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导学高效课堂

2018-01-30 20:02付晓辉
考试周刊 2017年71期
关键词:集合课后反思教学目标

摘要:在阳光导学高效课堂的实验课题活动中,参与教研活动,遵照“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集合;教学目标;创设认知冲突;课后反思

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来理解。集合,对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见到。把一根小棒圈在一个圈里,就表示数字1。把五面国旗圈在一个圈里,就表示数字5。到了高年级,认识四边形,三角形我们也用集合来进行归类,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我们也又要用到集合的交集。所以本单元介绍了,韦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次活动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直观演示教师讲解师生合作探究以及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探究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如下:

一、 激趣导入

我设计了两个导入。第一个,“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但是只买了三张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怎样列式?第二个,摆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根小棒,那么摆这样的两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列式?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重复现象,也就是说有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身份重复了。有一根小棒既属于与第一个三角形,又属于第二个三角形,重复了。学生能够用“……既是……又是……”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数学意思。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简单实例,从简单数据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热情。

二、 引出问题,创设认知冲突

1. 出示表格,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解决两项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是17人,也有的学生认为是16人,15人,14人。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通过具体情况引发矛盾,找准知识的教学起点,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 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表達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借助图表,通过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涂一涂等方法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人员情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 对比分析,揭示课题,介绍韦恩图。以上同学的方法都很棒,能够清楚地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情况,很直观,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介绍韦恩图。通过课件演示集合的交集、并集明确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4. 列式解答,加深对运算的认识。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每一种算法的意义。这个题目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算法。

三、 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第一个练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所以我选择了让学生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从众多集合元素中挑选交集元素的过程。由于有具体元素的支撑,所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集和交集,达到建模的目的。第二个练习是让学生填写韦恩图,巩固对韦恩图的认识,进一步体会集合的含义和交集、并集,加深对交集意义的理解。第三个练习脱离具体集合元素的支撑,让学生从集合元素个数的角度抽象地探索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第四个练习是拓展提高。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同学有8人,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最多有多少人?最少有多少人?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帮助学生理解重复的人数越少,总人数越多,重复的人数越多,总人数越少。

四、 存在的问题

1. 在激趣导入环节,我本来是设计的情境是这样的。有一个同学在班级里担任班干部的角色是重复的,比如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数学课代表,然后让语文课代表和数学课代表同学到前面来,语文课代表同学站在左边,数学课代表同学站在右边。那么担任双重身份的这个同学就有了矛盾冲突,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里,那么其他同学呢,就会在给他出主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矛盾并帮助他解决了矛盾,从而发现重复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个情境的设计,既能让学生看到有一个同学,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数学课代表,有些同学只是语文课代表,有些同学只是数学课代表,这样就把所有的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只是语文课代表的同学,一部分只是数学课代表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既是语文课代表,又是数学课代表,而总人数要比语文课代表的总人数加上数学课代表的总人数的和要少。通过这个情境导入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又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初步理解的学习任务。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发现,班级里竟然没有这个同学。所以我只好采用了两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但是这两个脑筋急转弯题,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难度较大,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本节课,学生展示的作品较少,本来应该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兴趣来源于什么?来源与成功。只有成功才会有继续探究的更大动力。课堂上学生探究出来的自我作品有30多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采用了画长方形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了连一连的方法,有的学生用了涂色的方法,也有的学生,把名字进行分类归类儿。还有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学生,相同的符号代表同一个人,让我们看到学生的参赛情况一目了然。这些作品展示的学生聪明的智慧,是他们智慧火花的展现。可是由于是公开课的原因,我们没有都把它展示出来,这也是一大遗憾。

作者简介:

付晓辉,高级教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进修校附属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合课后反思教学目标
论述高中数学中集合的类型及基本运算
立足新课改,教好高中数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