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

2018-02-01 07:28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卡方舆论媒介

昂 娟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 243041)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学生群体比例最大,约占25%〔1〕。大学生作为庞大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接班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大学生往往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和自控力,较易受到网络舆论干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2〕,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因此,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提出引导机制,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取问卷1 385份,其中,去除同一IP重复作答,答题时间少于60秒或过于规律性的作答等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30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94%。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除涉及学生的性别和专业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网络媒介使用情况,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态度和行为,受网络舆论的影响程度,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以及对媒介权威性认识等。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二、研究分析

(一)网络媒介使用情况

对大学生网络媒介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上网设备”和“媒介载体”两方面展开调查。

1.上网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94.93%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4.61%的学生使用“电脑”上网,另有0.46%的学生使用“平板”上网。卡方结果显示:χ2=2 224.429,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这也与《报告》中的“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率达95.1%”〔1〕数据趋势一致。

2.媒介载体

图1显示的是学生用来了解网络热点事件的媒介载体及使用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媒介分别为:QQ、微博和微信,使用比例分别为81.09%、65.72%和61.57%,说明在移动自媒体时代,QQ、微博和微信是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主要媒介载体。其他的诸如新闻客户端、网页推送、贴吧、传统媒体、论坛、人人网等,也是部分大学生接收和传播网络舆论的媒介载体。

图1 大学生网络舆论媒介载体使用比例

(二)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对大学生对待网络舆论事件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主要从“网络舆论可信度认知”“网络舆论真伪辨别行为”“网络舆论跟踪求证行为”“网络舆论传播行为”“对主流意见的认同行为”五方面展开调查。

1.网络舆论可信度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呈“半信半疑”态度,37.97%的学生表示“大部分相信”,另有2.61%的学生表示“不相信”,仅有0.38%的学生表示“完全相信”。卡方结果显示:χ2=1 266.382,df=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不会对网络舆论持极端态度。

2.网络舆论真伪辨别行为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真伪辨别行为方面,59.42%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辨别,31.98%的学生表示“都会”辨别,8.61%的学生表示“不会”辨别。卡方结果显示:χ2=504.832,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会对网络舆论的真伪性进行辨别。

3.网络舆论跟踪求证行为

在问及“是否会跟踪舆论进展观察求证”时,7.53%的学生表示“会”,60.88%的学生表示“有时会”,31.59%的学生表示“不会”。卡方结果显示:χ2=557.084,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待网络舆论有较强的跟踪求证行为。

4.网络舆论传播行为

对待网络舆论热点事件,68.64%的学生表示“仅是浏览”,26.21%的学生表示“偶尔转发”,1.84%的学生表示“仅转发”,另有3.31%的学生表示“不仅转发,还会参与讨论”。卡方结果显示:χ2=1 515.772,df=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待网络舆论并没有较强的传播行为。

5.对主流意见的认同行为

在问及“当网上主流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47.19%的学生表示“仅删除之前转发或发表的舆论,不会再有相关参与行为”,13.07%的学生表示“默默认同主流意见,但不会删除之前转发或发表的舆论”,仅有5.07%的学生表示“不仅认同主流意见,还会转变态度支持主流意见”,另有34.67%的学生表示“继续评论,坚持自己的观点”。卡方结果显示:χ2=585.712,df=3,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网络主流意见对大部分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说明在网络舆论传播中,“沉默的螺旋”〔4〕依然发挥着较大效应。

(三)大学生受网络舆论的影响

在问及“网络舆论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多大影响”时,6.76%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影响”,51.42%的学生表示“有一点影响”,说明近六成的学生表示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另有41.81%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卡方结果显示:χ2=34.872,df=1,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皆认为网络舆论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较大影响。

(四)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度

新华网于2017年1月发布了《2016年度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报告》〔5〕,本研究选取该报告发布的30件热点舆论事件,对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为这些舆论事件进行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学生对Q9“王宝强离婚事件”关注度最高,关注比例达到85.70%,其次为Q29“多地大学生陷‘校园贷’漩涡”,关注比例为47.81%。说明明星八卦新闻和校园网络安全最受学生关注,也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舆论漩涡。

表2 大学生对2016年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调查表

分别设置“性别”和“专业”为自变量,表2所列数据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频数统计如表3所示。

利用SPSS分别以性别和专业为分组变量,对表2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1.不同性别学生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差异

不同性别学生在对待Q1“国务院:除少数超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Q2“哈尔滨‘天价鱼’事件”、Q6“雷洋事件”、Q7“河北大贤村洪灾事件”、Q8“交通部发布网约车新规,网约车获合法地位”、Q9“王宝强离婚事件”、Q16“湖北仙桃民众抗议垃圾焚烧项目”、Q17“公安部:围观民众拍摄若不影响执法警察不得干涉”、Q18“南方洪灾”和Q23“海口秀英区拆违暴力冲突”等舆论事件的关注度上,P值皆<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列出的舆论事件中,除Q9“王宝强离婚事件”女生的关注比例(87.85%)远高于男生的关注比例(75.76%),对其余舆论事件的关注度上,男生关注度皆高于女生。

表3 不同变量条件下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频数统计∕%

图2 不同性别学生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差异比例

以上数据说明,男生更关注政策改革、执法规范、旅游管理、突发事件和环境污染等舆论范畴,女生更关注明星八卦新闻舆论。

2.不同专业学生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在对待表2呈现的舆论事件的关注度上,除对Q20“李克强:再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认证”舆论事件的关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8<0.05),对其余舆论事件的关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表3数据可知,对Q20舆论事件,理科生的关注比例(31.55%)远高于文科生的关注比例(24.16%),说明理科生更关注就业创业方面的网络舆论。

(五)大学生对媒介权威性认知

在问及“哪种媒介发布的新闻最权威”时,排在前两位的媒介分别为“电视新闻”(52.96%)和“官方微博”(33.36%),其余的媒介依次排序为:“权威人士发表的网络评论”(6.00%)、“报纸”(3.69%)和“其他”(4.00%)。卡方结果显示:χ2=1 289.965,df=4,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众多的网络媒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电视新闻和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和舆论导向性。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设备,QQ、微博和微信是大学生接收和传播网络舆论的主要媒介。

大部分学生对待网络舆论皆持半信半疑态度,会用辩证的眼光辨别真伪,认为电视新闻和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和舆论导向性。

网络舆论接连不断,大部分学生虽没有较强的传舆行为,但认为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当学生持有的舆论意见与网络主流意见不一致时,更多的学生会默默认同主流意见。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中,明星八卦新闻和校园网络安全事件最受学生关注。不同性别的学生关注的舆论热点略有差异,男生更关注政策改革、执法规范、旅游管理、突发事件和环境污染等舆论范畴,女生更关注明星八卦新闻舆论。另外,相比文科生而言,理科生更关注就业创业方面的网络舆论。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一)根据群体认知特征,科学有效引导

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关注的舆论兴趣走向,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科学有效引导,如开办讲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老师实时结合当前网络舆论热点案例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等等。

(二)利用主流媒体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调查显示,电视新闻和官方微博是学生认为公信力较高的主流媒体,因此,各高校可通过搭建数字化校园电视台,实现电视新闻直播、录播等功能,让学生获取更完整、更权威的信息。另外,开通高校官方微博,掌握舆论动向,及时公布信息,并对权威新闻媒体官方微博进行关注,对热点舆论述评进行转发,做好微博互动,有效引导学生舆论动向,有效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三)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监测手段

加强校园网络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IP分析技术和敏感关键词捕获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和跟踪学生网络言论〔6〕,捕捉学生舆论动向,疏堵结合,分级引导,扩大正面舆论的影响力,减少负面舆论的传播度。

在调查中,问及对“加强校园网舆论监督审核功能,必要时,采取删贴、封号等处罚”的赞同度时,63.41%的学生表示赞同,27.75%的学生呈中立态度,8.84%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卡方结果显示:χ2=599.471,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加强网络舆论监测手段表示赞同。

(四)加强学生骨干培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传播学中曾提出“二级传播”理论,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将获取的信息经过加工,再传播给他人,强烈影响了他人的态度,扩大了原始信息的影响力〔7〕。

在校园中,也存在这样的意见领袖,虽然只占少数,但却是校园网络平台的活跃分子,在校园舆论的传播和引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于此,可建立由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为主要成员的校园意见领袖,充分发挥这些学生骨干的领袖作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网络舆论的搜集、把关和评论,促进网络舆论健康有序发展。

在问及对“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意见领袖作用”的赞同度时,59.49%的学生表示赞同,32.82%的学生呈中立态度,7.69%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卡方结果显示:χ2=523.915,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生骨干的意见领袖作用持赞同态度。

(五)开设网络素养公选课

校园网络素养教育目前在各高校皆比较缺失,还未能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高校可考虑将网络素养公选课纳入课程体系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将网络舆论引导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

在问及“是否希望学校开设网络素养的必修公共课”时,58.80%学生表示赞同,32.44%的学生呈中立态度,8.76%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卡方结果显示:χ2=489.096,df=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网络素养公选课。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7-01-22)〔2017-05-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2〕新华社.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DB∕OL〕.(2014-02-27)〔2017-05-20〕.http:∕∕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2625036.htm.

〔3〕新华社.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DB∕OL〕.(2016-12-08)〔2017-05-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4〕刘海龙.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J〕.国际新闻界,2001(5):62-67.

〔5〕新华网.新华网发布《2016年度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报告》〔DB∕OL〕.(2017-01-04)〔2017-05-20〕.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7-01∕04∕c_129432155.htm.

〔6〕昂娟,俞欣.网络谣言传播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前两期《微博辟谣月度工作报告》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9):86-91.

〔7〕百度百科.意见领袖〔DB∕OL〕.(2016-09-02)〔2017-05-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EQOxdrhy 6YR2 NKb7P7OirBR-IV9Nm13dm54BOf3bLb284QjktRqvmQ⁃Fy_qs2PYtUdrB4vWXdAXpE64TRv14WjIT7vGnVqFB 687BWg7xKOsczmaXO_YceM5vUTuVPMLs.

猜你喜欢
卡方舆论媒介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卡方分布的性质与应用探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