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1-27 08:30张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

张华

摘 要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管理学》应该重视案例教学,可以满足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文章阐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事实,并分析了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当前,案例教学中存在教师实践不足、学生被动学习理念、案例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实践经验,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构建和完善案例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高等教育新常态 管理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更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因此,办好高等教育举足轻重,这需要从最基础的本科课程入手。作为一门基础核心课程,《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至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然而,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新常态下,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1相关概念

1.1高等教育新常态的概念

“新常态”一词源于经济领域,主要指中国经济进入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为特征的“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由于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两者能够相互促进、互为反哺,因此,学者将“新常态”一词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根据既有研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2)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3)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4)政府宏观管理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5)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成为新常态。在高等教育这“五个新常态”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更需要用新的思维来加以改革创新,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1)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2)拓展课程建设的学科视野;(3)改革大学的课程教学范式;(4)政府宏观管理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5)坚守从严治教的共同信念。总体看来,高等教育新常态衍生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强调以新常态的思维应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国家输送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

1.2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其中,案例均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将真实事件搬上课堂,帮助学生扮演现实中的企业家,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备受学生与老师青睐。特别地,哈佛商学院二年制的MBA教育中要求学生要参与500个案例的讨论。由于案例教学法实施之后,学校绩效迅速提升,因此得到推广,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几乎所有MBA课程都是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案例教学法在美国教育事业中取得成功,为美国商界培养了大批商业精英,因而逐渐推广至全球。20世纪90年代,案例教学法传入中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类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

2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事实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1999年的高校扩招,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正式迈入大众教育的新时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图1描绘了2000—2015年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和老师人数的演变趋势。具体地,普通本科在校学生数从2000年的3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577万人,增幅高达3.64倍;同时,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从2000年的46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57万人,增幅高达2.41倍。另外,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较高成就,对国家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显示出中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师资源不足与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日益突出。由图1可知,虽然2000年以来,学生人数与老师人数都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的比重2000年的7.4增加到2015年的10.0,增幅高达35.9%,这意味着专任教师人数的增加幅度要远远慢于学生人数,依然存在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地区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图2和图3分别绘制了2015年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地理分布图。容易看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河南、山东、四川、湖北等省,但名牌高校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等省市,出现了“数量”与“质量”的空间错配。同时,广大的西部地区,教育资源较为贫乏。

2.2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2.1符合中国特殊的教育国情

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演变过程上看,高等院校已经完成“规模扩张、学科布局、校区建设”的三大历史任务,因此,“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主旋律。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阶段。然而,如前所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还存在教师资源不足与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本科学生很难享受到与东部地区学生同等的优质资源。在此情形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得天独厚的性质,即“共享”。现如今,国际顶尖高校和国内一流高校都具有质量优质的“案例库”。如果一流高校发挥“帮扶”精神,將优质“案例库”分享给中西部高校,以及资源匮乏的东部高校,并帮助培训相关授课老师,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不足与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让中西部高校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案例库”。endprint

2.2.2符合课程特性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其他各个管理学分类学科以至于整个管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旨在说明当今世界各类组织的运行规律及管理方法,并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一般来说,《管理学》为5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学概论、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五大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管理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管理学》作为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入门基础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管理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习各门专业课奠定基础。因此,作为管理类学生进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管理专业知识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中生动活泼的真实商业管理的情境或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管理学》课程要求学以致用,通过对中国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全球化视野,强化学生为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努力奋斗的理念。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接触真是的商业情景,为以后从事商业管理工作务实基础。

2.2.3有利于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应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于学生参与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是一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模式,导致学生课堂主动参与不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案例教学法将实际管理中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际管理工作接近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创新型人才。

3《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

3.1教师方面: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某种意义上,“合适的案例”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当的企业实践经验,只有那些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经常参加企业活动等良好实践基础的教师,才能将相关案例剖析透切、深入浅出,使学生身临其境。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企业实践经验程度。所以,《管理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教师大多缺乏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然而,如今普通高校的教职基本需要博士学位,更加看重科研能力,对于教师是否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并不关系。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教师甚至是刚刚走上岗位的博士应届毕业生,这种“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相比于那些经常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或咨询的教师,在教学案例的获取、思考、解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3.2学生方面:“被动型”学习理念存在路径依赖

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究其根源,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习惯于老师授课,自己被迫接受新知识,导致学生课堂主动参与不足,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管理学》属于基础课,往往开课于低年级本科生。这些学生刚刚经历高考的洗礼,习惯于高考压力下传统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样的思维逻辑和学习习惯。因此,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仍然习惯于等待老师的答案,并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也不愿意主动思考。甚至,有些学生害怕回答问题错误,有损自身尊严,更加不愿意讨论案例和回答问题。因此,学生们“被动型”学习理念的路径依赖特征将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3案例方面:数量与质量仍待提高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好的案例资源,一般案例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取自相关的案例数据库,既包括国外的案例数据库,也包括国内的案例数据库;二是,来自自身的收集或自己编写的案例。对于第一种案例获取渠道,购买国外的案例数据库的成本较高,一些高校并不愿意花费如此高额的成本,并且国外的案例资源属于“舶来品”,在引用的时候要注意相关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有些案例与中国特殊的国情相悖。另外,当前国内的案例数据库建设还不健全,资源也垄断在实力强劲的高校手中。对于第二种案例获取渠道,当前教师很少愿意自己编写案例。这可能的原因是,当前高校评职称与相关绩效,往往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科研任务重,竞争激烈。因此,教师在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之后,基本将精力投入于科研论文和项目的写作中,对于自己编写教学案例的激励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案例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仍有待提高。

4《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以下对策:

4.1教师方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

培养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学是一个老师的根本所在,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设为师资建设战略目标,也为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勾勒出宏观愿景。为了提升案例教学中的教师实践经验,需要教师“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创造机会促使管理类课程的教师走近企业,增加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教学使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帮助学生順利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学习。另一方面,学校直接聘请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高管,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管理学》课程的部分课时,专门开讲案例课,从而充分利用他们自身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endprint

4.2学生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互动式的双向交流的学习方法。其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主要体现引导与激励作用。因此,需要改变学生过往的被动型学习理念,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是,采取“干中学”方式。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到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激励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案例的学习中,鼓励学生理论学习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二是,教师适当解读与正确引导。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重“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实证”,力求以校园生活和学生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为背景,用通俗易懂的形象化的语言,讲解管理知识,从而便得没有多少社会经历的学生也能较好地理解较抽象的管理理论知识;三是,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努力为学生提供“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学业挑战性更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能简单用分数来衡量、用績点来驱动,而是要建立综合考察和评估学生学习志趣和特点的评价体系,形成更好的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机制。

4.3案例方面:构建和完善案例教学资源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的质量和数量,因此构建和完善案例教学资源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条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充实案例库和案例的具体选择。一方面,高度重视建设案例库。高校应加大资助力度,引入国外的高质量案例或购买相关案例数据库。同时,高校之间发挥互帮互助,特别是国内顶尖高校,可将优质案例数据库共享给资源贫乏的高校。另外,当今互联网功能强大,相关授课老师应努力利用好网络资源,积累相关案例,构建一套自己的案例库。

另一方面,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上课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案例具有典型与针对性。精心选取精心选择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如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可选取阿里巴巴、京东等典型企业。同时,不能盲目获取案例,要将企业的现实问题凝练成管理学问题,围绕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选择;二是,案例具有时效性。选取的案例应当是新近发生、并且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事件,切不可用用老案例代替新问题,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三是,案例具有启发性。在案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并且案例中设立的问题应有启发性和创新性,应当有一定空间。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通过据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思考并将其带入案例中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结语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满足这一要求。《管理学》授课过程更需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只有厘清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需求响应的解决之道,才能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本文对上述问题提供了相关探索,以期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德武.高等教育新常态与教育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5-01-06(16).

[2] 彭小建.高等教育新常态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237-240.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学案例教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