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有效性的策略

2018-01-30 12:29汪强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有效课堂高中历史

摘要:新课改倡导改革传统模式,倡导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及自我展示。问题的设计精妙与否,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关键。文章重点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主要策略,以期通过问题教学,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有效性;有效课堂

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力。“思源于疑”,历史思辨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是基础。通过问题,激发兴趣、引领主动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有效课堂。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 问题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问题教学的初衷是引发学生思考,也就是常规意义上的“以问引思”。让学生主动思考,首先问题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以及针对性。

问题的科学性,指在教学中,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新课标、高考说明以及大纲的要求等,把握知识的重点、了解考点,从而针对重点和考点而设计问题,真正体现问题的设计为了引发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

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单元复习,应清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时间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两条主线——列强的一次次战争以及面对外来侵略而抗争争取新民主主义胜利,以这两个主线为基础,从这两个主线所包含的知识点中设计问题、设计复习提纲,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脉络结构。

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根据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以强化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是难点,在新课中,或者是复习课堂中,教师的“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提出,让学生从对这个名词的分析,而真正理解当时国家的特点。“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是本单元的又一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师生们对近代列强侵华行为比较关注,但对于阶段性特点,则容易被忽略。为此,教师应针对这个实际,巧妙设计问题。

“扶清灭洋”口号的認识,分析列强侵华对清政府的影响,国共合作的原因、方式以及教训,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抗日战争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的“新”体现在哪里……这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考点,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疑,让这些疑问,引起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疑点的高度重视,从而在问题的引领下,对知识进行反思和构建,实现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形成系统知识的效果,从而凸显问题的有效性。

二、 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条理性

课堂的有效性,关键是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呢?笔者认为落脚点还是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问题的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而设计,也指知识间的联系。对于后者,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的问题,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必然联系,设计了以下问题: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无序”的原因是什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过程中,美国提出了什么样的货币体系?该体系是怎样建立的?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问题串,将所学的知识紧紧联系起来,逐渐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纵深。

问题的层次性,主要指问题的难易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水平而设计,彰显“因材施教”。如对于“辛亥革命”的部分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1)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辛亥革命失败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也不断增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三、 问题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趣味性、启发性是两个本质的特点,忽视不得。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起到使学生不愤不启渐入佳境之效。

如必修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解,笔者先创设情境:苹果手机、可口可乐、肯德基、汉堡、法拉利轿车等国际名牌进入中国,康佳电视、劲霸男装等国产名牌进入国际市场等,根据这个情景,提出问题:这些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你怎么看苹果手机以及抵制日货?这些问题,由境而生,给学生直观的冲击,引发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出“经济全球化”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跨国公司吗?它们的主要业务是什么?结合教材的“学之窗”开展探究活动:你知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吗?说说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这些问题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利于学生思辨力的提升。

四、 问题设计应注意适量和适度

问题教学虽然可以起到“因问而启”,促使学生互动的效果,但也应该力避“满堂问”。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一节新授课中提出的问题以8-12个为宜,太多,学生一直“被问”,没有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差生难以跟上老师“问”的步伐,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不疾不徐,做到适度和适量。

基础性的问题,以自主阅读、自主解决为主,如记忆性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自主思考为主,对于能力提升性的问题,以合作、探究为主。

如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于四大发明是什么等问题,只要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者根据已有经验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而对于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和交流,不论是自主思考,还是合作交流,都需要时间思考作基础,为此,问题教学不在量大与否,而在于精与否,应注重质的同时,注重量和度,也应注重实效。

问题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应发挥问题的效,从文题设计的原则进行探讨,从整体上高屋建瓴,在细节处精雕细琢,问题教学定会服务于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俊武.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4.

[2]万里.问题超市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16,5.

[3]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B,2012,1.

作者简介:

汪强,江苏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有效课堂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