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8-01-26 08:34胡耿民方丽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本课栏目道德与法治

□ 胡耿民 方丽敏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由《美丽的冬天》《健康过冬天》《快乐过新年》《新年的礼物》四课组成,分别引导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够积极适应变化,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快乐健康地生活;结合新年到来这一社会生活事件,了解新年的文化内涵,初步体会“新年”的文化意义;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这一学期的学校生活,对新学期自己的成长抱有美好期待。本单元关注学生进入小学新生活以后经历的第一个冬季和新年,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多元意蕴,回应整册“适应新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

【第13课《美丽的冬天》】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初步理解季节变化和自己生活的关系。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落实《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这一课程目标。

第一课时的“冬天在哪里”是个通栏,教材以绘本和童谣的形式,呈现了儿童在雪地里玩耍,探寻冬天的情景。儿童向“河流”“青蛙”“妈妈”等询问的过程,暗含着教学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由远及近地发现、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体会冬季独特的美,以续写小诗的形式进行个性表达。

对《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用箭头示意四季循环往复的规律。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尽管每个人对冬天的感受不尽相同,但冬季依然会如约而至。我们应以悦纳、喜欢的态度迎接冬季,形成积极明朗的情绪底色和生活态度。

第二课时的“不一样的冬天”栏目,意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各地冬季的差异,体会祖国地大物博,激发对祖国的认同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首先,教材以充满情趣的儿歌描绘北方“十月飘雪花”,南方“开鲜花”的不同冬景,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冬季有“玩雪”“跑步”“追浪花”等不同活动,感受相同的快乐。其次,教材用图配文的形式营造了南、北方学生打电话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两个学生所处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对话,利用这些具体素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冬季的差异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跳出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差异,突破难点。如可以收看当天的电视新闻,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发现同一天中南北季节的差别;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台等多种手段查找不同城市同一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记录比较;可以收集学生寒假旅游照片进行比照,借生活经验来感受差异;还可以模仿教材中的儿童,给异地的亲戚朋友打电话了解季节差异情况。

“冬天真好玩”栏目,旨在引导学生讲述冬天独特的游戏和趣事,如玩冰陀螺、吃糖葫芦等。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广域性,该栏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在小主持人关于“冬天还有什么好玩的?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的问题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冬季游戏的情境,用拍照等方式及时记录,为教学提供话题内容。

【第14课《健康过冬天》】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来自家人、学校、社会在冬天里的温暖,养成关爱他人的意识。对照《课程标准》发现,本课须落实“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等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领域下的重要内容。

第一课时“冬天不怕冷”栏目,意在引导学生克服对冬季畏惧、退缩的心理,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教材用欢快的儿歌召唤学生早起锻炼,以积极的心态争做“快乐、勇敢、健康”的冬宝宝;用绘本呈现学生对冬季户外运动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态度:一个小男孩穿着厚厚的冬衣,却瑟瑟发抖,嚷着“好冷”,其他学生堆雪人、踢毽子、打羽毛球、踢足球……玩得不亦乐乎。这组对比场景,是教学的难点,意在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寒冷的心理,乐意脱去厚重的冬衣,以积极的状态主动参与冬季户外运动,感受冬天健身的快乐。

“冬天的保健”栏目承接着“冬天不怕冷”的话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过冬天”的重要途径——学会自我保健。教材考虑到地域特点和学生家庭实际的差异,每一个话题都以问句的形式开放呈现。如“怎样开窗通风好”的话题,教师需引导学生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空气质量、身体状态、家人需求等因素实施,没有限定的标准答案。其教学意图是通过生活性话题的讨论,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关心家人的状况,关注自我的感受,形成认真负责的生活态度,改进和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

第二课时“快快好起来”栏目,意在通过对“冻疮”和“感冒”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冬季易发的常见疾病,学习预防和治疗的一般常识,感受生病时家人悉心照顾的亲情,向“冬天有温暖”栏目过渡。

“冬天有温暖”栏目,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传递出的冬天里的温暖。教材通过学校因大雪停课、奶奶打电话叮咛保暖、社会爱心捐赠、电视台发布暴雪预警等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从多途径、多角度发现“冬天有温暖”的故事。教材以小主持人的口吻,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给他人添温暖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爱是相互的,温暖是可以传递的。这是主题的升华,也是教学的难点。

【第15课《快乐过新年》】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新年习俗,懂得新年的基本礼仪;通过参与元旦联欢会,培养和提高集体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欢度元旦”栏目,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公历的新年。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不必对公历新年和农历新年进行概念细分,可以结合日历,帮助学生整体感受。元旦是学生进入小学以后,在集体生活中经历的第一个新年。教材首先呈现世界各地庆祝元旦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参加过的元旦庆祝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节日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开个元旦联欢会”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事件,通过一起布置教室、一起排练节目等活动,使其感受到节日的仪式感,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本课教学可以和学校、班级的元旦联欢活动相结合,课内重在前期指导,课外重在实践参与。

第二课时“大家一起过春节”栏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农历的新年——春节的习俗。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不仅介绍了春节的习俗,而且处处呈现出家庭生活的画面:一起看舞龙、一起猜灯谜、一起穿新衣、一起读春联、一起贴“福”字,揭示了春节“家人团聚”的文化意蕴。教学时,教师需关注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过新年的传统习俗,体现地域特色,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春节习俗凝结的文化意义,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二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全世界的华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庆祝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多样的传统新年”是一个通栏,以傣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以及苗族为例,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自己的新年及各具特色的习俗,旨在帮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小主持人有关新年习俗的拓展提问,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关视频资源,使学生有形象的感知,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

教材还提供了绘本故事《团圆》作为副教材。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新年故事,其中暗含了春节亲人相聚、除夕包饺子、正月拜年等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春节那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离愁。这个副教材是对主教材的有力补充,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线索来展开。

【第16课《新年的礼物》】

本课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自我悦纳并感谢他人帮助;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第一课时“新年的收获”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小学新生活的收获。教材呈现了三个范例:身体变化、生活能力、学习成果。每一个学生都能鲜明地感受到“我又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另外两个范例是“我学洗衣服了”而不是“我学会了洗衣服”,“我能读很多书了”而不是“我读了很多书”。这其实是在提醒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成长过程中具体而微的变化,而不强调结论性结果,尤其不能一味关注考试分数、竞赛奖项等。这样的设计导向,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时,能关注自己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不以成绩论成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长感,认识自己的进步,进一步悦纳自我,认同自己的小学生身份,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收获哪里来”的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反思:一是自己付出的努力,二是谁曾经帮助过我。教学时,应与“新年的收获”栏目相呼应,由此产生因果关联,让学生正视自己的进步,明白任何进步既需要自己努力,又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第二课时“新年心愿”栏目,有两个教学层次。第一个层次,承接“收获哪里来”,引导学生用贺卡等方式,向亲人、同学、师长表达祝福、问候、感激的心愿。虽然教材安排了动手做贺卡的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做贺卡作为重点,而应落在反思“收获哪里来”上,鼓励努力的自己,感谢帮助自己的他人。第二个层次,用喜欢的形式为自己写个“新年心愿”。写新年心愿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学生整理、反思自己生活,在感受成长的基础上寻找不足的过程,由此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新年目标。心怀憧憬进入新的一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它不仅是学生一学期新生活结束的总结,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学生盘点进入小学新生活的成长和进步,感受进入新生活的快乐和有趣,明确明年新生活的新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对帮助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形成自信明朗的生活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本课栏目道德与法治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