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自己提问题

2018-01-31 00:28杨志辉
考试周刊 2017年103期
关键词:提问激发数学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的思维源于“疑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为关键。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问题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进而诱发学生发问。本文从提问的基本要求说起,通过对提问误区的分析,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如何课堂“激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数学;提问;激发

在教育界,对待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答”,一种是“学问。所谓的“学答”,顾名思义就是学会答案,学会回答,这种传统的教学观点忽视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从而也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代的“学问”教学与之恰恰相反,即教师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习思考、学习创造的教学。

一、 提问的基本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话道出了“问”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上怎样讲求提问才能收到最佳成效呢?总结起来有两方面:

其一,问什么?大致有四问四忌:①问知识点,忌游离题意。②问关键点,忌浅表式。③问难点,忌避重就轻。④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其二,提问方法?①问题应留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②问题要准确明了富有有启发性。③鼓励学生思考,防止问而不答。④结合内容,求异求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但是提问的目的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或是一般的教学过渡,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才是提为目的之所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是宗旨。一句话,“激疑”是学生提问的敲门砖,“激疑”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二、 提问的误区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形式。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理念偏差、专业能力不足以及经验的欠缺等诸多原因,无论是提问的内容、方式或是技巧,课堂上都存在各种“徒劳提问”的错误做法。误区一:形式单一,缺乏活力。个别教师不是重点考虑学生最能接受什么方式的提问,最乐意哪一种方式的提问。提问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反思的作用,学生思维无法激活。误区二:内容枯燥,缺乏引力。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懂了吗?”此类“万能钥匙”般的提问泛化缺乏引力,也容易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不可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误区三:方法死板,缺失动力。有一些数学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率”,一味强调解题步骤,过分套用解题方法,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回答反而视而不见,缺乏激励评价,学生思维积极性低,求异思维能力差,渐渐地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总之,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提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思辨性,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能激活学生开阔性思维,这才是提问的应然要求。

三、 课堂“激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恰到好处的“激疑”,有利于改变当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状况。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为什么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这是关键环节。为了启发学生能够就此提出问题,我们先让学生解答下题:“修一条750米的水渠。由甲施工队修建需要10天,由乙施工队修建需要15天,两队舍修需要几天完成?”学生解答为:

750÷(750÷10+750÷15)=6(天)

然后,我们把工作总量分别改为900米、1050米,让学生再次解答计算出结果:

900÷(900÷10+900÷15)=6(天)

1050÷(1050÷10+1050÷15)=6(天)

通过以上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就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修的水渠长不一样,但是最后结果都是6天呢?在学生处于渴望探求原委和不知如何解决问题的状态时,再出示另一道例题“一条水渠,由甲施工队修建要10天,由乙施工队修建要15天,两队合修需要几天修完?”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分析后,明白了这条水渠的长度就是工作总量,不管有多长,都可以看作单位“1”。甲施工队每天都是修这条水渠的110,乙施工队每天都是修这条水渠的115,从而得出解答:1÷110+115=6(天)。

这样,充分利用整数工程问题与分数工程问题的本质联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

又如教学“循环小数”时,由于这节教材的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让学生先计算。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其中包含着如下三题:①5÷3,②80÷33,③140÷11。

当学生在试算中遇到无法除尽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到“怎么办”上来。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老师已经算出它们的商分别是:①5÷3=1.666…,②80÷33=2.4242…,③140÷11=12.7272…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这些商能不能写得完?②你能够发现这些商的小数部分有什么规律吗?这些问题既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又指引了学生注意的方向。经过讨论,学生的感知更为深入,表象更加深刻。再去认识“循环小数”就水到渠成了。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问题,或是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来。教师确实需要启发、诱导、鼓励,精心设计自己提出的问题,使自己的“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的行为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在学习中爱问个“为什么”,并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喜悦,激起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动机需要一个诱导的过程。如何激发学生自己提问題?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数学的一种自觉。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通过一个个有价值的“提问”,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积极性。让“提问”成为引领孩子“学问”的动力源,一步步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闸门。

参考文献:

[1] 雷飞燕.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核心问题的能力[J].文学教育(中),1017,(8):164.

[2] 郝秀丽.设计有效问题提升思维能力[J].河南教育(基教版),1017,(7):84.

[3] 汤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J].魅力中国,1017,(32):94.

作者简介:

杨志辉,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坪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激发数学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