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与现代化教学的优化组合

2018-01-25 10:35姜玲
科教导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生物实验

姜玲

摘 要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现代化教学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可以强化实验内涵,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感性观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实验、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方法。

关键词 生物实验 现代化教学 优化组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49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quality.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in biological experiments can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of experiment 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perceptual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to further stimulate students' ideas, through the experiment, innovation, further train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Keywords biology experiment; modernization teaching; optimization grouping

观察、实践、探究、创新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一方面更好地有助于教师的生物教学,又可以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将媒体、幻灯片、投影等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实验教学过程更加条理化、有序化。

生物学虽然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是根本的教学目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自然科学方面收集科学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很欠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五年制的大专《生物》教材中,不仅强调知识传授本身的意义,更加注重对生物实验教学过程的课程数量以及课程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实际生活的调查中发现,现在多数职业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探究实验不能够得以很好的完成:例如学生被动的机械操作,实验成功率不高、教学实验材料缺乏、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生物实验不能有效地和职业特点挂钩,不能切实感悟及领会实验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道理方法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现代化教学运用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强化实验内涵,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1.1 提高生物实验的可见度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是教师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在做《植物根的有丝分裂》这个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因为分不清应该取根的哪一部分作为实验材料,而最终导致实验结果里只能看见根的细胞,而看不到根的有丝分裂。所以这时教师如果可以将事先培养好的洋葱根放到投影仪下放大,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洋葱根部的结构,然后教学生区分哪部分是根的伸长区,哪部分是根的分伸区,由此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取材就能够更准确,最终做出的实验现象明显清楚,学生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找到并看到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除了实物投影仪,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例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细胞的微观领域相关理论,更加涵盖了非常多的抽象概念,令学生有其直观、感性的认识,并且理解这部分知识存在着一定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本节课的直观性及可理解性,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候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地解释细胞的各种结构,以及其结构的特征、功能,以及对动植物作用。通过重叠渐进的方式开展教学,逐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生大脑皮层迅速建立兴奋点,进而形成感性认识,促进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以上教学方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记忆,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成效。

所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放大生物实验过程,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见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 使生物实验具体化,增强实验效果,提高课堂质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生物实验中,由于生物的特殊性,有些实验结果需要长时间的实验过程,往往在有限的一两节课中无法看到实验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将实验变“做”为“讲”。这样学生就难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具体变化。例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響”,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展示,便能够再现完整的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形式的实验过程,进而总结实验结果,掌握实验知识。可见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及实验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在生物教学中,生物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能力、更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表象认识,现在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便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在讲植物的向性运动这一节中《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这一实验时,植物受到光、重力等因素影响而改变生长方向和空间位置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由于受到材料、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去做,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学生不但会对这一现象的印象不深,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所以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上,①展示一组植物胚芽鞘在黑暗、单侧光照、均匀光照这三种因素下的对比生长情况;②展示一组植物幼苗在地球上和在太空中生长的对比情况。当学生观察完后,自己可以总结出:①胚芽鞘的弯曲状况(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直立生长);②幼苗根的弯曲方向(向下生长,水平生长)。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动态展示过程,学生既直观地观察了现象,又可以有更深、更广的思考。比如由此联想到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轨迹为什么和地球上不一样?等等。endprint

1.3 扩充课堂信息量,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具有广泛性、传播性、多样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以上特点,能够将课本上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现象,和职业相关的实验内容,以及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情境,能够重新展现出来并予以升华。

例如,在讲《从细胞到生物圈》这节内容时,除了书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播放一些影片,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播放卵子和精子结合变成受精卵,这个受精卵如何通过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要珍爱生命。还会展示一些微小的生物,如草履虫、水螅、变形虫等,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动物,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的多样性,大自然的博大,物种的繁多。从而要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热爱大自然!

2 现代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学生实验中,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奇思妙想,提高学习热情,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2.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观察描述法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而观察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过程。但部分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观察往往是片面的、局限的,缺乏一定的立体思维观察能力。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现在职业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学生实验成功与否,往往是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正确、规范的实验方法及步骤所决定的。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并讲述过程。在领会理解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实操练习。面对大量的探究式实验,可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例如,在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节实验课时,提前利用多媒体将整个实验教师规范的演示操作过程录了下来,或是自己制作一个小的“微课”发给学生,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先放给学生看,减轻了教师在实验室里的矛盾和负担(之所以说是“矛盾”,是因为到了实验室,学生面对各种实验用具,就想动手去做,但这个时候老师又要将一些注意事项讲清,这时就出现了教师要“讲”,学生要“动”的矛盾。在真正让学生实际操作时又由于刚才不注意听讲而出现问题,或多个学生都要问同一个问题的“负担”)。学生都能很快地做出实验结果,成功的喜悦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生物课作为自然科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如果只是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将生物理念以及科学态度渗透到知识传授中。教学重照本宣科,轻质疑求新;重逻辑推理,轻发散求异。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此在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多利用现代化教学的牵引和启发,以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具有发散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探究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节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采取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所以在上实验课前,教师多方收集資料,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了一个学习型网站——“发酵与食品”APP。将这个APP的内容建立得非常丰富,可以包括几个栏目,比如:将果醋、火腿、酱菜、腐乳、酸奶、果酒等食品的营养价值、制作方法以及美好口感,配以图片等。最后将APP发给学生,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内容。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学习,并适时进行交流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再和老师一起去实验室完成实验,最终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上传给老师。

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了实验课堂教学,扩充了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阔他们的思维,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3 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实验紧密结合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例如,探究实验“研究面粉,豆浆等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和淀粉的实验”,教师先利用投影仪放大演示操作过程: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用纱布包裹面团,并在清水中反复搓洗,待揉洗后,纱布中所保留残余物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面筋”。取少量揉洗出来的“面筋”,放入试管并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其颜色;再取少量白浆放入试管加碘液,观察其颜色变化。教师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看到实验最终的对比现象。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自己本组内准备好的材料,分组做实验,挑出几组实验以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其他同学看。由于展示学生亲自动手所做实验,提高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增加了课外知识及生活实践常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结合,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化教学生物实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
一组利用矿泉水瓶和洗手液瓶开展的高中生物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激发学生实验问题意识创设高效生物课堂探析
谈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学
将快乐学习态度进行到基础会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