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色幽默小说中的叙事技巧

2018-01-28 10:41洪建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

【摘 要】黑色幽默是英美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此类文学在叙事技巧、主人公形象塑造以及文学主题思想上常与传统文学存在一些较大的差异,此类文学作品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而在事件的叙事表现上,则往往呈现出浓厚的喜剧色彩。英美文学中的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品主要是抨击时弊,同时用滑稽的笑点表达惨痛人生哲理。本文先简要分析了黑色幽默的产生与影响,然后结合英美文学作品,对黑色幽默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黑色幽默作品;英美文学;叙事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01-02

引言

黑色幽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英美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流派。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作品,常常使用夸张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思维,讽刺与批判现实;在作品的叙事技巧上,作者常常使用反复赘述、因果不循环、滑稽逆转等玩弄读者甚至玩弄自己的手法,使得小说的内容常常具有悲剧性及荒诞性的特征。然而正是叙事技巧及语言的特色性,也使得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一、黑色幽默的产生及影响

1.黑色幽默的内涵。

广义上的黑色幽默主指一种使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主要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对现实所持的嘲讽态度,而黑色则往往代表着死亡与可怕的现实[1]。将黑色与幽默相结合,就表现为在绝望中自我嘲讽的幽默。而狭义上的黑色幽默主要被认为是一种文学形式,致力于将人性以及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丑陋、滑稽以及阴暗等种种元素进行扭曲与放大,进而形成能够让人们捧腹大笑的文学作品,此类文学作品虽然荒诞无稽,但是却脚踏实地,讽刺现实。

2.黑色幽默的产生。

“黑色幽默”最早出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及批判家安德烈·布勒东在1935年编制的《黑色幽默文集》中[2]。布勒东认为,所谓黑色幽默作品,主要是以喜剧或者讽刺形式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怀疑与嘲弄的一类文学形式,并且在其中将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一个谦卑的建议》称作是黑色幽默小说的开端。在黑色幽默这一词提出后,美国多名文学家发表自己对黑色幽默的看法,这也使得后续一批的英美文学家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黑色幽默派”,如库尔特·冯内古特、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等,这些著名的黑色幽默派小说家,对讽刺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黑色幽默的影响。

从黑色幽默的价值上来看,黑色幽默主要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的形象,表现为人们对现实生存状态的不满及焦虑,然而却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只能带上玩世不恭的面具进行控诉[3]。从黑色幽默作品的审美特征上分析,黑色幽默常常与正常的审美观存在矛盾,常常是以丑为美,以揭示人心与社会的丑陋,将这种丑陋以一种审美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更加具有讽刺性,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而实际上确是悲观的,以轻松的解脱取代生活负荷。黑色幽默作品的出现处于美国文化转型期,此时黑人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等社会运动正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很大一部分人对美国政府失去信任,因此一些体现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作品就受到热捧。

从黑色幽默作品的外延影响上来看,黑色幽默从传统的文学作品样式朝着更广阔的形式出发,比如舞台戏剧、电影等[4]。其中,黑色幽默电影在英国取得开创,这其中,英国著名导演盖·里奇功不可没,其影视作品《两杆大烟枪》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影片。该影片秉承英式电影一贯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美国黑色幽默。这可认为是黑色幽默在英国这一地区进行外延式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的尝试,结合本土国情进行创作,使得黑色幽默这一文学形式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逐渐拓展。

二、黑色幽默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叙事技巧

英美文学作品中,黑色幽默作品在叙事技巧上常常有别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在黑色幽默作品中,经常用到一些看似与严谨写作及逻辑不相符的叙事技巧,如赘述、因果非逻辑、滑稽逆转,悲喜并置等[5]。下面就详细地阐述下黑色幽默作品中常用的一些叙事技巧。

1.赘述。

黑色幽默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迫切地用自己创造性的方式对现实的非连贯性做出反应。其中赘述就是最常用的叙事技巧。这种技巧主要是用语言表现事件或者内容的荒诞性,是一种绕圈子的对话,对话虽说是表达意识,但是实际上更多表现声音的荒诞性。

在约瑟夫·海勒的文学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作品中,就有相当多的赘述内容,如丹尼卡医生与尤索林的对话,在这一段对话中,尤索林主要是向丹尼卡医生控诉飞行员奥尔,希望丹尼卡医生让奥尔停飞。整个对话一直在兜圈子,尤索林向丹尼卡提出意见,而丹尼卡却一直用“So”与“go”来应付,这样主要是暗示尤索林这样说话完全是不理智的,并且说这些话的意义也不大。在对话中,尤索林初步探寻了逃避战争的方法,在这一点上要比其它的士兵都要清醒,这也使得尤索林成为战乱世界中唯一一个保持清醒与和平理念的人,也自然而然会考虑到各种可能躲避战争的手段。然而尤索林绕这些圈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一直挣脱不开军规的束缚,因为所谓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个圈套,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从中挣脱出来。原因是在于军规中有规定:军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任何想对军规提出异议的人无从下手。因此要想对飞行员提出停飞要求,则一概需要执行飞行任务。飞行大队的指挥官卡思卡特可以增加飞行次数,同时尤索林也不能拒绝执行,因为如果拒绝了就违反了军规中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所以对于尤索林的建议,丹尼尔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兜圈子的词来应对,这种逻辑恰恰符合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特征。这一赘述写作,充分揭示了小说中以充满逻辑的名义来揭露现实的非逻辑性。

2.非逻辑化。

在现实的世界中,因果常常具有逻辑性的特征,然而在荒诞的世界中,因为结果常常是不可预测并且具有非逻辑性,因此存在事件结果同发生无联系的情况。

约瑟夫·海勒自己也承认在写小说的时候,常常不会从某一个主题或者某一人物开始,并且经常会突然冒出一些句子,这也使其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依赖想象,同时无逻辑性。《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海勒的代表作品,初读小说时就能够发现小说的逻辑顺序并不是传统小说那样具有条理性,往往让人感到杂乱无章,要想深入的进行阅读,往往需要读者自己编排顺序,在阅读过程中将碎片化的印象进行拼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6]。这种与传统小说形式不同的故事,常常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效果。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传统小说写作的六要素在小说中很难找到。比如传统小说时间顺序上,在小说中几乎不能找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而是经常使用“某天”、“某个早上”、“某个晚上”以及表示节日的“圣诞节”等来说明时间,这样就使得人物活跃于一个无时间感的空间中,不断的执行者飞行轰炸任务,这给人们带来一种绝望以及无法期盼的未来。由于任务的不断出现,表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现实状态,想挣脱却又无法挣脱出去。再比如情节上,在小说中也几乎不能找到任何一条故事发展主线,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基本在以军规为圆心的周围发生。如小说一开始就说在医院中住着军官与士兵,但是大多数的军官与士兵都是在无病装病,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而小说的主人公也一直想停止飞行,于是寻找各种求援方法,如装病、证明自己是疯子甚至想到与人合谋要杀死给自己安排飞行任务的卡思卡特上校,直到逃跑,整个故事也就结束,这可以被看作为小说的一条主线,其它的一些故事围绕这一“主线”发生。

3.滑稽逆转。

在黑色幽默作品中,常常还会使用到滑稽逆转这一叙事技巧[7]。滑稽逆转主要是在叙述的过程中,使用一种出人意料的逆转结构来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叙事手段,让观众的情感得到瞬间感染与宣泄。

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就使用了滑稽逆转这一表现手法。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爱密利亚小姐体格壮实,是小镇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丑陋矮小的罗锅李蒙到小镇投亲,自称是爱密利亚小姐的远房表哥,在见到罗锅李蒙后,一向铁石心肠的爱密利亚小姐却对其一见倾心,不但收留了罗锅李蒙,而且还给他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为了取悦他,爱密利亚还将原先的杂货店改成可以提供娱乐及休闲的咖啡馆。恶棍青年马文·马西出狱后,为了报仇,与爱密利亚小姐决一死战。但是就在爱密利亚快要赢得胜利时,罗锅李蒙却从天而降,将爱密利亚打倒在地,然后罗锅李蒙与马文·马西联合将以往生意红火的咖啡馆摧毁,并且洗劫咖啡馆的财产后逃之夭夭。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节逆转,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爱情的传统看法。在小说中,马文·马西之前对爱密利亚小结顶礼膜拜,但是却遭到爱密利亚的无情驱逐;而爱密利亚却对罗锅李蒙死心塌地,但是却遭到罗锅李蒙的辣手摧花;罗锅李蒙对马文·马西忠心耿耿,但是却经历虐待及被拐卖的下场,这样就使得小说构成了一个畸形怪圈,超越普通爱情背叛的悲剧。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人性的贪婪以及生存形态的荒谬,表达作者对生存环境的绝望以及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思索。本来应该将其用作严肃深沉的叙事框架,但是作家却使用通俗的民谣形式以及夸张诙谐的叙述手段来讲述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极大地渲染并升华了小说主题。

4.悲喜并置。

在黑色幽默作品中,常常用悲剧与喜剧并置的方式来表达荒诞无稽的主题,突出作品的讽刺意味[8]。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与《等待戈多》都属于展示人生荒诞的悲剧。但是在表现手法上,都采取了用喜剧的方式来获得黑色幽默的艺术效果,达到悲剧主题同喜剧表现形式相融合的目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包括多种玩笑与幽默,以卡思卡特为代表的军官自己宣传是为祖国而战,但实际上是为升官发财;以尤索林为代表的反英雄,使用各种游戏来掩盖无聊的情绪,用滑稽行为应付荒唐的世界。作品中大量使用调侃性的语言描写恐怖场景,比如将炸裂的血肉说成活着的汉堡肉,这些幽默使作品呈现出喜剧的形式,但是实则透露出悲痛与心酸,体现出生存环境无法摆脱的困境。

《等待戈多》中,大部分人物就像小丑在舞台上表演滑稽的闹剧一样,整个就像一个个游戏组合而成。喜剧效果来源于人物滑稽的动作与滑稽的语言,剧中人物语言多为陈词滥调,相互之间的对话也无外乎娱乐性的球类游戏,用于消磨时间、自我宽慰以及忍受生活。这些幽默滑稽的语言一方面提升小说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则强化了悲剧荒诞主题。

在两部作品中,黑色幽默始终贯穿其中,将人物的不幸当成是玩笑,表达了人物对生活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其作者都故意用喜剧的外在形式来表达西方后现代社会内存的生活状况:人生孤独痛苦,生存无助、生活迷茫以及世界荒诞。在一个充满不幸的世界中,人类的任何活动仿佛都失去了意义,剩下的也就只有绝望以及嘲弄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思索使作家深陷苦恼的漩涡,在创作过程中将幽默注入其中,宣泄无法排解的情感与困惑,利用戏剧性的内容来表达出一种悲观的主题,揭示现实中处于社会下层,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小人物的悲剧。

三、结语

总之,黑色幽默作品作为英美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常常以荒诞与喜剧为特征作。在反映主题上,作者在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结构以及小说叙事技巧上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尤其是叙事技巧上,作者通过挖掘一些新奇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张力十足,内容引人入胜,由此来表现黑色幽默小说的悲剧主题,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娟娟.黑色幽默文学作品中的反英雄人物的缘起及其特点分析——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02):39-40.

[2]张莉.含着眼泪讲笑话——论余华作品中黑色幽默的社会内涵[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25(04):8-9.

[3]王月.黑色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22(07):67.

[4]田琪.杨·史云梅耶动画作品《食物》的黑色幽默[J].美术大观,2012,15(04):74.

[5]梁博男,吕晓轩.从美国战争文学到黑色幽默反战作品经典——解析《五号屠场》[J].学理论,2012,6(12):130-131.

[6]唐文.试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困境——以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最后一幕》为例[J].东岳论丛,2012,23(08):86-90.

[7]张希萌.美国小说家海勒作品中的黑色幽默解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1(02):302.

[8]董静.荒诞的幽默,变态的幽默,病态的幽默——评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黑色幽默派小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03):47-49.

作者简介:洪建园(1978-),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外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叙事学。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