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临床研究

2018-01-27 01:49梁海英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光疗病理性蓝光

梁海英 天津武清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700)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其主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黄染、小便颜色异常,也可伴有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尚未完全探明其发病机制[1]。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48h后出现,皮肤黏膜黄染表现相对较轻,可自行消失,但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多数患儿出生后24h即可出现明显的皮肤黏膜黄染表现,且无法自行消退或消退后重复出现,部分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持续加深加重,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较为严重的新生儿黄疸类型,其病理机制复杂,诱因较多,目前已知早产、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感染、胆道畸形等疾病可诱发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新生儿溶血导致的血清胆红素过剩可直接引发肝前性黄疸,而胆道梗阻、胆道畸形导致的胆汁淤积则可造成肝后性黄疸,这类病理性黄疸需尽早去除病因,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避免引发缺氧、缺血性脑病,而损害新生儿神经系统。

2.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2.1 治疗原理

当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采用的仪器主要为新生儿黄疸治疗仪、蓝光治疗仪等,各种蓝光照射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均为胆红素吸收光线并促进其分解排泄。血清游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Ixa Z型)增多且无法排泄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促进其转化,并成为水溶性异构Ixa E型,才能使其顺利通过胆汁排泄到肠腔,最后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目的[2]。新生儿黄疸治疗仪、蓝光治疗仪等照射器可发出420~480nm波长范围的蓝光,而血清胆红素吸收波长为460~465nm,该波长范围蓝光恰好符合血清胆红素吸收要求,在皮肤照射过程中可被未结合胆红素Ixa Z型吸收,使之转化为Ixa E型水溶性异构体,可经胆汁、尿液排出,帮助患儿完成血清游离胆红素的代谢过程[3]。

2.2 治疗效果

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普遍疗法,临床领域普遍认同其临床疗效,并认为该光疗手段是安全、有效的病理学黄疸治疗方法[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可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和会阴部后,保持良好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采用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或置于双面光疗箱内照射治疗[5]。临床文献报道显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7d后,即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多数患儿可达到正常水平,且患儿皮肤黄疸显著改善或消退,小便颜色等其他表现也明显好转,治疗效果较为可靠[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每日间断照射蓝光治疗,多数患儿持续治疗7d左右就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70%~95%左右,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临床疗效可靠[7]。

当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蓝光照射治疗以间断性治疗为主,即每日照射8~10h,休息14h,多数临床研究不主张连续治疗[8]。蓝光照射治疗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照射开始后,随着光疗强度增加,血清游离胆红素的光疗反应也逐渐增强,并迅速达到峰值,但是达到峰值后,血清游离胆红素的光疗反应持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再增强,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并不会增强光疗反应,因而临床治疗中多采取间断治疗方法,每日照射8~10h即可[9]。

2.3 联合治疗方法

当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手段较多,除常规支持性治疗外,多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我国临床多采取中成药治疗联合蓝光照射,达到尽快退黄、稳定疗效的目的。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口服液为最常用的病理性黄疸治疗药物,两者方剂组成相同,均为金银花、栀子、茵陈、黄芩苷等,具有清利湿热的效果[10]。蓝光照射虽然可以直接促进血清游离胆红素转化并排出,但是血清胆红素过高也引发一系列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而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可抑制、改善、阻断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减轻红细胞溶血作用,为胆汁排泄创造良好的生理基础[11]。目前,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血清红胆素下降效率和退黄速度,治疗效果较为可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疗法[12]。此外,治疗期间,应增加患儿饮水量,避免体液丢失,同时促进胆红素顺利排出。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的安全性分析

蓝光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可见光,但是其引起的部分光化学也存在一定危害性。目前,临床研究已发现,处于修复状态的染色体DNA对于蓝光照射较为明显,照射后可进一步损伤已经出现损害的DNA,长时间照射可能会加重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反而引起患儿机体损伤,并增加不良反应风险[13]。为此,必须严格控制蓝光照射时间与强度,每日照射8~10h即可,同时需注意照射的时间和间隔,一般每日照射时间不超过10h,尽量避免连续照射治疗,降低患儿照射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同时,应注意照射对皮肤的损害,必须采用黑色布条遮盖好患儿的眼睛、会阴等位置,防止光照灼伤局部黏膜组织或眼睛等部位。此外,蓝光照射还可引起腹泻、发热、青铜症、皮疹、皮炎等不良反应情况,但是多少患儿症状较轻,一般不影响治疗,必要时再采取对症治疗手段[14]。当前,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需注意蓝光也会与核黄素结合,导致其分解,因而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核黄素缺乏症状,应适当补充核黄素[15]。

4.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虽然属于临床常见病,但是早期治疗较为关键,患儿确诊后应尽早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避免患儿机体长期处于高胆红素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可采取药物联用方法,并积极采取必要支持性手段,促进胆红素顺利排出。蓝光照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可靠,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仍不能忽视其不良反应风险,应严格控制治疗时间与强度,做好相关预防性处理,避免蓝光照射治疗损伤患儿机体。

[1]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43.

[2]赵琴,胡苏平.退黄合剂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76.

[3]周江.联合使用蓝光照射疗法和药物疗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201-202.

[4]江国荣.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9):204.

[5]赵玉凤.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s1):169-170.

[6]张利霞.使用蓝光照射疗法和对症疗法对10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179-180.

[7]梁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次与持续蓝光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74.

[8]黄英,祝俨杰,彭建,等.腹部按摩联合茵栀黄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J].医学信息,2015,12(37):369.

[9]徐芝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围产因素及蓝光治疗[J].医药前沿,2012,2(3):18.

[10]安婧,仲铀.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3):9-10.

[11]后启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4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J].医药前沿,2015,5(33):203-204.

[12]李湘海.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效果[J].医药,2015,7(9):94.

[13]肖富明.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7):964-965.

[14]宫迪.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对比[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20):50-51.

[15]刘烨秋.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0):1512-1513.

猜你喜欢
光疗病理性蓝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