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模式探讨

2018-01-30 01:03王刚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研究面向领域最前沿,具有科学性与实时性,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精神,练就创新技术,有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与医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对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科学研究;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一、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倡导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仍不够完善,高校以传统教育为主,而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精神的养成。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其本身即是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手段,将科学研究融入高校教学是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条件。

二、 科学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 科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高校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科学研究活动可以使教师获得教材中没有的科学知识,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学科最新进展及地位,进而把最新的创新发现、科技成果带到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是培养人才、创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质量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点大学的科学研究基础好,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多。

2. 科学研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避免“填鸭式”教学,避免应试教育,高校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研究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不仅是知识更新的源泉,也是发明创造的根本,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条件,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手段。

三、 科学研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开展模式

1. 课堂教学传授学生最新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通常面向领域的最前沿开展,可以实时更新领域最新进展。而将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以专题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肿瘤学为例,面向学生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等与时俱进的专题课程,一方面是对传统教材中的知识的补充,使学生在学好肿瘤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及其优点;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2. 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精神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通过定期举办科技工作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科研实验室,向学生介绍何为科学研究,应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研究结果能为临床解决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现场观摩实验操作,体验科研实践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興趣,发掘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有兴趣参与科学研究的学生鼓励加入课题组,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深入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从课题设计到实验方案选择,从数据分析到论文发表,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3. 创新工程课题研究全面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工程课题,以教材或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指导教师提出科学问题,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分工协作,围绕科学问题查找背景知识,了解研究动向,明确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全面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进展顺利、具有较好创新性的项目,推荐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在创新工程课题研究中,由指导教师对兴趣小组给予指导,把握项目进展和方向。一方面,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科学问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科学问题的解决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敢于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 结语

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社会科技水平的重要活动。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合理调配科学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融合,对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创新人才尤其要紧跟潮流,了解并知晓最新的疾病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锻炼,面对临床问题,可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探寻解决方法,有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促进临床技术的进步。因此,对于医学创新人才,科学研究尤为重要,在医学院校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史高峰.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8-69.

[2]李梅,王洪波,邢丽贞.科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s2).

[3]衡翠,李丹,移峥峰.论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118-118.

[4]刘秀霞,杨艳坤,何东旭,戴晓峰,白仲虎.科学研究前沿促进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8):146-147.

作者简介:

王刚,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纺织科学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