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民航行业快速发展的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

2018-01-31 11:42李家宇符双学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教学资源航空

李家宇+符双学

为了满足民航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从专业创办至今,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第三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一般方案和思路,旨在为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开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 适应民航行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16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处于7年来最低水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航主要运输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62.5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879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68.0万吨,完成起降架次923.8万架次。截至2016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950架,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18个,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3794条。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42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50万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60个左右,运输飞机达到4600架左右,年起降架次保障能力达到1300万。通用机场达到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飞行总量达到200万小时。

民航运输的安全运行离不开航空地面设备的地面保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5002-1996),航空地面设备,特指在机场规定的区域内为航空器场道和运输提供服务所需的专用勤务保障设备(或车辆),如飞机牵引车、飞机加油车、机场摆渡车、廊桥和货运升降平台车等。随着我国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场的新建和扩建和机队规模的增加,航空地面设备的使用必然大量增加,对其维修人才的需求将相应持续急剧增长。

根据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宗旨,需要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航空地面设备使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面向机场、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公司等民航相关企业为就业目标,掌握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具备民航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适应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技术、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校企协同创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技术领域的岗位能力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民航行业需求的“基于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標准,理实一体、工学交替,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与校内教师一起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开展职业工作领域、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论证,论证认为可行后开始实施、执行,并对实施、执行情况展开跟踪调查,不断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流程如图1所示。经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且专业对口率超过80%,并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图1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流程图

三、制定基于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

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飞机牵引车、飞机加油车、飞机气源车、机场摆渡车、飞机地面电源和货运升降平台车等飞机地面勤务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中国民航行业标准(《民用机场专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民用机场特种车辆、专用设备配备》)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航空地面设备操作员》《航空油料特种设备修理员》)进行职业能力分解,设计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拓展能力等四个能力模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设置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同时加强职业素质训导、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依托行业和企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建设层次递进式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校企融合型师资与实践教学条件,探索适应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各能力模块、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4)企业岗位实习

四、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

航空地面设备因其自身用途的特殊性,要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机动性,故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要求严格,目前大量使用的都是从欧、美进口的设备。作为一门全新的专业,国内的教学资源建设几乎为一片空白。我校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了《机务类航空地面设备构造与维修》《货运类航空地面设备构造与维修》《客服类航空地面设备构造与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英语》等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讲义、课件、题库、案例和网络课程等专业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过程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学校教师“走出去”下企业实践和把企业专家“请进来”进课堂讲课制度。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发挥专任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技巧娴熟的优势,对企业员工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相应等级的技能资格证书;聘请企业专家为客座教师,通过讲座和授课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实训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训练场所,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和技能鉴定等教学和服务功能,是培养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钳工、焊接、汽车维修、飞机牵引车、飞机地面电源、飞机气源车等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专业基础实践;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综合能力在岗实践;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

五、第三方评价体系

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长期的研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在岗表现、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六、结束语

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既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指导下,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第三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专业建设,理实一体、工学交替,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特色鲜明,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教学资源丰富实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2016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民用航空局,2017.

[2]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级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108-110.

[3]崔宏巍.基于产业发展的高职智能交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2):68-71.

[4]符双学,陆轶.行业标准下高职新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2016(5):1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教学资源航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造纸领域5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获批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31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即将实施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