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畜禽防疫对策

2018-01-24 09:37李淑凤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耳标村级畜牧

文│李淑凤(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

目前,经过多年的动物疫病防控宣传,选拔村级防疫员建立防疫小分队,走村入户搞防疫,使散养户逐渐认识到了防疫的重要性,大部分养殖户接受了防疫注射。虽然对动物防疫的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农村散养动物的防疫仍是难题。

一、现状

据统计,河北省河间市2017年有散养户15400余户,规模场278个。存栏畜禽共293.49万头(只、匹)。全市有防疫小分队72个,村级防疫员156名,其中35周岁以下(包括35岁)15人,36~55周岁(包括36和55岁)75人,55周岁以上66人,平均年龄52.69岁。由乡镇政府选用人员,没有正式聘用,没有特殊情况,人员不变动。

二、工作难点

1.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普遍存在。河间市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一是散养户科学养殖意识不强,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从未接受防疫。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有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有些养殖户过分依赖疫苗,认为接种完疫苗就万无一失,对消毒、隔离等措施敷衍了事。

2.乡镇政府精力不够,导致工作不扎实。动物防疫工作一直实行“政府部门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双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过多年来的工作来看,市(县)政府及市直各部门的工作都分派到乡镇,使乡镇领导感觉精力不够,顾不过来,难免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致使工作不扎实。

3.防疫员报酬少,防疫员不专心搞防疫。防疫经费拨到各乡镇后,乡镇扣除一部分费用,剩余的部分发给防疫员,防疫员报酬少,造成他们把时间放在找收入上,没有集中精力开展本职工作。

4.村级防疫员文化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需要。据2018年春季统计,本市156名防疫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13人,高中学历的38人,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05人。他们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学历结构高低不一,大多数人员既不属于专业学校毕业,又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对防疫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缺乏了解掌握。部分防疫员仅仅会打防疫针,不注重消毒、换针头,对免疫证、免疫档案一些项目填写的驴唇不对马嘴;责任心不够强,不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不管是冷藏还是冷冻的疫苗,统统在屋子里常温放置,导致疫苗失效;有的防疫员只停留在利用村广播喇叭发放疫苗,不亲自注射;更有甚者,不了解疫苗的接种方式,禽流感灭活疫苗采用饮水免疫,不仅导致了疫苗的浪费,也起不到防疫的作用。

5.耳标佩带。一方面,一些畜禽在挂上耳标后自行脱落,防疫员不会对耳标脱落的牲畜再次加挂耳标;另一方面,加挂耳标给部分牲畜带来应激反应甚至因破伤风死亡,导致养殖户不接受挂耳标。

6.检查验收流于形式。部门组织检查验收,检查组互相顾及面子,对检查对象敷衍了事。

三、对策

1.尽快推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优先选用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由社会服务组织负责散养户防疫,对村级防疫员实施管理。畜牧部门负责强制免疫疫苗的调拨,保管储存。防疫结束后,由畜牧部门牵头对防疫工作考核验收。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地开展对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防疫员的综合能力,组建高素质的村级防疫队伍。不仅要培训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的培养,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调整耳标加挂时间。挂耳标费时费力,还会给牲畜造成应激反应,建议出栏前对检疫合格的健康牲畜加挂耳标。

4.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5.加强宣传力度,普及防疫知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发放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使广大养殖者能积极主动地接受防疫注射。

6.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切实执行“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官方兽医对动物实施检疫时严格把关。

猜你喜欢
耳标村级畜牧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