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 绽放精彩

2018-02-03 00:54吴书霞
考试周刊 2017年79期
关键词:小组教学教学探究

摘 要:現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这种课堂也存在很多弊端。这就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要全局把握整个课堂,又能放权学生;还要求老师有更广博的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

关键词:小组教学;教学探究;随堂练习

因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点播、解惑的作用,这样极容易让老师和学生懈怠。这就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要全局把握整个课堂,又能放权学生;还要求老师有更广博的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下面,针对小组教学,根据平时教学存在的问题,给老师们提个醒。

一、 备而不周

很多老师认为小组教学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讨论,我们就不用苦口婆心地讲了,自然备课也不用那么仔细认真了。殊不知,小组式教学其实加大了老师备课的难度。因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的权力大了,自然会生发出一些让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想法。这就需要老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邃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怎么办?备课要充分。很多教师只注重备教材,把教材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其实,这远远不够课堂需要。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做好引导,还要很好地备学生,备教法。只有对学生了如指掌,对文本的处理方法胸有成竹,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有预判的按预案处理,节外生枝的也能灵活应对,才可以驾驭课堂,而不是被课堂牵着鼻子走。例如,在听《诗经·氓》的公开课时,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爱情自由,《氓》中的男主人公为何能自己去追求女主人公?男女主人公为何能私自见面?执教老师支支吾吾就过去了。这就是因为备课不充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诗经》的时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思想观念: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解体,而封建制度还仅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对两性的限制还不很严厉,男女爱情相对自由,所以《氓》中的男主人公才能自己追求心上人,女主人公最后也能毅然决然结束自己的婚姻开始新的生活。

二、 放而不收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很多老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就是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就不用管了,学生愿意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放手就是学生爱干什么干什么,教师只是维持纪律就行。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就很难进步。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不必长篇大论,只需点睛,要精辟。同样,每堂课的最后总结是关键,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曾听一位年轻教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展示课,一节课,老师在课件上提出很多问题,有对字词理解的,有对诗歌内容把握的,更有对文字背后的苏轼的经历、情感、思想及情怀的探究的,学生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热热闹闹,每个人都在忙着解决问题。一直到课堂结束,学生们在忙着讨论、争辩,可到底对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老师不知道,更没有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总结。看似高效实用,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缺少了老师恰当的指点和提升。如果在课堂的结束有几句简单的总结式点拨,我想,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三、 放而无序

很多课堂看起来学生很积极,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课后调查,很多学生除了几个字词之外,对课堂并没有深刻的记忆。这就是因为有的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没有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以至于这堂课重点要学什么学生都不知道,各组讨论的时候乱哄哄,发言的时候不知所云,对问题也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有一致的认识。老师在课堂开始就应该明确提出问题,做到小组分工明细,指定小组核心人物,按步骤一步步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才能活而不乱。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把学生有价值的观点收集在一起讨论、学习,以求整体的进步。另一位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但到底怎样让小组去解决,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没有针对小组的每位成员提出具体要求,一个小组六个人你说我也说,往往一个小问题就耗时很长。如针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三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景的?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这三句扩展成一段写景的文字并总结写景的方法。最后各小组展示的时候,光写景的方法就用去了15分钟,并且一个小组的成员总结的方法还各不一样。如果老师在一开始就做好具体明确的要求,讨论的时候让每个人发言,组长执笔记录,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四、 教而不馈

教学需要反馈,不反馈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小组教学更需要通过作业反馈学习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学情。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注重“传、授”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同时还要注重“解”的作用。“解”,就要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光学是不够的,还要学练结合,及时留下反馈性作业,老师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作业不在多而在精,多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做作业不认真,出现的问题就会多而不典型。只有少而精的作业,学生才愿意做,才认真做,老师也才能在作业中发现更宝贵的问题。语文课同样需要作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我听过一堂《荷塘月色》的公开课,其中小组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根据“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两段探究描写的方法。但是,课后没有留下反馈作业,学生学过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让学生模仿课本的描写方法自己写一段文字,这样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岂不更好?当然,作业不一定非要留在课后,如果课堂有时间,可以做个随堂练习。

语文课堂上学问无限,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改进,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让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仕威.阅读教学的学情与学理阐释[J].语文知识,2017(01).

[2]王敏.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

吴书霞,山东省滨州市无棣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教学教学探究
“铃木教学法”视野下的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
“铃木教学法”视野下的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
发展“小组教学”,力创“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论数学教学中小组研究的开展
高中数学小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