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颅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29 23:38滕威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例数医护人员

滕威伟

(山东省威海妇幼保健院内二科,山东 威海 264200)

颅内出血在神经科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人体脑部的血管发生破裂,并出现流血现象,造成脑细胞的供血过程无法正常维持,神经功能遭受损伤而引起功能障碍的疾病[1]。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可伴有呕吐、恶心、昏迷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直接病死。为保证颅内出血患者生命安全不遭受威胁,需尽早接受治疗。目前,在医学临床上治疗颅内出血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等,考虑到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康复,采取优质合适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故本文意在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颅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在本院治疗的88例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实验,下文是详细叙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颅内出血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依次排号,奇数是对照组,偶数是实验组,一组各占44例。在对照组中,17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39-77)岁,平均(52.39±10.53)岁。在实验组中,21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40-75)岁,平均(52.57±10.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占比、年龄等方面均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如实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提供降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基础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1)监测病情。颅内出血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过程,实时注意他们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心率等。在颅内出血患者入院后,首先实施体检,便于后期主治医师及医护人员可根据其病情制定针对性措施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考虑到部分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多甚至是存在错误认知,医护人员应加强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对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等有更清楚地认识,并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

(2)再出血预防护理。颅内出血患者在30d内再次出血风险机率较大,死亡率相比初次出血更高。患者手术后应做到绝对卧床休息,体位选择去枕平卧姿势,床头持续抬高15-30度。当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为避免再出血现象发生,应将头部适当垫高,同时避免头部频繁活动。

(3)疼痛护理。颅内出血患者通常会伴有头疼临床表现,为有效控制病情,需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同时采取局部按摩治疗。若患者头痛情况严重,医护人员需提供止痛药或甘露醇等医治。

(4)压疮预防护理。医护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保证其皮肤状态清洁干燥。若颅内出血患者肌肉与骨骼突出的脂肪组织偏少,需在相应位置垫软垫,从而皮肤不会受压。

(5)感染预防护理。①肺部感染:卧床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需要没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扣背方法:手似杯状,指腹与大小鱼肌着力,利用腕关节力量有节律叩击。顺序为从下至上,从外向内,从背部第十肋间开始,每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叩击部位垫薄毛巾,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内避免扣背。②尿路感染:为防止尿路感染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会阴部定时消毒。建议颅内出血患者做到多饮水与多排尿。若患者需要导尿支持,需注意将导尿管保护好,避免使其扭曲受压,放尿频率保持在每隔4h进行1次,且重点观察尿液颜色、量等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操作环境要求无菌。

(6)心理护理。颅内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身体会产生不适感,导致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经常感到不安恐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医护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不仅可准确了解颅内出血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具体病情,还能实时掌握心理状态变化规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当颅内出血患者表现出消极情绪时,医护人员应以发现原因为基础提供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出血发生概率、病死率进行组间对比[2]。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均要进行处理统计,软件应用SPSS20.0版,两组颅内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s)”形式表达,采用t检验;再出血发生概率、病死率以“%”形式表达,采用卡方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则组间各项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实验组:住院时间(9.6 8±1.3 9)d,住院费用(4673.57±345.13)元。对照组:住院时间(14.93±2.31)d,住院费用(6034.12±524.15)元。

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少,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2.9173,P1=0.0000;t2=14.3806,P2=0.0000)。

2.2 两组患者的再出血情况与病死情况

实验组:再出血例数1例(2.27%);病死例数0例(0.00%)。对照组:再出血例数6例(13.64%);病死例数5例(11.36%)。实验组再出血发生概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8801,P1=0.0489;x22=5.3012,P2=0.0213)。

3 讨论

近年来,颅内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虽然颅内出血的发病诱因截至目前尚未有准确定论,但经多数研究证实,对不超过50岁人群来说脑外伤是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此疾病的出现还和动静脉畸形异常具有密切关联,出生时便会存在,在青少年人群中属于最常见的发病诱因[3]。如果发生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血压、心跳、呼吸不稳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偏瘫、昏迷,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降低生存质量。因此,对颅内出血患者来说,若发现自身有相关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去医院接受诊治,以免贻误病情。在治疗期间,选择科学优质的医护服务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颅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包括监测病情、再出血预防护理、疼痛护理、压疮预防护理、感染预防护理、心理护理6个部分。其中监测病情是因为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只有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才能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存在,以便在短时间内实施对症治疗。再出血护理时考虑到患者二次出血的致死率更高,只有避免再出血现象的发生才能降低死亡率。疼痛护理通过提供局部按摩、药物治疗等方法以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有利于提高卧床休息质量。压疮预防护理、感染预防护理则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加快康复进程具有积极影响[4]。心理干预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具有细致的观察力,情绪消极时通过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有效缓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5]。

据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再出血发生概率与病死率显著降低,两者相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言而总之,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颅内出血患者,能使他们避免再出血现象,缩短住院时间,让患者对医护服务更加认同,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例数医护人员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