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作用研究

2018-01-29 23:38刘美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供应医护人员科室

刘美芹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确保医院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重要保障部门。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的作用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相关医疗器械与医疗辅助用品的使用安全性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1]。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以促进其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为基本资料。其中,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为细节管理实施前的数据资料收集期,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为细节管理实施后的数据资料收集期。纳入本次研究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有1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10名,工作人员年龄21-35岁、均值为(26.50±0.40)岁,专科学历7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2人。

1.2 方法

在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实施常规工作管理模式:按照医院传统常规消毒灭菌工作步骤,来逐步完成相关收集、消毒以及发放工作。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实施细节管理:首先,对细节管理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其次,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对各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人人有责。再次,规范清洗流程。物品的回收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规范物品包装,根据物品的实际状况选择容器;消毒中应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消毒设备以确保灭菌质量。此外,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收送制度进行细化,将收送所使用的车辆分开标记与使用,避免已经消毒、杀菌的物品被二次感染。

1.3 评估标准

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与其他科室人员满意度的角度进行评价。其中,风险识别意识采用自主评价方式获取,分值为0-10分;0分代表完全没有风险识别意识,10分代表具有十分强烈的风险识别意识;分值越大,风险识别意识越强[2]。其他科室人员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1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满意评价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识别意识对比

在细节管理实施前护理人员的平均风险识别意识得分为4.87±0.40(分),在细节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平均风险识别意识得分为7.87±0.45(分)(t=19.298,P<0.05)。

2.2 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

在细节管理实施前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有27名表示十分满意、45名表示满意、28名表示不满意,整体满意度为72.0%(72/100);在细节管理实施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有41名表示十分满意、50名表示满意、9名表示不满意,整体满意度为91.0%(91/100)( =11.971,P<0.05)。

3 讨论

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收入不直接面向患者,但是,也是确保患者治疗疗效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的重要保障性科室。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开展中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意识,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自觉高标准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3]。

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前护理人员仅简单遵从科室相关工作规范来进行操作,由此导致一些消毒不安全事件发生并导致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不满。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科室操作流程的细化与严格化,同时加强了对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培养,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监督与引导[4-5]。由此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本文研究显示,在细节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平均风险识别意识得分为7.87±0.45,高于实施前;所以,细节管理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在细节管理实施前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整体满意度为72.0%,在细节管理实施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整体满意度为91.0%。因此,细节管理能够提高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并进一步提升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供应医护人员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