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2-01 07:28马利军关舒婷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牌心理学院校

马利军,关舒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006)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遭遇就业“亮红牌”危机

专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依托和基础。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是若干专业的有机结合体,不同的专业既相对自主,又互相促进和竞争。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该意见要求教育部门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1〕。应用心理学专业迎来了学科分支内涵式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外延式提升的重要契机。

事实上,建国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直没有独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均在心理学专业的框架下进行。1987年11月,国家教委公布《普通高等学校理科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及简介》,心理学类目录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增设工业心理学。随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和高校提出增设“应用性专业”。因此,国家在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取消工业心理学,改设应用心理学。此后,各层次的高校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广东省为例,在43所本科院校中共有22所开办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比例达51.2%。同时,在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校中,除了传统的师范类院校外,综合类、医药类院校也纷纷开设该专业。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心理学科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也逐步成为国民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念交织呈现,社会关系变得纷繁复杂,工作竞争加剧并由此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发展对个体心理的耐受性要求不断提高,群众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持续攀升,致使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特殊教育行业等均需要大量的受过良好心理学理论和技能训练的专业人才。从近年来各高校的招生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多。

专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欣喜之余,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也必须要意识到应用心理学专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应用瓶颈。随着大学扩招和扩容,许多“热门”专业均遭遇到就业“亮红牌”的发展危机。《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将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列为“红牌”专业〔2〕。在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中,应用心理学在8个省份被划定为低就业率专业,有些省份如江苏、安徽等排名第一,山东、河南、广东则排名第二,这为开办心理学相关专业的院校敲响了警钟。热门专业被亮了“红牌”,不能不让人反思现象背后的原因。尽管专业和就业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就业的好坏并不必然表明某一专业的优劣,但是,就业率是衡量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专业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速度和程度将会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多数专业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建设一窝蜂地跟风,未能及时跟进社会的需求点,导致高校专业建设“千校一面”“目标趋同”,在社会提供的岗位需求不足的时候,大学还不断地扩招。因此,造成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是高校等办学单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方面存在“脱节”。那么,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管理者和心理学工作者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任务。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的资料,搜集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330所高等学校的资料。同时,根据学校官网信息对研究内容进行补充,尝试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被“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及相应对策。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总体发展概况

(一)数量发展分布概况

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概况见图1。

图1 1998年至2016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数量统计图

由图1可知,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校从1998年的12所增加到2016年的330所,增长了27.5倍。特别是在2003年,增开的高校数量达到了38所,是办学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而在2003年之后,应用心理学专业约以平均每年30所的速度递增,直到2010年后,增长趋势才有所放缓。从1993年到2001年,全国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只有45所;而2002年到2010年全国有242所学校新增开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即有73.3%的院校在该时期增开应用心理学专业,这是该专业扩张最迅速的时期。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主要原因是该专业设立门槛低、培养学生成本小,可以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招生数量从而满足院校的招生指标。同时,应用心理学在一段时期内还是社会关心的“热门”专业,导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该专业被低水平重复建设,数量泛滥,办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事实上,按照教育规律,专业设置更应考虑办学层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和就业路径,若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总是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无疑会加剧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损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名誉。

(二)地域分布

应用心理学专业各省布点分布见表1。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地域分布数量不均衡。东部地区的专业点数最多,为134个,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是113个和83个。专业的区域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专业在不同地域的发展情况。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需求是高校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的就业,受此影响,东部地区的专业点开设数量远远大于西部地区。另外,东部地区高校数量和人口众多,人口吸引能力较强,也为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办学基础。

表1 应用心理学专业各省布点情况

(三)院校类型分布、师生比和培养层次概况

不同类型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概况见表2。

表2 全国各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点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当前我国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类型有综合类、师范类和医药类等11种。除了艺术院校外,几乎所有类型的院校都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综合类、师范类和医药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分别占了34.8%、31.8%和15.2%,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院校。在师范类和部分综合类院校中,应用心理学作为其王牌专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专业建设和发展较为完善。反观医学院校,虽然受卫生部政策的指导陆续地开设了应用(临床)心理学专业,但是该专业在此类院校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与综合类和师范类相雷同,大部分院校的专业方向均为“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复制”情况严重。部分医学院校不能将应用心理学和医学进行有效结合,开辟新的培养方向,失去了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导致所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同质性较高,就业方向缺乏,占领就业市场的能力弱,就业优势不明显。又由于前期没有占领传统就业市场,导致专业对口方向的岗位不容易获取,所培养的学生更多地转向其他行业。同时,其他类院校存在和医药类院校同样的发展困局,许多办学者在最初论证应用心理学的办学资质和社会需求时,大力强调心理学有许多分支,可以和很多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开展研究,但是,跨学科的结合需要跨学科的师资、实验条件和研究背景,这些都是当前应用心理学发展遭遇到的最大瓶颈。高校教师在面临具体的职称、个人发展问题时,更偏向于转向“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而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开拓一个新的“较不容易”出科研成果的领域。另外,985、211类高等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并不多,只占14.5%;非985、211的普通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比例达到85.5%。这从另一个层面暗示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较低水平进行重复性建设,各办学高校几乎均面临师资较少、仪器设备缺乏、培养目标模糊等发展困局,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教师在单位发展和个人发展遭受双重危机的夹缝中生存。

表3反映了部分院校(90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生比。师生比能反映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的相对多少,可以客观地表明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对学生的人员、经济投入程度〔3〕。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的师生比例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1:18)。若师生比不达标,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技能素质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速发展,扩招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这也使得各校的师生比例下降〔4〕。当前,教师需要兼顾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多重任务缩减了他们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和教师责任岗位的停滞不前是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比失调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普通高校该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绊脚石。

表3 师生比例不同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的院校类型比较(部分)

由表3可知,985、211类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师生比例,他们不仅设置更多的教学岗位,还设置科研岗位;而非985、211的普通院校中有将近1∕3的院校师生比例未达标,还停留在为解决开办专业增加教学人员的初级阶段。可见,有许多高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设课”“缺乏实验室条件,在课堂里通过讲授完成实验课”“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必然造成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不规范、不达标。

应用心理学专业点不同学历层次概况见表4。大学的学历层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课程倾向于给学生提供一段丰富而宽泛的教育经历,而研究生学习阶段则更加专注于某一专门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表4 不同学历层次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比较

由表4可知,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在学历层次上分布不平衡。博士跟硕士的专业点数仅占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院校的1∕3不到,而且只有10所院校具有应用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说明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学生数量少之又少,同时,具备完整培养体系的院校往往倾向于招收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培养的学生,使得广大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直接涌入就业市场,缺乏继续教育的良性缓冲,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率必然受影响。

三、我国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被“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分析

2012年,应用心理学在江苏省首先成为“红牌”专业。2013年,应用心理学以61.3%的就业率成为四川省就业率最低的专业。2014年,安徽、福建等省纷纷把应用心理学亮为“红牌”专业。2015年,应用心理学被正式列入《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红牌”专业里。

(一)部分“亮红牌”省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招生和办学情况

部分“亮红牌”省份应用心理学专业点数量和招生人数概况见表5。

表5 部分“亮红牌”省份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数量和招生人数

由表5可知,应用心理学专业首先被“亮红牌”的省份中东部地区有4个,占所在地区省份的比例为36.4%;中部有3个,占所在地区省份的比例为33.3%;西部仅有1个,占所在地区省份的比例为9.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理应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东部地区并未因地区的发展优势而降低被“亮红牌”的省份数量和比例。而西部地区虽然专业点数量最少,但是“亮红牌”的省份数量和比例也最低。同时,在被“亮红牌”的省份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办学点均较多。除福建省外,其余省份开设的数量均多于10所,广东和四川甚至开设了20所以上,居办学点数量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这8个省份开设的专业点数量为128所,占总量的38.8%,比例较高。由于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使得高等学校专业重复设置、重复性投入、同类专业恶性竞争。又由于短时间内布局的招生点数太多,使得这些地区无法消化涌现出的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规模应根据社会需求设定,与市场需求形成正比关系才有利于本专业良性循环的发展,大跃进式的培养学生必将造成人才过剩或者不符合社会需求。

同时,“亮红牌”省份的高等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03—2012年间。在同一时间内专业点数量开设较多,大规模地产出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另外,招生数量大规模上升会给院校培养学生带来困难——招生人数和开办学校增加,使得学校的资源和教师的数量均需要配套增加,但是实际增幅较小。同时,大幅度的扩招降低了学生的入学标准或大量招收了其他专业的调剂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度较低,专业的忠诚度较低。由此陷入到恶性循环中,因扩招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打开了专业的招生入口,但是由于教育过程的低质量而找不到就业的出口,提供的“产品”是“低端的”“应用能力不强”的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必然下降,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被“亮红牌”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准予招生资格的审核一定要严格把关,合理利用高校和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地区高校的专业点,不能盲目布点〔5〕。

另外,在“亮红牌”省份中,128所院校中仅有3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只能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数量有100所,占总数的78.1%。这暗示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层次均停留在本科阶段,自身没有资质把学生培养到更高层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本来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培养素质,而院校的培养层次又仅停留在最低的本科层次,那产出大量的低层次、低专业素养的毕业生,就业时很可能达不到市场需求,导致就业困难。所以这些省份应用心理学专业首先被“亮红牌”的原因不仅因为招生点数量多,开设时间集中,还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层次较低。

(二)就业情况分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2016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见表6。该校处于被“亮红牌”的广东省内,因此,分析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概况可以由点知面,了解其他省份存在的共性问题。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有12年的办学历史,学校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室资源、图书资料、教育体系等均发展得相对完善。每年的计划招生人数与现有的教师资源,达到1:18的最低标准。

由表6可知,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连续5年的就业率均是100%。其中从事教育行业、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等心理学相关工作比例占36.5%,另有16.6%的学生选择了继续进修,即有46.9%的毕业生就业行业不对口。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情况不容乐观。结构性矛盾仍是困扰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高校应用心理学开设的专业方向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形成“两张皮”,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经历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因此,在关注就业率之外,各高校更应关注就业质量。

表6 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实际上,医药类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为:充分利用医药类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大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方向的教学力度,培养“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医药类院校培养的学生授予的是理学学位,学生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无法在医院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使得学生在“主观认知上”对医学基础类和临床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失去了院校的专业特色。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目前设置的是“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这与综合类院校的方向设置雷同,不能充分利用医药类院校的专业优势。从该校近五年就业情况来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只占7.3%,而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只占7.6%,说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亟需进一步的论证和调整。另外,由于职业资格考取门槛较低,很多非心理学专业的社会人士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便可以获取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资格。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6.4万个体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使得大众怀疑心理学的专业性〔6〕。所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从事“心理咨询”方向时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常受到社会大众对其专业性的质疑。而选择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会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更“师出有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当前大部分院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方向设置不仅导致专业出口窄、竞争激烈,同时应用的场所范围小、机会低。由此可见,在入口的学生素质水平没有保障的同时,培养方向设置雷同缺乏竞争优势,而出口的就业路径又无法拓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对口难度大大增大。

(三)“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学科内部的发展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起步晚、底子薄、专业发展基础薄弱,相关科学研究开展范围和幅度均较小,科研指导应用和服务的良性循环没有形成,各办学高校更多以培养大众化的心理咨询师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为教学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办学单位往往又偏“基础”,轻“应用”,更多传授“间接经验”和“重复实验经验”,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临床操作和学生的实习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经验”,这必然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专业工作,不能表现良好的专业素质。即使在具有专业发展导向的博士、硕士招生考试中,各办学单位也更偏向对“基础”“方法”“技术或工具”的考察,这种导向使得整个办学机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去解决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去解决“科学”问题,将基础和应用,科学和服务人为地对立起来,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无所适从。另外,在涉及到对教师个人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的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时,评审机构更加突出基础功底和前期研究在课题申报中的作用,使得从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不主流”“缺乏科研价值感”,从而丧失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心理学对“科学化”的追求导致心理学的应用之路崎岖不平,至今未能形成固定的“专业应用范围”和“社会对口职业”。

另一方面,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来看,具有导向作用的公务员系统很少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不解决具体的职业“业务”,各单位都不清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具体能从事何种业务,而部分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教师最终转变为“教政治课的心理教师”。当然,社会大众甚至学习心理学的学生都会存在认知和行为的分离,许多人都认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但是真正用在何处,他们又不清楚,即使他们自己面临心理问题时,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帮助。这一特殊的异化形式使得学习应用心理学的学生在取得职业价值感时存在困难,很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会产生无力感和挫折感。同时,由于社会提供的专业对口岗位较少,许多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如社工、教学辅导机构的教学人员等,在获取职业认同感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效能评价。

四、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办学的发展建议

(一)限源开流——优化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社会急切地需要大量心理学应用型人才。但是高校“盲目”地增设办学点并进行扩招,会导致招收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保证。为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可以根据地区来适当调整专业开设的数量以及招生人数。首先,鉴于目前如此大量的招生点,教育部门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准予招生资格的审核要严格把关,合理利用高校和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地区高校的专业点,不能盲目布点〔3〕。其次,我国东部地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开设数量远多于中部和西部,可以适当地对部分专业点进行删减。再次,部分农林类、理工类、财经类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时间短,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对于发展尚未完善的专业点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删减,以避免培养出大量的低专业素养的学生,增大就业市场的压力。最后,应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决定了当前就业市场更需要对某一领域研究深入的高层次的应用心理学专门人才。因此,研究生毕业可以保证一定的就业率,对口程度会比本科生高。各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也应及时调整专业层次,在保证本科生素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的方向去发展。

另外,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生的培养,要凸显“应用”的主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质,其“应用”就不单纯仅仅是实现“人是机器”的命题,更需要关注人类社会的“人文性”。因此,“应用”的有效实现,其核心是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强化,只有在“双实”方面多下功夫,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在“技术”和“人文”两方面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7〕。这就表明教学不能一蹴而就、“纸上谈兵”,教学要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各办学高校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单位所在地的司法机构、监狱、中小学、特殊儿童学校、社会工作组织等等需要大量的实习生,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需要到社会单位进行熔炉式“再教育”,以使其明白学校和单位的差距,专业和工作该如何对接等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实”教育的开展。在“实验”教学方面,提前论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针对技能训练增加实验课的教学数量,保障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在做上学”的目标。同时,邀请实习单位的干警、临床医生为学生开设“犯罪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保证学生能直面工作场所的“社会”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该校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建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中小学开展校外辅导工作,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在理论上辅助实践能力的提升;二年级和三年级暑假提前联络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前往实习单位开展暑期见习;四年级开展毕业实习,实习单位包括监狱司法系统单位、大中专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精神病院、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等。经过4年不间断的“实验”强化,“实践”训练,内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打通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难点,为学生进一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有的放矢——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

其一,各个院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明确专业定位。像师范类院校更侧重于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综合类院校则更侧重培养社会应用方面人才。虽说医药类院校更侧重于培养临床心理人才,但是普遍事实表明医药类院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定位比较模糊,培养方向并没有自己的院校特色。同时,由于缺少传统岗位的支持,更应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向。因此,不同类型院校应该综合学校、学生和市场三方面的因素,分析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如专业发展时间、基本情况、学生特点、社会资源等对专业重新定位,重新探索学校专业建设方向的特点,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当毕业生带有院校特色时,在就业竞争时才更有自身的优势,竞争激烈程度也会相对减轻,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自然会提高。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认真分析了广东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情况,最后将培养目标更多的定位在为司法系统和特殊儿童学校服务,避开了传统师范类院校已经占领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岗位,有的放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绘画、舞蹈、音乐治疗等项目,突出临床应用的手段和技能,方便学生前往工作单位有效开展工作,增加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效果良好,提升了专业就业率。

其二,现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方向比较集中,均是从事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学心理教师、特殊学校教师、公务员等。但是这些岗位的数量需求较少,难以接收广大的毕业生,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路径十分受限。为提高就业率和扩大就业市场,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应用心理学领域的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的相关方向,例如监狱心理矫治、社会工作、用户体验、广告网页分析、青少年职业和学科发展咨询与测评、特殊儿童教育、员工心理援助等领域。只有不断地建设新的服务平台,开辟新的服务点,才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只有增加“实践”的平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才能提高,否则,结构性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

〔1〕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EB∕OL〕.(2017-01-19)〔2017-04-20〕.http:∕∕www.nhfp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shtml.

〔2〕褚晓波.浅谈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451.

〔3〕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吴霞,李政.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供求的影响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8,9(3):52-54.

〔5〕闻年富.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5):90-93.

〔6〕胡克祖.对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22(4):55-58.

〔7〕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5.

猜你喜欢
红牌心理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解救红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红牌来了
项目质量安全白、黄、红牌管理制度简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