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到湘江

2018-01-27 18:55袁上
中国铁路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黄兴湘江江水

袁上

很多年过去了,美丽的湘江仍逶迤向前。肥沃的良田,广褒的土地,人事沧桑,由此生养。流年,总被风吹雨打去。岁月里,是什么总不能相忘?

凉塘段清澈的江水,映衬着岸边一户名门望族,伴随了敦厚少年黄兴,从小“字习东坡,文宗韩柳”。湘江江水无声滋润着万物,启迪了他的书法:笔力雄健遒劲,气魄宏大;诗词:苍凉不让陆渭南,雄健不逊辛稼轩。

晚清腐败与饥饿丛生的湘江河畔,贫穷浑浊的河水,像母亲的眼泪在不停流淌。这一切深深刺痛了黄兴整个家族及他幼小的心。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如瘴雨蛮烟笼罩的上空,如黄兴忧戚的脸色沉重。在浓雾中浑噩昏沉的河山,何时才会像睡狮一样苏醒,这羸弱的中国龙,风雨飘摇中何日腾空?月色惨淡,是谁在向历史发问,在向苍天呼唤?

眼前,湘江迂回呜咽;远处,紫霞寺暮鼓晨钟。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凌辱,一齐唤起了黄兴人生的苍凉感和对整个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感。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重如千斤。在他热流汹涌,伟大宽阔的爱国胸襟中,始终酝酿,绝不只是画意诗情,儿女情长。开放的紫丁香,撑开的油布伞,学而优则仕的个人前途,都纷呈在唾手可得的面前。多么让人沉醉的温柔乡!但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知,为了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黄兴始终义无返顾,毅然抛弃种种诱惑,选择了光明和艰难,走上了一条秀才造反的曲折的革命征程。河畔的燕雀,怎知他的革命信仰?浏阳河的九曲回肠,可否深深读懂了他从此的寂寞和哀伤?高飞的鸿鹄,才理解他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以“世界之生活为生活”的全人类情怀和世界眼光。

万方多难,天地苍茫,革命长夜漫漫。主持同盟会工作的黄兴,“丈夫团”中伟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德,有如猎猎黄旗,高高飘扬在炎黄子孙的心中,熠煜生辉,闪闪发光。记不得出生入死多少回,革命最终胜利的信念有如黑夜不灭的灯盏,始终在黄兴心中熊熊燃烧。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同清军展开激战,右手被流弹击中断两指。这次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为黄兴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他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备极艰辛,功绩卓著,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兴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个热血中国人无不震撼。在他身上,始终流淌着心忧天下,国难当头,总有湖南人挺身而出,敢于牺牲的担当。

湘江水的朵朵浪花,早已惯看潮起潮落,哪些是随波逐流的泥沙,哪些是坚定不移的金子。笃实的黄兴始终明了革命的意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元勋,他勇健开国,宁静持身,贯彻实行,创作一生,给哺育他成长的家乡的这条江,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鲜明,并赋予了它更加深刻饱满的内涵。

江水是那样澄澈丰饶,水质是那样朴素纯净,更加清晰地呈现:黄兴对名利毫不眷恋,为了革命,做到了毁家纾难。记忆向前回溯,为筹备华兴会经费来源,黄兴劝说家人,卖掉了老家的祖遗田产。革命成功后,黄兴仍在捐献家产。中华民国成立,黄兴仍劝说家人尽快搬离长沙的住宅,因为“现住之宅院,今已捐入国民党”。江水涓涓有声,昼夜不舍,万死不辞,永远向前,奔向大海。黄兴不但将家产都用于革命事业,身家性命更是在所不惜,他被清政府通缉后扔下一家老小,四处流亡。他不仅自己对革命忠诚,对儿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大儿子黄一欧14岁就加入同盟会,成为当时最小的会员。尤其在几次“倒孙”风波中,黄兴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甘当配角,成就了辛亥革命。他以高瞻远瞩的人生见识,大公无私和忍让顾全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当朝民国元老乃至于后世人的敬重。于是乎,历史再三感叹:“无公便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从湘江边走出的伟岸游子,长期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中年病逝。肃穆的湘江河哀愁弥漫,怎能诉尽心中痛失英雄的悲恸。从此,湘江碧霄,清风明月长相伴。巍巍麓山,國葬英雄,洞庭衡岳生荣光。

湘江水乳交融的思念,最真实地反观出人民的情感,历史的评判,时代的呼唤。生命的来往,多少浮云飘散?黄兴短暂的一生走得太匆忙,他的灵魂和思想,却穿越和渗透无数生命,让我们的心爬上高点,是湘江用之不竭的宝藏,是中国梦绵延向前的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兴湘江江水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唱不尽心中的春江水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那年的江水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春江水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