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在家庭文化构建中的运用

2018-01-29 02:06
江苏教育 2018年72期
关键词:家规管教家庭

中国数千年历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家庭文化传统,“耕读传家”“富而好礼”等家庭文化在延续着家族荣耀的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子孙后代的重要使命。家庭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明得以赓续的关键因素。

从现代家庭教育的视角来看,家庭文化的构建无法规避以下几类议题:家庭规范的建立、家庭冲突的解决、家庭教养的实效、家长的自我成长、亲子关系的状况、孩子的内在成长等。正面管教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由美国的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发展完善起来,强调和善而坚定、合作与自律,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我价值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良好有序、积极合作的家庭文化中发挥着非常有效的作用。

一、正面管教在家庭规范构建中的运用

家规明确、全家一致遵守的家庭文化,往往能熏陶出遵守法纪、具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反之,父母可能常常因孩子不遵守纪律、任性妄为而头痛不已。一些家长会抱怨说自己已经非常尽责地制定了家规,并不断提醒孩子遵守,为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通情达理、遵守家规呢?再仔细询问就会发现,通常这些家规都是由家长单方面制定,或是在看似“民主协商”实则孩子不得不同意的情况下制定的。

那么,怎样制定和使用家规才能尽可能发挥其效用呢?正面管教基于“家长和孩子间相互尊重与合作”的理念,邀请孩子参与讨论并制定家规(共同制作纸质家规,将其张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参与全员遵守情况的监督以及对家规的反思、修改等运作,使孩子真正体验到尊重与被尊重的感觉,体验到自己是“家庭里平等、重要、有贡献的成员”,体验到家庭归属感、自我价值感、生活控制感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管控能力、表达协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正面管教还主张使用“日常惯例”和“有限选择”的方法来保障家庭规范的实施。如:围绕起床、上学、吃饭、做作业、玩耍、睡觉等生活事项进行头脑风暴,通过与孩子一起制作、张贴“日常惯例表”的方式将有关规则固定下来,形成惯例;拍下孩子日常活动的照片,提醒孩子下一个日常惯例是什么。又如:孩子可以在“讲一个睡前故事且8:30睡觉”和“讲两个睡前故事且9:00睡觉”中选择其一。在制度管理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律有序、理性平和的良好品质。

二、正面管教在家庭合作与冲突解决模式构建中的运用

成员间具有合作、和谐相处模式的原生家庭的孩子,一般较多表现为乐于合作,能够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发生冲突时具备一定的协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反之,在冲突频发,通过吵架、打架、冷暴力、家庭暴力、胁迫等方式来应对家庭问题,且未产生有效解决效果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遇到冲突时较多表现出类似的不那么恰当的应对方式,效果自然也不太好。

正面管教主张要让孩子预先知道大人会怎么做,结合共同制定的家庭规范来建设合作型的家庭文化,大人也有更多可能预先知道孩子的想法,家庭文化中“合作与和谐”的因素就会不断增加。

在一些严重的家庭冲突情境中,家长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头脑往往被负面情绪所占据,渐渐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绝境,彼此僵持,使问题迁延难解。“正面管教”要求大人尽可能聆听孩子的所见、所感、所思,尽可能客观地澄清事实,及时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必要时给孩子一个拥抱,邀请孩子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讨论中来,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如:围绕需要完成的家务进行头脑风暴,请孩子创建一个计划,用一周时间来尝试执行。既尊重孩子的情绪感受,也示范了聆听、共感、聚焦目标、协商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操作过程,对巩固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丰富冲突解决资源库、积极地抱持与回应情绪、发展理性平和的问题解决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正面管教还有一个比较典型有效的方法,即“积极暂停”。可以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暂停区,当孩子感到沮丧时,问他:“去你的‘积极暂停角’有帮助吗?”同时,家长可以做出使用“积极暂停角”的榜样,如在过于愤怒时家长主动来到自己的暂停区,做一些事情使自己平静下来,思考“孩子做了什么?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孩子从中学到什么?我可以怎么做……”直到感觉找到解决方案,再从暂停区出来。

三、正面管教在家庭教养模式构建中的运用

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中时常在“过于严厉”和“过于骄纵”间摇摆不定,同时也可能让孩子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过于严厉的家长,常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教养行为,如: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决定,安排学习任务,充当“指挥者”“监督者”和“陪读者”的角色。孩子如果不服从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便会遭到批评、责骂或惩罚。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无条件地服从,同时内心感到自责、无力、压抑、痛苦,甚至自暴自弃。等到了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开始反抗、叛逆同时也会因缺乏独立思考的头脑而出现自卑能力不够、言行不当等状况。而过于严厉的家长通常也会在愤怒、焦躁、无奈等负面情绪的震荡中觉得心力交瘁。

过于骄纵的家长看上去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巨大的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学习、生活,实际上并没有给孩子恰如其分的抱持、理解与反馈。家长将“不加管教”当成“民主”,认为自己如此尊重信任孩子,孩子会觉得非常自在、自主,能自觉主动学习。事实上,在“过于骄纵”家庭文化中生活的孩子,会因为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反馈和指导,而表现得比较任性、蛮横,难以耐受必要的规则与管教,缺乏投入学习的专注力、自制力、意志力和勇气,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主张“和善而坚定”,即从认同感受或表示理解开始,温柔和善地聆听,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同时给孩子恰如其分的反馈,坚守人际边界和家庭规范,形成以相互尊重、理解与合作为基调的家庭文化。如:我知道你不想刷牙,来,我们一起做;你还想玩,但是到了上床时间,你想听一个还是两个故事?又如,家长要理解,在孩子抄作业行为的背后有一颗积极向上、渴望得到肯定的心,其目的可以肯定,但方法却是不恰当的。

正面管教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家长以同情与和善回应错误,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说教;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启发性问题帮助孩子“探索”错误的后果;吃饭时,邀请每个人讲述今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执行学习计划,并在尝试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方法,最后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正面管教之下的孩子在学习上有自主权,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要怎么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在大人的鼓励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态度积极,学业成绩自然优良。

四、正面管教在良好亲子关系建构中的运用

美国精神分析家沙利文说:“是关系造成了人的各种问题,也是关系使人好起来。”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发展出安全型依恋和较好的道德品质、自我力量、人际关系等;断裂、对抗、不稳定的亲子关系,则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出稳定强大的自我、安全型依恋、信任合作等良好品质。

正面管教提供了许多建立良好亲密亲子关系的技巧,如: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与表达,信任孩子;适时地拥抱孩子;花时间指导孩子学会做事做人且适时鼓励;理解共情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分享家长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共同解决的问题;采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肯定和激励孩子;家长如果犯错,要以负责的态度承认错误,主动道歉,与孩子和好。

每周召开“家庭会议”,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律反思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增进家庭关系,也可以给孩子更多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的机会。家庭会议的流程一般是:(1)致谢;(2)评估以前的解决方法;(3)分享感受,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寻找解决办法;(4)制订活动计划、膳食计划;(5)趣味活动和甜点。

五、正面管教在构建有利于孩子内在成长家庭环境中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正面管教在注重给予孩子肯定、鼓励和激励的同时,也重视使用“自然后果法”来发展孩子的适应性。这要求家长尽量避免说教,共情或认同孩子此时此地的感受,如“你全身湿透了,一定很不舒服”“听上去很尴尬哦”,给孩子一些自然亲切的安慰,而非解救孩子。孩子内在的感受得到了抱持、理解和安慰,大脑自然而然就会根据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以及经验选择并发出一个比较恰当的指令,大人就会看到孩子自然而然出现适应性的言行举止。能从“自然后果”中发展出天然的适应、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孩子,其自我的整合功能和现实检验能力较好,长此以往,有利于孩子形成适宜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更加具有生存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正面管教恰恰能为孩子的心灵成长营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猜你喜欢
家规管教家庭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