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趋势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危机与应对策略

2018-01-27 10:29李恩荆董辉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体体育教师体育

李恩荆 董辉

1. 高校体育教育历次改革的原因与时代背景

1.1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回顾

建国初,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揭示了体育在当时的地位。建国60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若干与高校体育教育制度相关的方针、政策,其目的在于高校体育教育更好的发展。然而,在颁布的方针、政策及具体实施中也存在很多弊端与矛盾。本文以时间为轴,梳理建国以来高校历次体育改革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将体育教育改革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1 构建和发展阶段(1949~1965年)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都要重新建立新的制度。当时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以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为主,苏联体育教学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中国。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为竞技体育项目,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以掌握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为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为统一动作,集体教学,整齐划一。

1.1.2 破坏阶段(1966~1976年)

文革时期,高等教育教学受到破坏,大学体育课程基本被取消,有些地方以劳动代替大学体育课程。学生因缺乏最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

1.1.3 恢复发展阶段(1977~1991年)

文革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迈出恢复发展的步伐。1979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标志着大学体育课程得以恢复。由于大学体育受到文革时期的破坏,学生体质水平普遍较低,亟待提高身体锻炼,而此时,又有学者提出了“真义体育”[2],认为体育即“增强体质的教育”。因此,这一阶段的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推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1.1.4 改革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应用于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产后胎盘植入的确诊,为后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199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时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呈现多元化,课程目标也由单纯的增强体质向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育能力转变。1999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入素质体育教育阶段,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尊重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性,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性。2002年我国教育部再次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3],确定了体育课程的五个教学目标。在此期间高校体育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推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1.2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1.2.1 教育理念的扭曲

在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阶段,大学体育一直推行素质教育,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等转变。很多体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内容,一切从学生出发。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就弱化了教师引领和创新的能力,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把体育课程改革变成了放羊式教学,使学校体育失去了自身应有的价值和地位。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学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无论是对于体质的改善还是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系统和科学的价值”[4]。

1.2.2 体育功能的萎缩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早在周朝的学校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体现,说明体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体育不仅是“育体”,还有“育人”的功能。“育人”是对身体的培育,也是通过体育运动实现对于人道德与智力的培育。毛泽东就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早期,在西方就有教育学家认为,通过身体运动练习,使练习者获得道德、礼仪、精神能力,身体与心智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体育。然而,从体育教育改革的各个阶段来看,我国体育教育的内容与目标仍以增强体质,掌握技能为主,虽然在素质教育中,涵盖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体育仍然以“育体”为主要任务,然而在近些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所得数据并不理想。因此,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仅仅追求增强体质,实际上是萎缩了体育的功能。

2. 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危机自身因素分析

2.1 课程价值体现

前面我们提到,体育不仅育体,还有育人的功能。这点在美国体育教育也有体现。在美国,体育与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体育课程围绕着学科知识掌握、自我实现、社会重构、学习过程和生态整合五个价值取向展开,并在操作中起到较好的效果[5]。虽然我国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大学体育的五个基本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目标仍以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为主,对《纲要》中提出的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体现不多。课程内容在设置和选择上主观随意性较大,教学方法多数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教师一本教案可以用十年。

2.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职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在多项调查中显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中,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相对较少,虽多数公体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表示出积极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以参加短期培训为主,对于博士深造,出国访学等高阶继续教育形式较少。少部分教师因为缺少晋升机会,学校不支持,缺乏学习积极性等因素没能参加继续教育。当上升空间与继续教育挂钩,继续教育又受上升空间影响的时候,公体教师的工作、教学效能感降低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有些学校共公共体育教师因为没有指标,数年未评一个副高职称,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3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职业认同

除了自身因数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缺乏对体育教师的认识,这使得公体教师在社会交往中不被认同。在学校,因为不被重视,体育课被放在主流课程之外,体育教师地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使公体教师自信心缺乏。另外,由于入职后的继续教育不足,尤其对于术科出身的公体教师来说,难以完成学校的职称评定条件,导致上升通道受阻。另外,多数高校场馆设施建设缺乏,教师上课场地无法保障;课时多,业余时间经常被工作占用,薪酬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种种原因促使公共体育教师自身对职业认同度不高。

2.4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近些年,我国体育教师评价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实践应用中起到的作用不大。在公共体育教师评价的体系中,缺乏完整、系统的评价方案,存在评价指标单一,不合理,教师对评教指标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结合与加强。

3. 公体教师职业危机应对策略

3.1 正视公共体育教师职业价值

在工作与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运动调节情绪,体验快乐;在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心智与体质的共同发展,是公体教师的职责也是公体教师的社会价值体现。明确公体教师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保此良好的职业心态,敬岗爱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3.2 加强公体教师继续教育

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自学提高,不断进取,是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学校和院系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平台,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通过各培训学习,获取各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为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深层次学习,获取更高学历,为科研打下坚实基础,为职称评聘做好准备。

3.3 拓展公共体育教师职业空间

在提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今天,可以尝试把体育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把其他学科中创造性思维教学方式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创新体育游戏,尝试微课教学等,营造出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学体育课堂。同时不忘体育的“育人”功能,将“育人”融入到体育课中,通过体育活动实现对于学生精神成长和人格完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生活,并将这些运动方式和理念带入社会。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设立各类教学竞赛,并与职称评定挂钩,鼓励教师积极参赛,以此为发展平台,迈向更高级别竞赛,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教师拓展职业空间。

3.4 推进公共体育教师职业评价制度

在分析公体教师职业危机的时候,就不能忽视教学质量,在完善教学质量的时候,就不能忽视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深度结合,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公体教师教学效能、加强公体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立教师评价体系中,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方式,比如:充分注重教师的主体性,由教师自己制定发展目标,根据自我发展目标进行教学工作,教师自己对最终的结果进行考核;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的能力开发、表彰、升职、学校内部的岗位调整等方面[6]。

4. 结语

大学体育的改变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努力,才从本跟上改变国人对体育的认识,重塑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化解公体教师的职业危机,因此,大学体育需要更多的重视。

猜你喜欢
公体体育教师体育
合作学习在高校公体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公体正用,体用一如
——朱熹的公正哲学及其三维建构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