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走进学校

2018-01-29 02:06
江苏教育 2018年72期
关键词:管教讲师班级

“学校和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由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提出,是一个营造积极的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加强师生、生生、师师、亲子以及家校之间联结,帮助学生提升社会情感能力,进而增强内驱力、发展成长性思维、提高学业成绩、减少问题行为的项目。该项目以阿德勒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把教习社会情感技能和品德培养编织进学校日常生活,教师及所有成人以身作则,实践所教的技能,通过班会解决实际问题来内化学生的品质和技能。其结果是全校范围内系统性地、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学校文化和氛围,家校共建。期望的具体成果包括:(1)学生掌握并运用有效的社会情感技能,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减少问题行为,相互尊重,为班集体做出贡献,激发学习内动力,专注于自主学习,提高学业成就;(2)教师能够和善而坚定地与学生相处,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尊重的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引导学生,激发其内在动力;(3)父母尊重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共同成长;(4)在学校里建设平等尊重、鼓励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纪律体系中没有惩罚和奖励。

“学校和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包含面向孩子的课程,更重要的是有系统的面向教师、家长的培训,通过全校实施,在孩子周围创设360度平等尊重的成长环境,培养内心有力量、有社会情怀的未来公民。正面管教在学校和教室的项目,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个过程,因此,正面管教在学校和教室里的成功实施来自成人思维模式的巨大转变,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学习和成长,来自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关注教育的长期目标,通过“社会情感学习”这一重要途径,进行全人培养。

正面管教在美国各地从家长课程实施开始已践行30余年,逐渐进入学校。在学校里除了个体教师在自己班级的实践,在学校层面,通常由心理健康教师带队,在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实施学生课程。在中国,从2013年开办第一期学校讲师班以来,讲师们就在各地的班级里进行实践和探索,为正面管教在学校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已开展正面管教的学校中,学校文化对于正面管教进入学校具有重大影响,民主、平等、开放、创新的学校文化更有助于正面管教的成功实施。回顾正面管教进入学校的契机,一些学校是由于正面管教学校讲师实践需求的推动;一些学校基于教师培训的需求,或者基于家长培训的需求;还有一小部分是当地教育局的举措,从校长培训开始,层层推进,最终落实为一线教师的培训和实践。可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模式并存。正如前文所述,学校文化和氛围的形成,以及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是个过程,而不仅仅是门课程。对于实施效果,特别是最终对于学生的长期影响,目前还没有测评和研究结果。

一、正面管教进入学校的角度和方式

基于学校现状和不同需求,正面管教进入学校有以下五个角度和方式:

1.从家长培训开始。

家长群体自身有学习的需求,学校也希望能够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有的学校通过家委会组织家长学习,有的学校直接邀请机构或讲师为家长提供讲座和课程。家长的学习除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从家长层面产生对教师的影响。

2.从教师培训开始。

教师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如何在班级里实施正面管教社会情感课程,从班级领导力的三大支柱开始,到开班会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学习如何改进师生关系,如何应对不当行为,如何提升教师幸福力。

3.从课程输出/讲师实践开始。

学校邀请正面管教学校讲师进驻班级,从孩子的学习入手,定期开展正面管教社会情感课程教学。

4.全校实施。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师培训;班主任实施正面管教社会情感学习课程;教师建立正面管教小组,定期进行教研;家长参加正面管教课堂,家校共建;学校领导在教师中建立平等、尊重、鼓励的团队文化,在纪律体系中去掉惩罚和奖励。

5.市/区教育局牵头。

从校长培训开始,层层推动,落实为一线教师的培训和实践。

二、学校文化的改变

学校文化改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实际上,它需要承诺、实践和耐心。阿德勒认为,学生之所以要在学校里学习,是因为学校提供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的学习:合作、责任、关心他人。正面管教走进学校让这些重要学习得以实现,一些学校已取得一定成就,这些初期成就包括:

1.个体学生的改变。

当教师以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式鼓励孩子,激发其内在动力,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在收集到的个体案例中,不乏后进学生转变、班级凝聚力提升,以及学生沟通、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的例子。

2.班级管理的改善。

通过建立班级领导力的三大支柱——约定、分工和惯例,学生在班级里感受到归属,能够为班级做出贡献,逐渐从他律转为自律,从而改善班级管理及班级氛围。

3.教师自身素质和幸福力的提高。

通过教师培训,教师不仅仅掌握在班级里开展社会情感学习的资讯,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得到了成长。教师能够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帮助学生以对社会有贡献的方式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教师也是一个需要鼓励的群体,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满满的正能量,才更有能力把鼓励传递出去。

4.师生关系的融洽。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老师是“导游”,带领学生探索未知、增强能力;课下,老师是朋友、是人生导师,给予学生引导。师生间平等尊重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5.家长的成长与改变。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不仅仅“知道”,而且“做到”正面管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

三、正面管教在学校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学校领导层面,正面管教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适合中国国情的正面管教在学校的愿景、目标、定位和步骤仍在探索中。大到营造或改变学校文化和氛围的全校实施,小到仅仅是服务家长学习成长的课程,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对正面管教的理解、认可和决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校方的支持度,从而决定了项目能走多远,影响面有多大。

正面管教的成功实施和教师个体自我成长的意愿和能力有很大关系。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培训后难以坚持,遇到困难和压力容易倒退,又回到控制、惩罚等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再度紧张,甚至出现教师大面积放弃正面管教的现象。项目小组的定期跟进可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支持,遗憾的是,在繁忙的教学中,项目小组也遇到难以应对的挑战,如:(1)班容量大,难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表明,学习共同体的人数最多在30人左右,而大多数学校的班容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当学生人数过多时,不仅课程实施难度加大,教师也难以和学生建立有效的关系,产生真正的影响。(2)从核心技能到班会的正面管教框架,都缺乏儿童发展适应性。最近推出的针对幼儿(0~6岁)的正面管教讲师培训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3)缺少以数据收集和运用为核心的社会情感技能的客观评估体系,学校和教师看不到进步和成绩,也缺乏前进的方向。目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缺乏数据支持。(4)缺乏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家校共建。教师和家长往往在各自的领域里行动,如何形成合力,创建孩子周围平等尊重的环境,值得思考。

猜你喜欢
管教讲师班级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班级“四小怪”
金牌讲师在哪里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班级英雄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专访CEDIA培训讲师薛磊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数学小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