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01-31 11:52刘新苗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中职

刘新苗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综合素质较强的中职幼教人才,而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舞蹈教学、表演、创编等综合舞蹈素质, 以便能更好地从事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本文针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存在问题,就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进行阐述,通过自己的舞蹈教学工作经验,对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生特点

1.学生基本功欠缺。中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自中学,生源基础参差不齐,所招的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都未曾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因此学生身体的软度、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都没得到锻炼开发,身体缺乏灵活性。

2.学习意识淡薄。学生入学后,从基础学起,基础课的训练枯燥且劳累,学生极易产生厌倦、畏惧、烦躁的现象。造成学习被动,上课参与意识较差,没能与老师形成良性互动,给教学活动带来消极因素,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普遍问题。

二、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学时偏少。每周2课时,四个学期加起来才160课时,课时少使得课程必须在相应的内容上删减,如在诸多的民族民间舞中只学藏、汉、蒙、维、朝、傣这六大民族的舞蹈。

2.舞蹈课室的配置不达标,硬件投入小。舞蹈课室要有足够的面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有软硬适中,减震性、反弹性良好的地胶,才能有效地减轻舞者腿部的冲击力,避免运动损伤;有固定式、落地式、甚至移动式把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训练;至少有两面镜子,便于舞者在练习过程中观摩别人与检验自己;有齐全的多媒体配置,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美。但有些学校却因资金问题导致舞蹈课室设备没能达标,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学生缺乏舞台艺术实践。”舞台实践是学前专业学生舞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将舞蹈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平时学习和表演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多数学校缺乏有效的艺术实践平台,学生舞台表演经历少,往往舞台上的表演水平还不及平时的排练。

三、做好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

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质,如何才能完善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同时具备会跳、会教、会编三项能力?笔者认为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掌握舞蹈理论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舞蹈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并掌握舞蹈的产生和发展、舞蹈的分类及特征、舞蹈的构成要素、舞蹈构图和舞蹈队形,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坚持舞蹈基本训练

舞蹈是人体动作艺术,通过人体的动作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要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要解决舞者身体柔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基本训练,才能有效控制身体的协调性和优美感,将舞蹈动作做到规范、准确、美观,逐步提高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

3.学好民族民间舞蹈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民间舞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富有特色的音乐旋律,世代生息、演进、融合而流传至今,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劳动生活以及习惯等,如: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蒙古族舞蹈《赛马》都具有传统深厚的民族风格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学会六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舞步、基本手型和基本动律的特点。在学习每个民族民间舞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该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上课时教师对该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步伐动作等进行讲解示范,例如藏族舞蹈踢踏动作有:抬踏步、退踏步、嘀嗒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马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4.以幼儿舞蹈为重点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幼儿舞蹈全面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教育学的规律、特点、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等,熟练掌握幼儿舞蹈,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表现力。

幼儿舞蹈的学习分为几大部分循序渐进学习。(1)幼儿律动:也称“听音动作”,是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让幼儿做各种有规律、有感情的动作。它以音乐为基础,以模仿为标志,以舞蹈为手段,使幼儿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艺术表现力。律动教学不仅给幼儿以艺术美的享受,还能作为一种手段,养成幼儿很好的习惯,陶冶他们的情操。(2)幼儿歌表演:歌表演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初级歌舞形式,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唱为主,动作为铺,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一般是指幼儿在演唱歌曲时,运用简单的形象或富有歌曲意境、情趣表现的形体动作姿态,帮助他们表达歌曲的内容、抒发情感。(3)幼儿集体舞:幼儿集体舞是幼儿集体动作、集体参与,以自娱为目的的幼儿舞蹈。一般是指在短小的歌曲或乐曲伴奏下,幼儿在规定的位置上和队形中,以相互配合的舞蹈动作,共同体验某种情趣、相互交流情感。幼儿集体舞可以反复进行,可以变换队形、位置和角色。它主要是训练和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培养幼儿在集体中统一协调动作的兴趣,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4)幼儿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一種愉快教育形式,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游戏形式多样,情节有趣,简单新颖,能够吸引更多幼儿参加,易教、易学、易于普及推广。(5)幼儿表演舞:幼儿表演舞是反映幼儿生活情趣,由部分幼儿参加表演供广大幼儿欣赏的提高性幼儿舞蹈,也称幼儿舞蹈节目,包括幼儿歌舞剧、童话小舞剧等。幼儿表演舞一般体裁广泛,主题突出单一,有特定的舞蹈内容、情节、角色,有画面和队形设计,有舞台美术和效果的编绘、设计等。幼儿表演舞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广大幼儿学习、欣赏、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5.重视舞蹈创编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大纲》指出:舞蹈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高学生“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跳,还要会编。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和幼儿舞蹈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幼儿舞蹈的创编应当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在创编之前首先要熟悉幼儿的生活,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幼儿质朴的情感世界。所创编的舞蹈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倾向,而应具备主题单一、形象亲切、节奏鲜明、情节有趣、动作夸大的特点,力求动作简练、舒展、活泼、欢快,才能够塑造出符合舞蹈主题和灵魂的人物形象,让舞蹈绽放出光彩。

6.培养舞蹈作品赏析能力

舞蹈作品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表演时所产生出来的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舞蹈作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形成的风格。可以向学生提供中国古典舞赏析的节目,如:独舞《春江花月夜》《木兰归》、双人舞作品《望穿秋水》、群舞《千手观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赏析,如:汉族独舞与群舞《一个扭秧歌的人》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蒙古族双人舞《牧歌》等等;国外芭蕾经典作品赏析,如:《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中国的民族芭蕾《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中国现代舞赏析,如:男子群舞《走、跑、跳》女子群舞《天边的红云》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舞种欣赏舞蹈,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

总之,舞蹈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门专业技能,面对中职生特点和课堂现状,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舞蹈相关知识,合理选材、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下一个动作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舞蹈课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画动作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