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红色经典歌曲的演唱方法探究

2018-01-25 08:28刘俊纬百色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经典歌曲二度声乐

□刘俊纬 百色学院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未曾开设红色经典歌曲课程,而对其演唱方法更是研究甚少,这样就使本来接触红色经典歌曲较少的学生更难了解到相关内容。本文将对声乐教学中红色经典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声乐教学中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一、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是保障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作者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词曲巧妙结合,准确地反映出歌曲的时代背景、思想情感和内涵意义,并展现给演唱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红色经典声乐作品进行背景讲解,可以先从歌词开始分析,因为歌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演唱信息,歌曲的时代背景、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等都能从中获悉。如歌曲《红梅赞》是根据小说《红岩》当中江姐跟她的战友们在狱中跟敌人斗智斗勇,表现出革命者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而创作的,是歌剧《江姐》中的红色经典唱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此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清晰地交代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搜寻资料,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作品演唱之前就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怎样的情感演唱了。

二、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是前提

科学的演唱技术是演唱好红色经典歌曲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拓宽歌唱者的音域范围,更好地深化歌唱艺术的内涵思想和展现作品的艺术风格。由于歌唱者自身就是一个“乐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掌握用科学的歌唱技术来调节好自身这个“乐器”的各个功能。

第一,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的训练方法来不断提高呼吸的能力。如运用闻花式吸气来体会深吸气,将气息舒展而缓慢地吸到小腹,体会小腹的力量和腰部向外扩张的感觉;用打哈欠式训练来体会打开腔体、放下喉头、上抬软腭和“气息回流”的感觉;用叹气式方法训练声音的流动性,通过体验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叹气等来训练呼吸的技巧。

第二,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掌握科学的发音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处理好气息和声门的关系,一定要调节到最协调、最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要能够清晰地分辨正确的声音和不正确的声音。在深气息和高位置上演唱出的声音就基本具备了好声音的条件,如松弛圆润、声区统一、明亮集中等。而白声、沙声、声门漏气、鼻音、喉音、声音摇摆、声音小斗等都是不正确的声音。教师只有具备区分这样声音的能力和经验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

第三,掌握科学的共鸣方法。歌唱的共鸣是一种美化了的共鸣声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条件循序渐进地训练和开发学生的共鸣腔体,使之掌握好共鸣和呼吸的关系、共鸣和音源的关系、共鸣和母音的关系、共鸣和位置的关系。建立起稳定而良好的中声区,通过过渡声区的混声训练将“真、假”声统一起来。利用混声的训练达到挖掘出最佳共鸣音色和音量的目的。

三、对作品进行有益的二度创作是有力途径

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根据词曲作者一度创作的作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更深一步的艺术加工。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讲解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确保作品的完整性,熟记歌词、旋律,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歌曲的调式、调性、音高、节奏、强弱、节拍、乐句的换气口等都是二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把握好歌曲风格是决定演唱风格和演唱个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红色经典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风格的把握。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如歌颂领袖的红色经典歌曲,在不同地域就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东方红》就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歌曲,在语言、调式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格;《毛委员跟我们在一起》则是作者采风后创作的一首具有江西苏区风格的歌曲。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才能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总而言之,在红色经典歌曲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红色经典歌曲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不断提高自己音乐修养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激起学生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经典歌曲二度声乐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文化德育中的价值研究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红色经典歌曲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运用的重要性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
让经典歌曲做客写作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