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8-01-31 23:22张颖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意识情境思维

张颖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学生只有常有疑问,才能在学习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真正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进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现结合教学实践来简要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高中生

一、问题意识的内涵

“问题意识”一词最早见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著作——《关于思维科学》,它是用来描述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意识”,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条件发现问题,依据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伴之以强烈的困惑、疑虑驱使认知主体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思维逐步引入深处直至解决问题,并使之成为一个自觉的、有目的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能够促进思维进入积极活动状态,展开有目标的回忆、联想、分析、试探。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

问题意识,也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调节、导向和促进主动学习的作用。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明显的激励功能。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培养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现问题、探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表达与交流愿望的产生,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地解决问题。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提出疑问。教学时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需要勇气的,当学生提问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的不恰当,得到的将是老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问题的产生不能脱离情境,数学情境是指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数学情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以激励学生探索为目标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全新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时,要优化设计问题的标准和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教师要从材料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关系。以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为切入点,为枯燥无味的知识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利用学生求知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带着这样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就接下来的内容展开思考。

2.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问题情境的启发性不僅指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原理,也在于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学生把问题延伸、拓广、扩充到一般情形或其他特殊情形,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思考,发展自己思维的空间。

3.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其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的主动状态。

案例:在“等比中项”这个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奇数项同号、偶数项同号”这个特点的认识,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教师给予否定后,很多学生一定处于一种“愤”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冲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有的学生能够判断a3是正数,但是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悱”的状态。这时教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便会猛然意识到,之前的解法错在了哪里。大家都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会非常“深刻”的理解并记住了等比数列“奇数项同号、偶数项同号”特点。

(三)适时评价引导,提升问题意识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适时做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做评价时应坚持积极评价原则,尤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理解学生的差异,但并不是不加以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用赏识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首先需要具有问题意识,要成为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是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就一定会对数学教学实践的发展和学生智力的开发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毓信.“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9,(01).

[2]夏小刚,吕传汉,汪秉彝.基于“提出问题”的数学教学实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8,(02).

[3]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01).

[4]张奠宙,戴再平.中国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和开放题问题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2005,(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