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

2018-01-30 14:38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娩出胎盘出血量

王 乐

(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2],虽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很多,但是其对产妇带来的生命威胁和危害依然不容忽视。产妇产后出血的形成因素很复杂,但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等因素[3],所以研究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于产妇的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为研究样本,从中筛查出10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产后正常的产妇,样本孕周为36~41周;平均年龄为(29±7.27)岁;平均体重为(62.16±12.5)kg;将两组样本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将最终数据进行对比,来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高危因素及探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1.2 方法

将产后出血的产妇组定义为观察组,产后正常的产妇组定义为对照组,将所有样本对象的入院资料和临床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包括胎数、流产次数、产程时间等各类数据,并详细翻阅产后大出产的患者急救处理细节。

1.3 观察指标及产后出血判断标准

通过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后的数据与记录,比较和总结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1)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估计:产后2h内用容积法,即用聚血盆收集血液,然后用量杯测量;产后2h以后采用会阴垫集血,随后称取敷料的质量差,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上述两部分出血量的和即为产后出血总量[4];(2)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估计:术中使用负压吸引器,除去羊水量;术后用称重法,方法同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产妇数据显示,无论是从产次还是羊水量、人流次数及妊娠高血压、贫血等数据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产妇数据值和比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以上数据表明,生产次数、人流次数、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及巨大儿这些因素,明显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表明,流产次数多的产妇的子宫内膜会受到不同的损伤,导致产妇出现感染而出现子宫内膜炎的疾病,在其二次妊娠后会出现胎盘异常的情况,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出现,从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增加。同时,妊娠高血压是所有因素中最高危的一个因素,而且,产后出血并不是单个因素引起的,往往都是共同作用下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所以在做预防工作的时候要一起考虑这些高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

3 讨 论

产妇发生的产后出血的情况一般都较危急,需要院方采取急救治疗,否则极易造成产妇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和呼吸窘迫,将会严重危险到产妇的生命安全[3]。对产妇的产后出血预防控制非常关键,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对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的孕妇,通过指导其饮食及其注意事项,结合个人病症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使孕妇在孕期的各项指标尽量达到正常。(2)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均在胎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剖宫产时若止血效果不佳则立即进行B-Lynch缝合术,同时做好输血准备。[4](3)娩出胎儿后,需要做好产妇的观察监督,严格的控制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以及阴道流血量,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4)针对高危孕妇要加强管理,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来降低高危因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娩出胎盘出血量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