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的保护

2018-01-25 15:36岳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文物保护

岳星

摘 要: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和劳动汗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文物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结构基础被严重削弱,当代城市建设的迅猛扩张同古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交织叠加,文物建筑的处境每况愈下。然而,文物建筑是建筑文化民族性和传统性的生动体现,有自身存在的特殊价值。从这个层面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文物建筑加以系统保护和有规划的修缮,在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和实际中找准文物建筑保护的基点。

关键词:文物建筑;城市发展;文物保护;建筑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和进度异常迅猛,给文物建筑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文物建筑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劣。然而,文物建筑的价值却不可小觑。在大力倡导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今天,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应被提上议事日程,值得每位城市管理者深思熟虑,将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而为文物建筑创设和谐稳健的生存环境。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保护应遵循的

基本策略原则

(一)文物建筑保护同城市化进程统筹推进的原则

文物建筑是一类重要的文化资源,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硬件元素,其形成与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从这个角度看,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首先要精确找到与之相协调、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结合点,在发展中全面贯彻保护的基本理念,并把保护文物建筑纳入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修缮和保护文物建筑时,要本着恢复其生命力的原则,维持既有功能,使之同现有的经济、社会、城市乃至国家的物质文化形势相统一、相适应,盘活一系列旨在复苏古文物建筑群的优惠政策,推动打造文物活动中心,使其发挥推动社区和周边区域文化繁荣的强大功能。保护文物建筑古迹要聚焦保护其价值,反过来讲,保护文物旨在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作用,也就说其潜在性的科研、教育、文化、商贸、旅游等价值功能。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的持续增加,像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均成功发挥其独到的文化历史建筑资源成功激活和繁荣了当地旅游业,成为既开发和挖掘古文物建筑资源,又拥有更多经济获得感的典型范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城市化进程同传统文物建筑保护之间有着一种互相矛盾而又集中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简言之,借助得天独厚的文物建筑资源空前开发了当地的旅游经济,进而加快了当地城市化步伐,同时又在城市化前进的号角中保护和培育了历久弥新的文物建筑文化。这种发展从哲学角度看是永续的。其二是只顾及文物建筑资源的开发而严重忽视保护,甚至出现损坏文物建筑赖以存在的环境,这种发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因其带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和扼杀性。所以,要正确处理和对待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趋势同文物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文物保护同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

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就提出了要把文物古迹的保护统一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使其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规划势必要科学探究城市性质、开发方向、总体分布,假若已对文物建筑做出清晰、准确的环境预判,即能规避不科学开发建设现象。可见,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把科学规划作为着力点,要系统编制区域性城镇规划方案,坐实需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其次,要依照文物建筑的类别、特征和等级,紧密结合自然景观和基地条件的区别,合理划定文物建筑的保护范围,进而为文物建筑预留更为适当的生存环境。再次,要对所划定的文物建筑保护范围作出详尽的规定,不但能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更能为文物的管护和规划提供充足的依据,并能丰富和积累城市规划经验,更好地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环境。

(三)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

我国近代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明确指出古建筑文物要本着“整旧如旧”的理念。也就是说,对文物建筑的修复要注重保护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包含其存在全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科学、情感信息,以增强其有效性和原生态。对于当代文物建筑的修复而言,最要紧的是摒弃“整旧如新”的修缮理念。事实上,“整旧如新”和“整旧如旧”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试想文物建筑若真的“整旧如新”了,那么势必会使其丧失原有的建筑特征、样式,原貌自然不复存在,就演变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了,这就要求城市文物建筑尽可能地“整旧如旧”。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轻轻松松、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要结合文物建筑特征和损坏现状恰当地提出修复方案,有必要时应预留可靠可信的建筑图纸以及文件档案。其次,需努力搜集当地文物建筑的历史资料,在浩瀚如海的史料中探寻文物图纸,弄通文物模型,结合我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和考古学知识,寻求其历史真实性。再次,要紧密依据原材料、原设计工艺、原样式来修复,假若采用当代最新的原材料和建筑技術,则可能失去修缮的意义,俨然成了“现代建筑”。如不得不运用当代新技术和原材料,则应确保新增加的原材料能被识别,切不可乱真。

二、城市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保护的有效实施对策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不断“变胖”,城市文物受损现象频发。文物损坏后再去搞重建、仿建,尽管仍不失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但应尽力避免,否则必然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就需要从宣传、制度和政策规范等层面加以解决。

(一)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形成新型文物建筑价值观

文物建筑的保护固然是一项繁杂、艰巨的任务,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勠力同心、接续推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的物质文化财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和保值。城市文明不断呈现良性发展势头,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乘势而上,引导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对于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文化价值的行为,要坚决予以遏制;对于以牺牲城市自然、生态、文化环境为代价的不良行为,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若这一问题解决不得力,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必然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为此,必须要矢志不渝地吹响文物建筑保护的宣传号角,通过宣传增强城市居民自觉主动保护文物建筑的意识,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每项文物建筑,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市民形成“自上而下”、稳步推进的文物建筑保护新格局,切忌损坏古文物建筑的原有景观、格局。endprint

(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引领

党委和政府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要在相关文物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广开文物保护言路,精准施测,寻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文物建筑如何求得全新的生存空间、有力的政策扶持、可靠的调控良方。要结合当地文物保护现狀,制定出台一系列富有实效性和引导性的措施,使各项文物保护规范全面顺应城市发展大势,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制度的完善力度、创新深度和情感温度,以充分满足城市化浪潮中大众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需求。

(三)文物保护部门要加大落实力度,苦干实干

文物建筑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和强力实施,根本上取决于广大文物保护部门的一线工作者。对于城市领域的文物建筑保护,党委担负举旗定向、总揽大局的重任,政府则领导出台一系列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方略和基本规范。文物保护部门则要时刻保持文物建筑保护的奋斗姿态,并且要严肃对待、永不懈怠、适时应变。具体地说,文物保护部门的一线工作者要认清文物建筑保护的严峻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文物旧址保护文件,深入解读内涵、精准把握外延,要积极配合党委和政府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地,提高文物建筑保护的自觉参与度,遵循“积极配合、力争双赢”的基本理念,在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上永远走在前面,并热心配合城市建设部门严把基建审批关,将一切问题萌芽遏制在初级阶段。文物保护部门人员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对于一些文物法规的认识误区以及淡薄观念心中有数,在规划前要科学掌握各项文物建筑资源的详细信息,防范日后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摩擦。要大力营造群众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的氛围,依靠前期全民宣传所取得的硕果,推动文物建筑保护的专业化、科学化进程。一般而言,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规划层面的问题,大都由当地政府与建筑师、设计师和规划师统筹推进、协同完成,当然,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难免有思维上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需要全民热心互动,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建言献策,进而提高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结语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的保护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化蛹成蝶的历程。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和全民勠力同心,牢记责任和使命,从政策、法规和宣传等方面织密文物建筑保护的网络。

参考文献:

[1]胡家暘.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实例分析研究[D].华侨大学,2016.

[2]张立乾,杨国兴,葛川.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勘察设计——以北大红楼等三个文物建筑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S1):104-111.

[3]张洪峰.论文物建筑的保护及利用[J].山西建筑,2015,(26):37-38.

[4]付清远.当前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真实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文化遗产,2015,(03):29-31.

[5]晋宏逵.文物建筑的价值评估与有效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5,(03):14-21.

[6]全泉.浅析文物建筑的保护[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20-22.

[7]沈敏.城市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的保护[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21-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