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

2018-02-01 05:21汪瑾
财会学习 2018年34期
关键词:电网企业内部控制

汪瑾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网企业将面临更多复杂局面,从近年来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看,在管理方面仍有一定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内控需要持续完善和加强,迫切需要打造一套科学、适用的内控综合管理水平评判工具。本研究在已取得的内控成果基础上,建立、应用电网企业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分析各环节內控优势和不足,评判不同内控等级水平,定位内控管理现状,促进内控管理问题解决和共同提升,加快内控管理由“被动内控”向“主动内控”转变,形成评级、改进提升、再评级良性管控机制和推进内控有效开展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满足公司新发展要求。

关键词: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一、电网企业内控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电网企业内控评价现状

内控体系作为一项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管理手段,日益受到各国、各类企业的高度重视。电网企业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工作,建立并形成以战略为目标、风险为导向、流程为载体、系统为支撑、制度为保障、评价为手段,贯穿全公司各层级,具有组织结构扁平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内控责任岗位化、控制手段信息化、监督评价常态化为特征的内控规范体系,各级电网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内控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网企业将面对更多复杂局面,在管理方面仍有一定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内控需要持续完善和加强,电网企业已经根据《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控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企业内控评价指引》要求,制定出台了本企业内控评价规范及手册,对各级单位内控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但如何评价下属单位内控建设情况及成效,如何衡量各单位应用实际情况和差异,推进内控有效运转,尚缺乏一套系统的内控综合管理水平评价体系。

(二)电网企业内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政部《企业内控评价指引》规定了企业内控评价的作用、对象、原则、评价的组织形式、内容、程序、内控缺陷认定以及内控评价报告的编制披露等等,为企业内控评价提供了参照依据,推动了我国企业内控评价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电网企业在开展内控评价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控评价内容模糊,相关法规缺乏统一性和具体操作性,内控评价标准不一,内控评价主体、目标不明确,不能对企业内控报告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二是内控评价动力不强。部分企业内控评价工作很多侧重于外部监管的需要,而非内部自身需要,缺乏内在动力,使得企业的内控评价形式大于实质。三是评价方法效果不佳。目前的内控评价主要是采用内控调查表、叙述法等评价方法,由于这些方法主观性比较强,导致内控评价效率低,效果不好。

二、电网企业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从理论依据和文件依据出发,在电网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应用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定电网企业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建设思路。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分为内控评级指标系列和内控水平等级评定模型两大项内容,以指标系列为评级过程载体,按照定量、定性两种方式,运用等级评价模型展示评级结果,构建“一套理论依据、一套指标系列、一套评级模型、一套评级手册和一套经验数据”,具有电网企业特色的内控综合评级指标体系。

(二)内控评级指标系列构建

分别从内控业务类别和内控工作属性两个维度进行构建,满足从不同侧面开展内控评级需求,其中按照内控业务类别,围绕贯彻落实内控管理办法和五大规范要求,分别建立六大分类指标库和附加指标库。通过分析六大分类指标库和附加指标库各指标内控工作属性特点,建立链接分类及附加指标的属性指标库,突出展现内控环境健全、内控执行管控、内控信息畅通、内控实施成效以及内控思路创新等方面重点领域管理水平。

1.建立分类指标库

围绕贯彻落实内控管理办法和五大规范要求,构建全闭环考核机制,建立了包括内控总体工作、规章制度管理、内控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授权管理和内控自评价管理六类指标库,一二级指标合计68项,定量指标占65.5%,定性指标占34.5%,各指标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性质、指标权重、评价范围、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计算公式)、评价步骤、评价结论等10个要素维度。其中:

(1)指标名称:体现被评价内控环节和目标。

(2)指标性质:区分定量、定性两类指标。

(3)指标权重:通过研究梳理内控管理办法及五大规范具体要求,按照内控工作重要性水平、内控执行易弱化环节及工作开展难易程度等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轻重排序,划分出“1”、“2”、“3”、“4”等四档权重水平。

参照财力集约化考评方式,具体评价考核时按“评价结论选项*指标权重”计分,结论备选项为4项的,A得100%,B得66%,C得33%,D不得分;结论备选项为3项的,A得100分,B得80%,C不得分;结论备选项为2项的,A得100%,B不得分。

(4)评价范围:区分当前内控工作不同实施范围,按“省、市、县”、“省”等两种情况设置。

(5)评价目的:体现内控综合评级对各级单位内控推动作用。

(6)评价内容(计算公式):对定量指标,按评价内容和计算公式进行双重明确,对定性指标详述评价内容。各项指标评价内容侧重描述评价要点,计算公式侧重考虑内控事项及时率、合规率、固化率、完成率、整改率、重大缺陷发现以及内控违规导致资产损失金额等。

(7)评价步骤:按照指标对应的内控工作内容,细化制定相应的具体评价措施。

(8)评价结论:根据定性、定量不同指标情况,划分出二档(A、B)、三档(A、B、C)、四档(A、B、C、D)等三类评价结论,由于指标体系以定量指标为主,因此评价结论也以四档量化结论为主;同时鉴于目前内控体系建立应用时间不长,因此当前评价结论具体数据设置较为宽松,待今后调整趋紧。

(9)评价渠道:按照指标对应的内控工作内容,多渠道设置评价基础数据来源,如风控系统、业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及线下取证等。

(10)归属属性指標:分类和附加指标按照内控工作属性特点,分别归属到内控环境健全、内控执行管控、内控信息畅通、内控实施成效以及内控思路创新等内控工作领域。

2.建立附加指标库

为促进各级单位创新思路和措施,主动解决内控重难点问题,共同提升内控水平,根据内控工作开展情况设置4项奖励类指标;同时为促进各级单位严格执行各项内控要求,避免出现内控问题,并认真开展各项内控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内控任务,特设置“内控存在重大缺陷”指标,如发生则直接评定为无序型内控。

(三)内控水平等级评定模型设计

以内控评级分类和附加指标汇总得分为基础,分别计算综合评级得分和属性评级得分,再依据级别规定对应确定内控水平等级。

1.综合评级等级划分

鉴于分类和附加指标权重已按所关联内控事项轻重、完成难易等因素设置,内控综合评级等级划分以此为参照,通过将各项分类与附加指标权重分别按1至2分、1至3分、1至4分等4类分值级别累加,形成权重累进区间,参照国际通行的穆迪信用等级评定规范,先对应规定出“AAA”、“AA”、“A”、“BBB”、“BB”、“B”、“C”、“D”等8个水平等级,再对应划分出无序型(D级及以下)、合规型(C级至BB级)、精益型(BBB级至AA级)和卓越型(AAA级)等四大内控整体水平类型,充分反映各级单位内控整体成效和所处地位,同时将同一类型区间宽度进一步平均细化,深入展现内控水平高低之分。

2.属性评级等级划分

按照分类和附加指标权重分值级别累加,形成权重累进区间,以此划分好(A级)、较好(B级)、差(C级)等三大内控属性水平类型。针对附加指标库中的扣分指标“内控存在一般缺陷”、“内控存在重要缺陷”及“内控工作消极应对”,如发生,则直接相应扣减“内控实施结果成效度”、“内控工作环境健全度”实际得分,直至到0为止,再据此对应等级水平。若发生“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则直接评定为无序型内控。

(四)内控诊断管理意见书下达

通过全面诊断,深入揭示各环节内控优势和不足,评判不同内控等级水平,定位各级内控现状。针对不同的内控综合评级评级结果,由上级评级单位下发内控诊断管理意见书,意见书重点描述评价评级结论、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等内容,以促进电网企业各主体之间差异比较、问题解决和共同提升,加快各单位、各专业由“被动内控”向“主动内控”意识的转变,形成评级、改进提升、再评级良性管控机制和推进内控有效开展长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红红.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3 (2).

[2]肖海莲.基于高级管理层视角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以三精制药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6 (31):5-8.

[3]张瑶,郭雪萌.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7 (1):86—90.

猜你喜欢
电网企业内部控制
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