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眼震电图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2018-01-29 07:48张忠波刘莹莹王明华高琦伞勇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眼震中枢性阵发性

张忠波 刘莹莹 王明华 高琦 伞勇智

现在临床中眩晕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是比较多见的综合征。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以区分中枢性和外周性前庭病变,是临床鉴别眩晕疾病的重要方式[1-2]。此次就我院接收的部分患者开展分析,对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的价值进行分析,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对眩晕患者8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有48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最小16例,最大80岁,平均年龄(58.8±4.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耳科学检查、神经系统查体,随后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采用CHARTR ENG/VNG眼震电图分析仪,行视眼动系统检查、自发性眼震检查、动态位置试验、静态位置试验、凝视试验、固视抑制试验以及前庭双温试验。患者在检查前48 h停止服用前庭抑制剂和镇静药物,检查前2 h禁饮禁食。检查结果提示中枢性病变者行颈部血管彩超、颅内段血管彩超以及头颅MRA或MRI检查。

2 结果

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被鉴定为中枢性眩晕,占52.5%,有9例颈性眩晕(21.4%),14例后循环缺血(33.3%),19例偏头痛性眩晕(45.2%);有38例被鉴定为外周性眩晕,占47.5%,有1例前庭神经炎(2.6%),3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7.9%),8例梅尼埃病(21.1%),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8.4%)。

3 讨论

现代辅助检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临床中可以明确的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疾病[3-4]。但是有一些患者承受着病痛,诊断时被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危害。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的发病部位不同,后者的临床发病率比较高,大约有30%~50%的发病率。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发病率是最高的。中枢性眩晕的发病率大约是20%~30%。还有其他的一些眩晕因素,入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5-6]。患者发病时,内心恐惧,身体不适,病情复杂,体征多样,因此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上诊断眩晕的检查方法有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眩晕疾病中,前庭外周性病变居多,但借助CT或磁共振检查前庭外周性病变的结果多呈现为正常,故采用上述方法对前庭外周性病变进行检查,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情况,因而需要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前庭外周性病变进行鉴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特定位置出现的旋转性和短暂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外周性眩晕的常见类型,本组确诊该病例为26例,占68.4%。此类患者在利用MRI、CT、颈部血管彩超等进行检查时并无明显异常,而经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确诊,并予以手法复位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7-8],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多数都是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个类型的眩晕诊断我们以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相关标准来进行评价。使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以定位患者的眼震位置,对患者的非典型位置进行观察,给临床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前庭病变,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眩晕类型的差异性。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9-12]。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被鉴定为中枢性眩晕,占52.5%,有9例颈性眩晕(21.4%),14例后循环缺血(33.3%),19例偏头痛性眩晕(45.2%);有38例被鉴定为外周性眩晕,占47.5%,有1例前庭神经炎(2.6%),3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7.9%),8例梅尼埃病(21.1%),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8.4%)。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是临床鉴别两种疾病的主要方式。使用该检查能够判断眩晕疾病类型,给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根据本文探讨分析,我们认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对眩晕类型的判断效果比较好,患者的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效果突出,能够提供可靠的治疗,因此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1] 李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303-304.

[2] 吴文刚.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85-87.

[3] 黄琰.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7):972-975.

[4] 吴冰.参芪四虫汤联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92-95.

[5] 戴晓瑛.温针灸结合正骨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704-705.

[6] 王进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2482-2483.

[7] 刘学升.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不典型临床表现[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3(1):42-43.

[8] 李昌.手法复位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2):10293.

[9] 陈哲.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与处理[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4(1):19-23.

[10] 夏菲,王彦君,王寧宇.高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手法复位治疗的注意事项[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3(1):12-16.

[11] 李永超.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50-253.

[12] 刘文英.颈性眩晕的诊治国内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55-58.

猜你喜欢
眼震中枢性阵发性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儿童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7例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