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地质灾害的诱因及治理措施探究实践

2018-02-04 23:53彭长兴
智能城市 2018年24期
关键词:边坡道路过程

彭长兴 颜 颖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湖南株洲 412000

注重边坡地质灾害的诱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有利于满足道路生产计划安全实施要求,促使其边坡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有效应对实践中的边坡地质灾害。因此,需要在应对边坡地质灾害的过程中,给予其诱因更多地考虑,找出相关的治理措施并加以使用,从而降低道路实践应用中的边坡地质灾害发生率。与此同时,应提升对道路边坡地质方面的认知水平,严格把控其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过程,避免对道路边坡应用效果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使道路边坡地质方面的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 道路应用过程中边坡地质灾害有效应对的意义

为了使道路应用过程中边坡地质灾害有效应对方面的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则需要对注重这类灾害有效应对的意义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 有利于降低道路方面的应用风险,满足其作业计划深入推进方面的多样化需求;(2) 有利于保持边坡应用过程中良好的功能特性,为道路的相关生产活动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3) 将会使道路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满足边坡结构稳定性提高方面的要求。

2 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诱因分析

在边坡地质灾害应对过程中,为了给相关的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则需要对这类灾害的诱因加以分析。具体的诱因包括以下方面。

2.1 诱发边坡地质灾害的内因

2.1.1 地貌特征

在边坡实践应用中,会因地貌条件、风化水蚀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切割边坡的现象,且在多样性的地貌特征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崩塌、滑坡等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得边坡结构稳定性受到了潜在威胁。同时,当大气降水集中时,会给软弱面的形成创造有利的条件,间接地加大了边坡应用中滑坡事故的发生率。

2.1.2 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边坡斜坡发生滑坡、崩塌灾害的物质基础条件,易发生崩塌、滑坡等问题,且岩层类型多为含碳酸盐类软弱岩层、泥化层、构造破碎层,加上泥岩、页岩、板岩等地层岩性的存在,会对边坡的性能可靠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道路边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

2.1.3 地质构造

实践中的地质构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会在断裂破碎带、降水、地下水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边坡地质灾害。同时,在地质构造的作用下,不同岩层间将会存在相互作用力,加上边坡中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运动状态等都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影响着道路边坡的使用功能,会给其地质灾害发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地质分析中为了保持良好的边坡结构状况,则需要考虑地质构造所产生的影响,促使道路边坡地质灾害应对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

2.2 诱发边坡地质灾害的外因

2.2.1 人为活动

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或者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扰动自然地表环境,改变地层地表的原有形态,对环境地质构造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导致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人类活动是滑坡、崩塌环境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原生自然环境在人为地对原来的山坡边坡进行开挖、土石方的随意堆砲搬运等。在这些不同诱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使道路边坡所在区域的地形条件发生变化,破坏其结构稳定性,将会诱发边坡地质灾害。

2.2.2 降雨条件

作为滑坡、崩塌等边坡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大气降雨将会对边坡的结构稳定性产生相应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当边坡岩石裂隙或土体空隙中存在渗透水时,将会使边坡的抗剪强度有所下降,导致其结构稳定性缺乏保障,威胁着边坡的安全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诱发边坡地质灾害。同时,在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活动等不同因素的配合作用下,也会降低边坡土体抗剪强度,致使道路边坡应用中崩塌、滑坡等事故的发生几率加大,影响着边坡的安全性能。

2.2.3 地震

在对地质进行分析时,为了使边坡地质灾害方面的诱因分析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也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对边坡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地震的作用下,会破坏斜坡土石结构稳定性;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影响,会出现边坡上的岩土体沿着原有软弱面滑动的现象,加大了边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地震发生后会加剧边坡岩体裂隙、断层的发育,且在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下,也会诱发道路边坡地质灾害。

3 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探讨

3.1 注重边坡的科学设计与施工

(1) 基于道路地质方面的边坡设计工作开展中,为了提升其应用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治理水平,则需要注重边坡的科学设计。具体表现为:通过对道路所在区域地质状况的深入分析,结合边坡稳定性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边坡设计过程,且在专业性强的设计人员支持下,逐步实现边坡的科学设计:边坡设计人员在自身的设计工作开展中,应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既有的道路地质资料内容进行高效利用,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等融入边坡设计过程中,从而满足道路边坡科学设计要求。

(2) 在边坡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与人员应做好施工前道路地质的勘察分析工作,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切实有效的边坡施工方案并实施到位,确保其施工质量可靠性。同时,道路边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桥、涵、路的结合,减少高填、深挖,设置好适宜的防护设施,并注意防水和排水,考虑临河路堤所受河渠水冲刷与浸泡的影响,使得边坡在实践中有着良好的施工效果与施工状况。除此之外,边坡施工中应重视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强化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道路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在边坡施工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控制工作,对边坡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减少道路边坡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满足其科学治理要求。

3.2 栽种植物的合理选择与生物护坡工程的配合使用

(1) 在道路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开展中,应通过对当期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的充分考虑,有针对性地选择边坡栽种植物,尽量采用与边坡所在区域天然植物相适应的树种进行栽植,重视乡土植物的科学选用,促使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合理,丰富其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在选择道路边坡栽植植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考虑边坡地质灾害发生时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对选择的边坡栽植植物进行合理栽种,使得乡土植物及其他相关植物在道路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可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日后相关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

(2) 基于边坡的生物防护工程建设,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并为边坡地质灾害的科学治理提供支持,使得其治理方式趋于多样化。因此,需要通过对符合边坡地质灾害科学治理要求的草种的合理选择,且在实践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支持下,加强生物护坡工程建设,不断优化边坡应用中的岩土体结构性能。同时,在路边坡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在创新理念、施工管控工作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保持其良好的施工效果,且在生物防护工程的配合作用下,优化路边坡的使用功能。

3.3 其他的治理措施

在对道路边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时,通过对道路地质状况的分析,也应注重这些治理措施的配合使用:(1) 结合道路边坡结构稳定性要求,在其地质灾害治理中应重视边坡生态景观的恢复,选用环境适应性强、防护效果良好的植被作为坡面生态工程的主体对象,实现边坡应用过程中的生态护坡,降低其地质灾害发生率;(2) 配合使用草本植物与灌木,在它们根系的作用下,提高降雨天气中道路边坡内的水分吸收率,实现对边坡所在区域土壤抗性的有效调节,且在地表加固作业的支持下,增强边坡地质灾害治疗效果,满足其应用过程中的生态护坡要求;(3) 通过对道路边坡功能特性的考虑,将其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落实到位,并处理好道路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细节问题,使得这类灾害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逐渐提升边坡的实践应用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不同治理措施的科学使用,可实现对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使得道路地质方面的作业计划实施更具合理性,满足相关生产活动高效开展要求。因此,未来在治理道路边坡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应重视其诱因分析,运用针对性强的治理措施予以应对,减少道路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丰富其边坡地质灾害应对方面的实践经验。长此以往,可使我国道路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更加高效,增加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技术含量。

猜你喜欢
边坡道路过程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