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2018-01-29 18:46黄小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诵读文言文初中语文

黄小兰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文言文来说,此种文体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地养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诵读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教学是当仁不让的热点和重点,而文言文教学却是不折不扣的难点。文言文不仅难教,也难学,甚至可以算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为此,本文将从注重对文言词语的持续积累、采取诵读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认真品味文言文语句,注重语感的养成这三个方面就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注重對文言词语的持续积累

自上世纪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言文,并成为现代汉语的主要语言形式。因此对于现时代的学生而言,其已经习惯了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故而在接触文言文之初,难免会因为语言形式的不同而感到非常的不适应。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积累,从而使其对文言文由熟悉到熟练掌握。以文言文中的实词来说,其意义较为单一,举例而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平民”,“牺牲”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文言文中的虚词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原因在于虚词的含义较为复杂,一词多意的情况较为普遍,举例而言,像“之”一词的含义多达七种之多。在学习这些词汇时,必须结合特定的语境去加以分析词义,如此便能够大大降低理解难度。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先住着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形成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总结出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如此便能够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领会难度。

二、采取诵读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朱熹将“诵读”视为做文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曾对此这样论述道:“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朱熹认为读书应该心到、眼到、口到。这不仅告诉我们诵读的重要性,也将诵读的要点告知了后人。

叶圣陶在谈及文言文的学习方式时,有过这样的论断:“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他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的。

语文教师在采取诵读教学法时,既可以带领学生微微晃着头进行诵读,也可以允许学生自行进行文言文诵读,进而实现对学生文言文素养的熏陶和历练。

三、认真品味文言文语句,注重语感的养成

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当挑选出一些优美、隽永的文言文词汇、语句和段落,以此让学生进行反复品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措词造句艺术之美,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

1.注重对优美文言文词汇的品味

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文——《小石潭记》时,笔者选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中的“清”字,要求学生进行细细的品读,同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作者柳宗元仕途不顺、心境压抑的情感着手,当作者看到文中所描述的清冷意境,再联想到自身的际遇,从而使文章的主旨跃然而出。

2.注重对精彩文言句子的赏析。

文言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或者气概磅礴,或者温柔婉约,或者生动有趣,或者义正辞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句子蕴含的思想和意境。比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唐雎听了秦王的威胁后,对秦王说:“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将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这段话,并且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

3.注重对文言文段落的品味

对文言文段落的品味,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例如,《小石潭记》的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乎”等,表面上写鱼,细细品味这一段,又可感悟到处处体现了水的清澈。

结语

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仅仅满足于文章中心思想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应当通过积累、诵读、品味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内涵、创作主旨的深入理解,唯有如此,方才能够使学生的文言文素养获得显著地提升,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九林.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做法及反思[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2] 杨萍.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 中学时代,2013(04).

[3] 孙涛.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

[4] 徐飞月. 激趣·诵读·授法·拓展——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诵读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