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的提升策略研究

2018-01-29 10:19
关键词:中国政府外交韩国

(大连外国语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1]国家形象是他国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国家利益的实现。根据西方知名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7月发布的“全球态度与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韩国,仅有34%的受访者对中国抱有好感,61%抱有恶感;2015年有37%的受访者对中国抱有好感,61%抱有恶感,[2]31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受众认知中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中国国家形象是在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被建构的。张昆指出,国家形象存在“自我认知形象”、“他者认知形象”、“自我期待形象”和“他者期待形象”这四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并将这四个向度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加以考察,发现国家形象并非固定的,而是在认知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3]45要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017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也是中韩建交以来双方关系的历史最低点,表面上是韩国执意部署“萨德”所引发的,但事实上却深层次地体现了韩国政府战略上的错误思维与外交方向,中韩关系何去何从再次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在过去的24年里,中韩关系可谓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蜜月期”,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萨德”入韩则提前结束了“蜜月期”,尤其是在朴槿惠政府倒台后,两国民众都将中韩外交的“破冰”希望放在了文在寅身上,但2017年“萨德”系统全面部署完成则彻底粉碎了这一“美梦”,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在寅政府延续了上届政府的错误战略思维。当下,韩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对美国让步,对中国索取,也就是说完全不考虑中国政府的态度,执意损害中国安全利益,并要求中国在接受“萨德”的情况下继续进行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目前中韩关系正常化进程仍举步维艰,但两国决定将通过首脑会晤等途径对话沟通。

客观来讲,尽管中韩两国在许多领域出现了矛盾和摩擦,但这并不妨碍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中韩与日本的领土争端、中韩与朝鲜的无核问题等方面的沟通。另外,因韩美两国的同盟关系始终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石,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发生破裂的,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在对韩外交中必须妥善处理这种同盟关系,巧妙地通过外交手段提升两国民众对各自国家形象的认可度,这无疑是新时期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传播与提升的重点。

一、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政府外交策略

(一)明确经济定位,提高国际吸引力

在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京乡新闻》《韩民族新闻》五大主流媒体的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社会发展要素。当然,这些要素有主次之分,如经济、政治、军事等要素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属于主要的,并受到了韩国媒体的重点关注。通过对韩国五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方面的总体国家形象是积极且富有活力的。但是韩国五大主流媒体只是整体上审视与分析中国经济战略走向,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企业发展层面,且认为,中国经济虽有波动,但并不会下滑。所以,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对韩传播中,中国政府要以经济外交为核心,明确中国经济的积极向上、正面辐射的形象定位,塑造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生机勃勃的整体形象,同时要更多地宣传中国经济发展对韩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大程度地消除韩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经济崛起所产生的误解和敌意,全面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吸引力。如2016年在郑州设立中韩自贸区,这不仅是中国积极与韩国共享中国市场的友好展示,而且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仍然存在,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将给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

(二)明确权力关系,增进双边关系

在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动中,中韩关系的双边互动与改进不仅是推动双方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必然路径。中国要在进行全面战略考量的基础上,慎重制定对韩外交战略。首先,中国政府要与美国政府保持友好合作和常态化交流,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减轻韩国地缘政治下的巨大压力。其次,中国政府要始终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积极推进半岛和平稳定发展。最后,要尽量消除中韩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贸易、海洋开发等领域的消极影响,不断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要警惕对韩外交的过度争取,一方面,这很容易造成韩国对中国产生过高的期待或幻想,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会渗透到其他中国无法实现充分供给的安全领域,势必会引发韩国社会上下对中国的不满或愤懑。另一方面,这很容易使朝鲜对中国产生强烈的戒备和敌对,加剧朝鲜政府的焦虑心理,势必会对中国在处理朝核问题上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传播与塑造。因此,在对韩国的政府外交中,中国政府必须明确中韩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中的关系,谨慎处理双边关系,以营造中国国家形象在韩传播的整体良好环境。

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外交策略

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有着非常强的共通性,对韩文化外交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中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因此中国要积极推进对韩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促进中韩文化的融合交流,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韩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认同。

(一)提升战略高度,提供人才保障

尽管自中韩建交后,中韩两国文化外交始终没有停止过,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中韩友好交流年、旅游年及各类文化论坛等。但客观来讲,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基本停留在文化部或地方政府间,并未引起中央政府在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缺乏战略性的顶层规划与设计,甚至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对韩文化外交相关事宜。因此,中国政府要站在战略层面积极协调中韩文化外交关系,构建常态化互访机制,设立国家层面的对韩文化外交机构,在文化产业、教育互动、遗产保护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对韩文化输出方向的正确性。同时,政府要加强对韩文化外交中产品研发、传播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为我国对韩文化外交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人文交流,提高出版输出质量

新时期,面对全新的东北亚地区局势,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对韩政府外交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细化对韩文化外交,加强与韩国的文教交流,提高出版输出质量。这样不仅能够让韩国民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国情,而且能够进一步加深中韩两国民众的文化认知与认同,为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的好感度奠定坚实基础。例如,韩国China House前几年出版了全新的本土译介版《中国梦》,集中推出了中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在韩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改善国家形象、提高在韩传播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交流方面,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多元化方式为其注入了全新元素与活力。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与首尔大学学生分享人生经验,受到了韩国民众的广泛好评。此外,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将中文选为第二外语,并对中国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中国对韩文化外交在教育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正面输出的核心渠道。

(三)丰富人文交流活动,拓展交往空间领域

中国政府要积极丰富对韩人文交流活动,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对韩文化外交体系,以拓展交往空间领域。例如,地方政府要积极与韩国政府、友好城市、民间团体等展开不同层次的文化往来,如韩中友好协会、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等团体,都是由韩国政治、经济、学术等领域的知名人士组成,在韩国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影响力。而与这些友好团体的交流合作,将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传输提供有力保障。2015年,扬州博物馆与韩国群山市近代历史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仅提高了扬州在韩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提高了扬州城市形象在韩国民众心中的认可度和喜爱度。

三、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体策略

(一)加强动态发布,传播正面形象

目前,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形象传播战略的重视,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动态传播的特征也越来越鲜明。比如奥运会,从申奥伊始至奥运会结束,韩国主流媒体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就出现了明显的动态变化,由此可见,单一事件也会对国家形象的国际塑造与传播产生深刻影响,也就是说信息是能够改变形象的。若是信源发布的信息出现变化,那么必然会对传播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再进一步说,国际媒体也会因信源信息的改变而被影响,有效的互动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价值。对此,在对韩国家形象的传播实践中,中国政府要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韩外交和重大事件的信息动态发布,在引发韩国和国际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的同时,争取形成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报道与传播,进而达到一种正面效应。[4]113这样不仅有利于韩国更加直接地了解中国政府透明化信息,而且有助于帮助国民形成国际交流的理性视角,避免因信息传输失衡而造成一国对另一国的形象误解。

(二)加强联动合作,提升跨域影响

正因为媒体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用,中国政府才不断提高对韩媒体外交的战略地位,对此,中国在韩媒体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及时调整与转变。首先就传统媒体来讲,中国传媒机构要积极寻求与韩国媒体的无缝对接合作,深化双方在技术、人才、体制等维度的互动交流,并通过中韩双方媒体的联动合作,实现区域媒体“走出去”,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中国媒体在韩影响力。其次就新媒体来讲,中国媒体要面向韩国年轻受众研发新型产品,在深入报道两国文化互通内容和相同诉求的同时,还要报道中韩合作所带来的实际益处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以加深两国民众的理解信任,进而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

(三)注重文娱宣传,加强版权合作

在对韩媒体外交中,影视娱乐领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中国政府在加强主流媒体正面形象宣传与输出的同时,还要注重影视娱乐的宣传,通过相关领域的版权合作增进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此外,在传媒新常态下,中国政府要想充分发挥媒体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上的优势作用,就必须深入研究韩国民众的审美习惯、思维习惯,以及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情况和信息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传播策略,以增强对韩传播的实效性和说服力。例如,春节联欢晚会邀请韩国明星加盟,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受众的个性化情感需求,而且能够吸引韩国民众的广泛关注,有助于加深两国民众的交流互动。只有充分满足韩国民众个性化的情感和审美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韩两大文化实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中国与韩国之间在历史文化上有着非常强的关联性和共通性,两国民众在审美诉求、道德理念等方面也存在较强的同质性,所以中国国家形象在韩国的塑造与传播中,中国政府应当树立以文化外交为核心、以政府外交为辅助、以媒体外交为补充的战略框架,以增强对韩外交和形象输出的实效性。

[1] Globally,More Name U.S.Than China as World’s Leading Economic Power[EB/OL].http://www.pewglobal.org/2017/07/13/more-name-u-s-than-china-as-worlds-leading-economic-power.

[2] 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昆,王创业.时空维度下的国家形象模型探析——基于认知互动的视角[J].新闻界,2017(5).

[4] 何辉.中国国家形象定位分析[J].现代传播,2006(2).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外交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运行数据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十大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