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健康人际沟通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2018-01-25 12:06蹇瑞桥
考试周刊 2018年103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心理素质医学生

摘 要:作为一位优秀的医学高校医学生,不仅要学好医学专业技能,而且应增强人际沟通心理素质能力的修养。具有成熟理性稳重健康的心理素质,并能在实践的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工作中娴熟地运用好。加强培养高校护理学生健康交际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既是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更是未来护理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

关键词:医学生;人际沟通;心理素质;培养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医学高校医学生不仅能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同时又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综合素质修养。医学生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患者有肉体上折磨的苦痛,更有心理上的脆弱。温暖贴心关怀的语言服务,是一剂良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说,给患者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不少患者是由于不良的心情诱发各种精神病、高血压病等症状,产生心灵的忧虑、紧张,甚至是恐惧,情绪不稳,消极心态笼罩身心。

言语文明,举止高雅,灵活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是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的能力素养。如果医学生能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修养,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转移病人的恐慌情绪,激发战胜病痛的信念。就能使患者心态平和,调节人体的机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应明白“良言一句能使三冬暖,恶语伤人也能使六月寒”。

例如:对长期卧病不能起床的患者,一旦发现有下床挪步的迹象,哪怕仅仅是小小的一步,医护人员就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瞧,你都能举步了,真是非常棒,说明恢复非常理想!坚持每天锻炼,保持乐观心态,一定会进步更快的。”多鼓励,多用激励的语言消除患者的顾虑,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医学生需要能与各色病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心理素质。医学生应能更加积极地更加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友好交流。通过自我语言的魅力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与恐惧,化解彼此的分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而不是一味地机械的量体温、打针、吃药等护理。也只有护理技术到位,心理护理服务周到,才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现代医疗的满足。

例如,有时医学生需要对患者做皮試,有的医学生说:要做皮试,把手伸出来。有的医学生说:请把手伸出来,帮你做个皮试。两种语言风格截然不同,前者是命令式语言,很可能会激发患者不良情绪;后者是礼貌式语言,很容易获得患者的好感,达到积极配合的效果。语言可以致病,也能治病。通过医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展现的是医学生的语言修养境界,也是现代医学生健康心理综合素质的整体性表现。

作为一位优秀的高校护理学生,不仅要学好护理专业技能,而且应加强人际沟通心理能力的修养,并能在实践的生活学习及未来的工作中娴熟地运用好。高校医学生即将踏入社会,需要自己有过硬的医学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与工作环境。加强培养高校护理学生健康交际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既是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更是未来护理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

一、

加强自我修养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下培养的医学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德艺双馨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反映一位高校护理学生文明修养程度。通过言谈举止,心理活动,能展现高职医学生气质风度人文素质的优劣。加强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的修养,是高校护理学生对护理医疗专业修养的进一步提升,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更好地通过人际沟通方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通过健康文明的语言更好地服务患者。

加强人际沟通心理素质能力修养,应成为高校护理学生的必备素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器”,护理学生只有自觉加强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的修养,严格按照人际交流的准则自觉地锻炼改造自己,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形成高尚的健康的护理职业心理素质涵养。

二、

在校人际交流的需要

护理学生应珍惜和利用好在校时间,通过日常生活人际交流的实践锻炼,提升自我的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的修养。经常能在报纸、新闻等媒体与现实中看到,某校某宿舍的室友由于心理素质不健康,不善于语言表达,不能很好地处理室友之间的关系,甚至激化为矛盾冲突。寝室不能形成温馨友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关系紧张。反之,如果彼此之间善于人际沟通交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使一间小小的宿舍充满欢声笑语,互助互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护理学生在实习前,往往需要参加用人医院的面试。不仅要考核护理操作技能,而且考核面对面的交流。此时,学生的应答自如、口齿清楚、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含蓄幽默,能给评委以语言的温暖感觉,能大大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但有的医学生胆怯,急躁,慌乱,紧张,造成面试的被动,表现不自然,面试成绩不理想。

三、

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护理学生,目的是能适应未来护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服务患者,给患者带去身心的健康。医学工作是人命关天的神圣职业,必须把患者放在利益的突出位置,把患者视同自己亲人,全身心地为患者无私奉献。患者的心情总是很脆弱的,情绪总是波动很大的。医学生要能学会并应用好语言能感化患者,滋润患者,与患者建立朋友般和谐的护患关系,就必须有健康的人际沟通心理素质。但现实的现象又告诉我们,有不少的医患矛盾与冲突,是因为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遇事不冷静,语言不文明而引起的。

同时,也有不少的医患矛盾与冲突,也是完全可以通过健康文明友好的沟通交流避免的。医学生应能“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设身处地地多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多点理性,少点冲动;多点文明,少点粗野;多点友好,少点憎恨。要能相信患者是可以被感化,尤其是医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一定能感化患者,一定能消除彼此的分歧与误解。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增强面对战胜疾痛的勇气,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位优秀称职的医学生应有成熟理性稳重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娴熟地掌握和应用与患者人际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龙彩霞.口语交际理论与训练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7).

[2]赵爱英,张恭,钟会亮.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7):13.

作者简介:

蹇瑞桥,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心理素质医学生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