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2018-01-27 18:09王冬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新课改高中语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侧重了德育的内容,针对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要讲究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中在基本的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要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的渗透。以下是笔者对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一点看法。[1]

一、把握新教材,树立新思想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一味地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完全淡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文质兼美,既有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又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割裂教材,生搬硬套,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而要本着“润物无声”的原则,把握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熏陶感染学生,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魅力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德育教材。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挖掘出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把它渗透给学生,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2]

二、把握新教材,运用新方法

1.利用多媒体开展德育

情境渗透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运用多媒体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课文特殊而强烈的氛围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的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入自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激起兴趣是有效行为的前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2.利用课外阅读开展德育教学

课外阅读是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我们所谈的阅读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阅读活动,不是随意地把报刊杂志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借以丰富头脑,而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从多种报刊杂志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具极强感染力、可读性强、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最优秀的作品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感情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得到启发教育,觉悟就会有提高。阅读教育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使本来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育素材,它可以使德育内容有所依托,使班级教育活动可以建立在一个为同学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之中,使同学更加乐于接受这些德育理念。长期实践表明,阅读教育便于操作,可接受性强,学生从中多方面获益,是高中德育工作一种很好的新途径,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3.利用作文开展德育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作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了高考中出现许多低分甚至零分作文的现象。语文教师应从道德的层面替学生把好作文关,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发挥语文“教书育人”的功能,还要达到“文以载道”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明白“先做人、后学习”的道理,在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符合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要求。针对高中生在作文中出现的贪图享乐、消极避世、以自我为中心、读书无用论、情感淡漠等问题,语文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等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应把德育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感受语文殿堂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精神财富,从而得到道德情感上的滋养。[3]

参考文献

[1]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07.4

[2]《新课标语文教学优秀教案》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6.5

[3]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7.2

作者简介

王冬梅 (1983-- ),女,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2017年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发表。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新课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