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 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2018-02-05 22:16郭艳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式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来,广东江门培英高级中学一直积极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方面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常规心理活动,努力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学习型心理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剧等特色心理活动,不断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28-03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步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1]。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包括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设施、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等。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升,主要包括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等[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上看,第一,从发展阶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早期阶段,它是一个相对短暂、迅速扩张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则是中晚期阶段,它是一个相对漫长、持续发展的阶段。第二,从发展的侧重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式发展是以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为侧重的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则是以质量提升为侧重的发展。从联系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外延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终极目标[3-4]。

近年来,我所任教的广东江门培英高级中学一直积极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总结我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一方面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常规心理活动,努力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学习型心理社团为载体[2],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剧等特色心理活动,不断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些常规和特色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同时也积极发挥了我校在江门乃至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示范作用。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通过文献阅读和初步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错且可行的思路。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5]因此,两者不仅有整合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整合的可能性。从必要性的角度看,第一,这是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精神中“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的需要。第二,这是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第三,这也是不断拓宽综合实践课内容的需要。

从可行性的角度看,第一,两类课程具有相似性特点,它们都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课程,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都注重课程的活动性和体验性。第二,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进行指导,在学生中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传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参与的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6],家庭、学校、社区是学生重要的“栖息地”,这些系统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系統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实际特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另外,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动态性地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如何检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呢?关键一环就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侧重过程性评价。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5],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融合。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小组研究性学习

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小组研究性学习,是以高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中,特别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选题,并由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同时选择部分优秀的研究性学习课例进行汇报和参赛。在活动结束以后,组织部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享。例如,有一个研究学习小组在他们的小组分享中这样写道:“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自己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是平时在读书过程中从未得到过的。从课题开始到结题报告,我们磨练出新的技能,有了新的感触。刚开始时会遇到麻烦,后来才明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无法学到,并且我们发现团队比个体的力量更大。”endprint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校内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它是以学校的学习型心理社团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心理主题自主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开展的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活动负责制,所谓活动负责制,是指成员根据兴趣和能力自我推荐成为活动的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三)以关怀特定人群为目的的社会心理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联系学校和社会的重要途径。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这项活动。我校以关怀特定人群为目的的社会心理服务,主要由学校的学生会和团委采用活动负责制的形式组织实施,具体主要包括组织学生为社会特殊人群(如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进行心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爱的能力,增强感恩社会的情感。比如一位参加义教行动的学生,在他的个人分享中这样写道:“那些小朋友真的超级可爱,这是我对他们最好的评价。可爱,所以才把我们当成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永远对我们露出他们最善良的一面。哈!其实我们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帮助了他们,更是对我们自己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让我们能够保持像他们一样纯洁的心。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我们一起义教。”

五、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经验反思

上述实践表明,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载体,进一步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坚持学生多元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坚持多元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标。高中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7],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数理能力、社交能力、自知能力等。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展现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自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坚持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是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不断增添时代的元素,创新自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增添了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源,策划并开展了诸如校园心理剧、励志歌曲大赛等多种新颖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另外,在创新学生自主活动形式的过程中,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他们不希望道德说教和被动接受,而渴望展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活动更多的是让他们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

(三)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之间融合的共同参与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之间融合的共同参与,是提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手段。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只停留在心理咨询室的个别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而应该以开放、融合的心态,走出心理咨询室,与高中学科课程融合,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四)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评价

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效果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情况如何。为了解这些情况,我们通过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和结束以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遵循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以及过程和结果的结合。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一般课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立项编号:2013YQJK13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艳彪.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J], 校园心理, 2015(3):203-204.

[2]郭艳彪. 打造学习型心理社团,推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心理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4): 61-65.

[3]吕玉.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 2010(3):66-69.

[4]陈月琴.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活动课的尝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10): 27-28.

[5]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必修)教师用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7]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李益倩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式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