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研工作思考

2018-02-02 23:55张文斌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重庆市

张 君 田 隽 张文斌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重庆 401147)

引言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基石,而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环境监测科研对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重要的支撑。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和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环境监测科研能力是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者应首要考虑的问题。

1 科技改革政策对科研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改变科研资源配置“碎片化”、未能聚焦目标需求、重复分散、封闭低效、重物轻人、过细过严等问题,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改革政策,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7〕31号)提出了一系列给科研人员“松绑加激励”的政策措施。包括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且重申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改进结转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等[1]。从科技计划体系看,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专门设立了“水体污染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专项”,重庆市的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等三类项目中均包含了环境保护类项目,同时在2018年还专门设立了生态环保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研发项目。

2 环境监测新形势对环境监测科研的影响

2015年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三个文件聚焦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其中健全相关监测制度;建立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预报;提升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强化监测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环境监测的垂直管理等都对省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监测科研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4]。

3 环境监测科研的困惑

一是申报渠道较窄。以重庆市为例,目前科研的申报渠道仅限于“重庆市科委的生态环保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研发项目(该项目为2018年新设立)”、“重庆市环保局科研项目”“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部部分项目”等,由于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不属于科研院所,因此在申报重庆市科委相关项目时比较受限;二是环境监测任务繁重,科研带头人欠缺。三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单位的属性不属于科研院所,国家和地方部分有关科研人员的政策无法享受。如“科研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明确规定不纳入单位绩效总量,这导致单位在执行这个政策时存在很多的障碍;四是对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及环境重大问题方面的研究能力不足。重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指南方面的研究,而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政策、环境重大问题方面的研究能力不足且缺乏超前性。六是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不夠。

4 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对策研究

4.1 创新环境监测科研管理机制

当前,国家和地方在科技计改革中,将项目承担单位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增强了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完善的科研管理、成果奖励制度是提高监测科研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制度、考核制度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监测科研队伍,提升科研创新动力、营造相互竞争、共同参与监测科研的积极性。

4.2 抓好监测科研项目的储备和立项

环境监测科研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现有环境监测科研基础,环境监测科研技术现状、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难点、热点问题,围绕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及目前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水环境质量及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环境与健康等[5],组织完成环境监测科研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组织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的科研项目组织专家评审,以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

4.3 创建科研平台、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

科研平台是联系监测站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纽带,增强横向联系,能充分发挥监测网络优势、人才优势,扩展科研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将大量的监测数据转化为切实可用的科研成果,同时提升环境监测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4.4 抓好项目的过程管理

环境监测科研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负责人,但由于环境监测日常任务繁重,环境监测科研人员科研时间较紧。为此,监测科研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业务能力学习,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督查及协调,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减轻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的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5 科学规划结余资金

利用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设置环境监测科研基金,用于科研项目的前期研究,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有利于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为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打下基础。

结语

环境监测科研是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的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制度能为监测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及更多的学习和科研机会,有利于培养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将数据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对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等具有重要支撑,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重庆市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