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

2018-01-31 16:37俞嘉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物理生活化

摘 要:有效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提高课堂效率。创设问题情境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利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将物理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呈现,使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去理解。教师应随处留心,积累素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考虑周全,注重问题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问题情境

记得明代诗人祝允明说过:“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说明情境对于人类认识事物有着推进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鉴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在情境创设中,可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创设。正如陶师的“生活即教育”,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来解释物理现象,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再者,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已经不能直接灌输知识给学生了,“填鸭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一门强调实验的自然基础课程,应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物理知识。那我们怎么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呢?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恰当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去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依托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的物理知识展开研究探讨,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如果说,在每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能通过合适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获取知识、运用知识,那么就能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

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思考活动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当学生开始有质疑,内心存在疑问时,思考才真正开始。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选择与学生切身相关的生活背景的问题情境,充分让学生产生质疑,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研究中去。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一般有三个步骤:①提出问题: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让他们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分析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提出恰当合理的猜想。③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不断在错误中进行改进,得出所要结论。

案例1:在我们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对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一些生活例子,来使他们明白。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静止的球为什么我们踢它,它会由静止变运动?同学肯定知道因为球受到力的作用,那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继续问学生:球离开脚后,球会立刻停止吗?不会,而是会运动一段距离,那再让学生对这样的过程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最后再问球会一直滚下去吗?不会,球因受阻力作用而慢慢停下来,引导学生再次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2:讲解《内能热传递》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内能的定义以后,在理解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生活中的相关例子来帮助学生得出影响因素。例如,既然内能的定义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那就首先帮助学生抓住这个定义中的三个点:①所有分子,②分子动能,③分子势能,分别对应提出三个生活例子:①冬天冷的时候,同学们下课肯定喜欢偷偷用杯子装点热水暖手,那我们选择多装一些热水还是少一点呢?为什么?②同样的一个杯子暖手,同学们是装热水还是装冷水,为什么?③同学们都知道,之前学过,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水烫伤更严重?现在我们来想想,从能量的角度来想想,原因是什么?我相信,在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下面,学生肯定会特别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提升课堂效率。

上面我举的2个案例都是在课堂的大方向上面的,我们在平时小细节的处理上面,也可以将小问题放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中,比如:

(1)在座的很多同学的爸爸都喜欢钓鱼吧,那你老爸在钓鱼的时候,你如果在旁边乱跺脚或者大喊大叫的话,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老爸不让你这样做呢?

(2)我们都往热水瓶里灌过水吧,那你怎么判断水满了呢?为什么?

(3)有不少同学都去过大森林吧,有没有注意过,为什么森林里面是静止乱扔饮料瓶呢,特别是没喝完的呢?

(4)小时候,都听过老人跟我们讲过,“天狗食日”的故事吧,是真的有“天狗”吗?那为什么太阳真的没了呢?

(5)戴眼镜的同学注意了,寒冷的冬天,你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的时候,你的眼镜会怎么样?为什么?

(6)来看这里,为什么我把筷子放到水里面就变歪了呢?同学们生活中也都碰见过吧,那是筷子真的“歪了”吗?

(7)有很多同学跟老师一样,都是可怜的“眼镜奴”,那为什么我们眼睛就“坏了”呢?那眼镜是利用什么原理来矫正我们的视力呢?

(8)同学们,注意过为什么我们的大桥的引桥都很长呢?为什么我们的盘山公路是弯的而不是直的呢?

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就是利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物理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呈现,能使学生更容易的去接受;同时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解决,又能更好地去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只有巧妙地将生活化问题情境融入到教师的物理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去。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并不是“随手拈来”,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考虑周全,注重问题的有效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从身边发现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安燕.有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实践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11):229.

作者简介:俞嘉华,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物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