就是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每个指标明确考查内容,比如初中勤俭节约考查,我们考查的是:第一,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熟悉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勤俭节约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勤俭节约,会合理使用零用钱,不盲目攀比、不追求名牌,能自觉抵制或制止铺张浪费行为。采用的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现场观察、资料查阅、部门询问、实地测试等。小学、初中、高中考查层次要求不同。

徐红梅:在提升德育质量过程中,我觉得我们主要存在校园德育文化建设规划不合理、氛围不浓,特色品牌建设力度不大、成果不多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聘请专家为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力争“一校一案”,形成百花齐放的德育文化,加强实地调研和指导,多提炼、多总结,帮助学校多出成果,形成品牌。

猜你喜欢
临川德育质量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质量”知识巩固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张居正的误会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