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8-02-05 06:44温泽发李润生张英小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期
关键词:蜂针后遗夹脊

温泽发 李润生 张英小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为带状疱疹严重后遗 症,是指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后,局部皮肤仍存在疼痛不适,且均持续1个月以上。据相关调查显示,约20%带状疱疹患者遗留神经痛,且5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75%[1-2]。近年来,受膳食结构及老龄化趋势等因素影响,PHN发病率逐年增长,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还可诱发脑出血、心脏病等[3-4]。因此,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对改善PHN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治疗PHN多采取西医疗法,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影响整体疗效[5-6]。中医学将PHN归属于“痹证”“蛇串疮”等范畴,多认为其因肝脾火湿瘀积于内,湿毒邪瘀滞于经络,致使瘀血内阻、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为原则。蜂针疗法是一种针、灸、药结合的复合型针灸法,将蜜蜂蛰器官作为针具,经由经络皮部、穴位施行针刺,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穴位注射又被称为“水针”,是指选用药物注入疾病相关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有学者指出,PHN发病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7]。本研究选取PHN患者72例,分组探讨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对PHN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相关诊断标准[9]。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PHN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具有确切带状疱疹发作史;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10]≥5 分;皮损愈合但仍存在持续性疼痛≥4周;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带状疱疹疼痛,如颈椎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炎、溃疡者;伴有严重肝、肾、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等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恶性免疫性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障碍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本研究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本院72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女性12例,男性24例;年龄31~75 岁,平均(55.36±10.87)岁;病程 1 个月至 3 年,平均(1.52±0.38)年;病变范围为肋间神经18例,颈部神经11例,三叉神经5例,腰骶神经2例。观察组女性14 例,男性 22 例;年龄 30~74 岁,平均(55.17±10.54)岁;病程 1个月至 4年,平均(1.47±0.34)年;病变范围为肋间神经17例,颈部神经10例,三叉神经6例,腰骶神经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范围、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施行聚肌胞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369)穴位注射治疗,蜂针疗法结束后,取后遗神经痛部位对应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每次选取3~5穴交替进行,75%酒精消毒后,将注射器(9号针头)垂直刺入,进针深度根据患者胖瘦调整,于每穴注射1~1.5 mL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出针后针眼以创可贴覆盖,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 d,连续治疗6疗程。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蜂针疗法治疗,均取皮损局部阿是穴散刺,然后依据PHN发病部位配穴:后遗腰骶、下肢神经痛,取腰骶夹脊穴加足三里、环跳、委中穴;三叉神经痛,取颈部夹脊穴加风池、阳白、颧髎、颊车、合谷穴;颈部神经痛,取颈部夹脊穴加外关、曲池、合谷穴;肋间神经痛,取胸腰背夹脊穴加阳陵泉、委中、风市穴。治疗前进行试敏试验,用蜜蜂1只于患者内关处试螫,观察30 min,若无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则可实施蜂针治疗。第1个疗程取穴2~3穴,每穴1针,而后逐渐增加穴位,直至刺完所选穴位;自第2个疗程起,将所选穴位分两组轮流进行螫刺,1穴1蜂,每日1次,控制每次用蜂量不超30只,若螫刺过程中出现不适可停针几日,恢复正常状态后再次继续螫刺。1个疗程为4周,持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采用VAS评分测定疼痛情况,共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烧灼感0分为无;1分为微热感;2分为烧灼感可耐受;3分为烧灼感,难以忍受。瘙痒感0分为无;1分为微痒;2分为瘙痒明显,但可耐受;3分为瘙痒严重,难以忍受[1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D3+、CD4+/CD8+)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外周血4 mL,以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 公司,EPICSXL 型) 测定 CD4+、CD8+、CD3+、CD4+/CD8+。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阳性体征均彻底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5%且<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5%且<74%。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治愈+有效)/总例数×100%[11]。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血清T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CD8+水平较低, 血清 CD4+、CD3+、CD4+/CD8+水平均较高(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瘙痒疼痛 烧灼观察组 治疗前 2.48±1.35(n=36) 治疗后 0.96±0.82*△对照组 治疗前 2.39±1.41 7.30±1.68 2.78±1.33 1.98±0.93*△ 0.75±0.62*△7.43±1.72 2.75±1.37(n=36) 治疗后 1.65±1.02*2.67±1.59* 1.55±1.2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CD3+(%) CD4+(%) CD4+/CD8+ CD8+(%)观察组 治疗前(n=36)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1.84±8.65 30.52±7.53 1.05±0.56 29.12±7.02 59.13±10.15△ 36.05±7.42△ 1.25±0.37△ 25.15±5.57△50.98±8.52 30.06±7.29 1.07±0.58 29.58±7.14(n=36) 治疗后53.82±10.12 31.12±7.95 1.10±0.25 28.69±5.3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PHN发生率随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增加而增长,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35%左右可发展为PHN,而70岁以上患者中约75%可发展至PHN,为中老年群体健康潜在威胁[13-14]。目前,临床上多认为中老年群体,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加之疾病多发,免疫功能低下,易遗留神经痛。原发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体液及细胞免疫,其中细胞免疫发挥关键作用。T细胞为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中重要细胞群,其经血流分布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胸腺依赖区,同时还可通过组织液、外周血及淋巴管等进行再循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血清原发性带状疱疹特异性CD4+细胞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其表达越低,加剧老年群体患PHN风险[15]。此外,有研究表明,患者CD4+、CD8+亚群较为缺乏,则存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风险,且发展至PHN风险相对较高[16]。

中医学中并无PHN相关记载,但临床上根据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缠腰龙”“蛇串疮”“痹证”等范畴。疾病初期,病邪入侵,与血相搏结,蕴结皮肤,血液热灼而黏滞,瘀阻不行;疾病后期,余邪未尽,瘀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再者患者多免疫功能下降、脾脏功能紊乱,伤及阴阳气血,致使阳失温煦、阴失濡润,引发不荣则痛。蜂针疗法是将中医学中针灸疗法与蜂蜇疗法相结合,利用蜜蜂蛰针代替针灸所用钢针,基于中医学中“以毒攻毒”的原理,通过刺激疾病相关经络穴位,调节血气,疏经通络,达到疾病防治目的。夹脊穴是由华佗夹脊穴定位及功能发挥而来,由经络学看,夹脊穴位于膀胱经与督脉之间,具有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疏通气血经脉等作用。聚肌胞注射液为临床治疗PHN常用药物,是由多分子核苷酸组合制成,可于体内诱导干扰素生成,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促进机体形成抗体,加速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HN,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烧灼及瘙痒评分、血清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D4+、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 PHN患者施行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烧灼感及瘙痒感,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蜂针疗法联合聚肌胞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HN,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体征,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

[1] Forbes HJ,Thomas SL,Smeeth L,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PAIN,2016,157(1):30.

[2] 刘银妮,何权,康朝霞,等.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04-1906.

[3] 孔宇虹,李元文,杨碧莲,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12):909-914.

[4] 全露婕,李琳玲.穴位注射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7):90-92.

[5] Rice ASC,Dworkin RH,McCarthy TD,et al.EMA401,an orally administered highly selective 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 antagonist,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clinical trial[J].The Lancet,2014,383(9929):1637-1647.

[6] Kim HJ,Ahn HS,Lee JY,et al.Effects of applying nerve blocks to prevent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rpes zost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Korean journal of pain,2017,30(1):3-17.

[7] 赵海玉,邓云坤,方开云.褪黑素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T细胞亚群及IL-2、TNF-α表达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2):193-196.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1994:144.

[9] 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4.

[10] Boonstra AM,Preuper HRS,Balk GA,et al.Cut-off points for mild,moderate,and severe pain o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pa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J].PAIN,2014,155(12):2545-2550.

[11]李小潘,农小珍.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足浴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14-1716.

[12]刘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4,6(25):36-37.

[13]刘军超,时飞,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52-2654.

[14]张二力,杨雪芹,高霞,等.自拟中药疱疹止痛灵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7099-7099,7100.

[15]常敏,陈付强,时飞,等.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外周血 CD4+~ CD25+~Foxp3+~调节性 T 细胞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5):457-460.

[16]胡湛歆,蒋亦秀,黄池清,等.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408-410.

猜你喜欢
蜂针后遗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李万瑶蜂疗的中医临床思维探讨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