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网店美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1-31 00:25胡现玲
考试周刊 2017年10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中职学校网店美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基于网店美工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对职业课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学改革;网店美工;课程改革

一、 中职“网店美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的网店美工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演示案例,学生模仿教学案例的做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导致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一) 中职网店美工相关教材实用性不强,知识体系不完善

笔者对网店美工相关教材进行调研发现,中职网店美工的相关教材主要是针对Photoshop相关知识点来编写的,为落实某一知识点来设置案例教学,案例非常简单,项目没有系统化,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网店美工的课程,但是一旦涉及真实项目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材实例,教师在教师机上面演示、讲解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观看操作流程,学生的作品都是一样的,缺乏新意。根本没有与网络美工岗位实际需求相对接,没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有依赖感和缺乏主动性,好点的学生也只会进行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老师上课时做的案例,根本不会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中职学生是因为学业基础差且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才选择了中职学校,基础差、底子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课余时间不学习是中职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学习缺乏好奇心和主动性,习惯于“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而不愿意接受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自身要求不高,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深入思考和拓展知识;还有少部分学生厌学、缺乏兴趣,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不愿意完成。

二、 教学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一) 教学内容重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型人才。职业性课程必须依托工作岗位,跨越工作和学习的界限,网店美工课程实施岗位化课程设计。在坚持职业性和层次性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梯度,遵循中职学生认知学习的规律,笔者根据现有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进行整合,将网店美工课程学习内容分为六大能力模块和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设计的训练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又具有独立性。其中,项目任务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富有时代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片处理与店铺装修》教学内容

能力模块工作任务

一、 店铺装修概述

(一) 淘宝美工

(二) 店铺装修的重要性

二、 店铺装修四要素

(一) 店铺装修素材管理

(二) 店铺文案策划

(三) 店铺的色彩搭配

(四) 布局管理

三、 店铺装修常用技能

(一) 图片大小的处理

(二) 商品图调色处理

(三) 商品图片的修饰

(四) 常用的抠图工具

(五) 图片的合成

四、 店铺图片设计与制作

(一) 店铺Logo设计与制作

(二) 店标设计与制作

(三) 店铺首页背景的设计与制作

(四) 店招与导航的设计与制作

(五) 主图的设计与制作

(六) 活动图的设计与制作

(七) 促销海报的设计与制作

(八) 详情页的设计与制作

五、 无线店铺装修

(一) 手机淘宝首页装修

(二) 手机详情页装修

(三) 手机店铺其他装修

六、 综合实训

(一) 时尚潮流店铺装修

(二) 箱包店铺的设计

(三) 数码店铺的设计

(四) 配饰店铺的设计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网店美工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以电商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项目任务的实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 以学生为本,突出职业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本,依据学情,将网店美工的岗位任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应用能力,避免学生对专业缺乏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让学生利用头脑风暴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领悟作品的设计思路,进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灵感和创意。

2. 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根据学生的Photoshop水平和技能进行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就座,方便小组成员讨论和学习。平时成绩也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再随机从每个小组成员里抽出一名学生进行考核,即以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来实现对整个小组成员的奖励和惩罚。此方法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把握整个课堂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 “模仿+实践+创作”三部曲,由简入难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本课程的岗位化教学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動脑动手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任务类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endprint

(1)初级阶段——模仿。在此类任务中,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分析案例,教师进行总结,然后演示操作要点,学生再完成模仿训练任务。

(2)中级阶段——实践。在这个阶段,教师按照不同产品类目进行设计任务,学生尝试按照网店美工岗位的真实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践训练熟悉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各项功能。

(3)高级任务——创作型任务。师生进行分工,老師从校企合作单位拿项目,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和制作完成任务。邀请专业美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通过三个阶段,三种类型的任务训练,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会很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网店美工的岗位要求。

(三) 更新考核的方法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效果,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考核。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比赛,鼓励大家团队合作,充分讨论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和分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考核评定学生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一定鼓励,在市赛和国赛等取得名次的给予优秀等级。

三、 教学实践效果

由于该教学改革刚实施不久,长期效果还有待跟踪。但是学生反馈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比改革前有明显提高,掌握每个知识点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较之前也有很大提高,考试成绩也较改革前有很大提高,班级平均分也由原来的80分左右提高到85分以上,“挂科”学生人数也减少了一半。

四、 结语

以网店美工岗位需求为依托,本次网店美工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电商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有效衔接和统一。

参考文献:

[1]郭炯,祝智庭.基于角色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2]徐赛华,张翔.基于店铺装修的产品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房晓东.网店美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

[4]张道华,金鑫鑫.《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岗位化课程设计与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

作者简介:

胡现玲,讲师,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