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微

2018-02-05 22:22鲍玲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鲍玲红

〔摘要〕虽然智障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他们首先是儿童少年,所以一定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着可待发展的潜能。如果教师能用积极的途径去培养、诱发积极的行为和情感,一定能让智障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反应、健康的心理。多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本着“生命为重、生活为先、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支持策略,通过丰富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关注潜能开发,促进个体优化发展;重视技能习得,增强生命价值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64-03

培智学校的大多数学生为中重度智障孩子,这些孩子智障类型多,个性差异大。由此引发的情绪、行为问题复杂多样,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困扰。如果不及时疏导、干预,是非常不利于这些孩子发展和成长的。因此,培智学校在重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所涵盖的范畴很大,很多领域是教师暂时所无法企及的。所以我们就先从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层面入手,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合适的教育干预和支持,以期达到让学生健康快乐的目的。

一、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胆怯。智障学生除了智力存在缺陷外,大部分还存在身体方面的不足,如有的说话含糊、表达不清,有的行走困难、感统失调。这些状况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焦虑和自卑,使他们不敢与他人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并不自觉地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

2.敏感任性。大多智障学生有过在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读书的经历。相比班上同学的聪明活泼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冷落,他们变得异常敏感,教师或同学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让他们以为是在说自己,有时甚至因此产生嫉妒心理,好发脾气,固执任性,与集体格格不入。

3.情绪多变。智障学生群体中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有时候,极细微的一件事就可能引发学生的歇斯底里或大笑不止。而且还经常找别人的错,不会从自身找原因,不易改正自己的错,反复多变。

4.捣乱自残。各个培智班级里总有这么几个学生行为怪异,他们时而大声尖叫,时而拍手拍桌,经常无缘无故发出各种声响,故意捣乱,有的甚至还撕衣服、咬自己。这些异常举止一部分是由其自身的烦躁不安引起的,还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更多地引起他人的注意。

虽然智障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不足,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他们首先是儿童少年,所以一定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着可待发展的潜能。如果教师能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途径去培养诱发积极的行为和情感,一定也能让智障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反应、健康的心理。多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本着“生命为重、生活为先、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支持策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发展上作了一些探索。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丰富文体活动,陶冶心灵强健体魄

“不能健全,但可以有健康。”虽然我们无法让智障学生健全,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

1.強身健体,愉悦身心

智障学生大多感统失调、运动能力弱、意志不坚定,而且体弱多病,隔三岔五有学生请假。2009年,学校提出了“运动、健康、快乐、美丽”的健康发展理念,在学校掀起了蓬勃的全员健身运动。我们每年举办一次趣味运动会,每学期开展两次小型体育比赛,每周开设三节体育活动课,每天早晚及大课间安排跑步、广播操、球操和韵律操。丰富的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雨雪天,现在只要锻炼铃声响起,学生就会自觉排好队来到操场,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跟着班主任在音乐声中慢跑、做操。学生的情绪在慢跑中渐渐平和,体格在运动中渐渐强壮。如脑瘫儿童小韩,入学时基本是由奶奶半抱着出入的,自己没有行走能力。后来老师和奶奶带着他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去操场训练,仅两个学期,他就能牵着奶奶的手迈开步子了,身体逐渐强壮。现已七年级的小韩已能独自直立行走、跑步,还能扶着扶手上下楼梯。这些进步和变化让孩子及其家长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2.韵律舞动,增强自信

智障学生大多说话含糊、走路不稳,有些长得也不讨人喜欢,但他们一样爱美,一样有展示美表现快乐的欲望。2011年的艺术节,学校要求除校舞蹈队外,每个班级都展示一个节目。那次艺术节上,很多班级都是全员参与,节目形式多样,内容充满童趣,场上气氛非常热烈。孩子们率真无邪的表演受到了所有在场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赞扬。六年级班主任还让班上一名最爱捣乱、最爱嫉妒的男生上台领唱。男生明朗的嗓音、悦耳的歌声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男生开心又腼腆地笑了。在次年举行的艺术节上,这名男生依然担任了领唱,站着更自信,唱得也更动听。其他各班孩子们的表演也更自如更精彩。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刮目相看,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拍下这幸福快乐的时刻。孩子们收获了很多快乐。

3.亲近社会,舒展心灵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以更好地去适应和融入这个社会。但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和家长的意识问题,很多家长极少带孩子走出去,孩子们大多处于半封闭的生活圈子中。商场、电影院、博物馆、儿童乐园基本都是这些学生陌生的场所。这样的状态会严重阻碍原本各方面能力就弱的孩子的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每年都会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如去影院看电影、去超市购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游乐园游玩,还有远足踏青、野炊烧烤等活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愉悦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活动中一次次克服胆怯,一次次挑战了自己。同伴关系在活动中融洽了,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提高了,正能量在活动中体现得越来越多。活动后,德育处和班主任及时评价鼓励,让学生的好情绪、好习惯得以更多、更久地延续。endprint

(二)关注潜能开发,促进个体优化发展

1.目标教育,感知自我

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能,智障学生也不例外。智障学生只是在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上相对滞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综合分析研判每个学生能力和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我们给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方案,确定了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了针对性干预策略。之后,学生班上所有的任课教师都会根据这份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中给以细化、实施和落实。这样,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受到关注,都会被要求,都会被鼓励。即使孩子发不出声,读不了词语,老师也会走过去让他看着老师的口型听一遍,或者听老师读,用手指出那个词语来。无论孩子能力强弱,老师都会安排一个适合这个孩子完成的任务,让他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体验。尽管学生大多不善表达,但当他们感知被重视被关注时,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2.个训操练,收获成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个别化教育以外,我们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辟了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操作、多感官训练、行为矫正、语言训练、心理沙盘游戏、音乐陶冶以及生活自理训练等个训辅导室,让更需这些方面康复干预的学生参加训练。由于这种个训是一对一的,所以教师每次确定的训练任务和内容也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训练效果往往也能较快地体现出来。孩子们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中更多地体验到训练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重视技能习得,增强生命价值体验

1.学习家政,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智障学生最终总是要踏入社会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提升生存能力和质量,是我们培智学校教师努力要做好的大事。多年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自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因地制宜通过分段分主题、定内容定目标、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循序渐进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如低段学生学习生活自理、中段学生学习环卫劳动、高段学生学习房间整理和简单烹饪。同时结合德育处每学期组织的“人人参与的生活能力展示”活动来进一步强化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好多智障学生入学时不会吃饭,不会洗脸洗澡,有的甚至不会大小便。在教师的言传身教耐心帮带下,经过系统训练,一般一两年后,除个别重度弱智的孩子外,学生基本能独立洗澡洗衣、整理床铺衣箱,能参加简单的劳动。高段学生还能做简单的菜肴,如西红柿炒蛋、蒜泥大白菜、凉拌黄瓜黑木耳等。学生在能力训练和展示过程体验了成功,增强了自信。

2.学习农作,感受生命,认识自我

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为让学生有更实在、更具体的实践基地,2012年底,学校因地制宜,利用校围墙边的空地,开建了“开心农场”,开垦出十几畦农地,分派给每一个班级。班主任带领孩子下种、浇水、拔草、观察、收摘。自农场开建以来,我们的师生都品尝过农场里种出来的毛豆、萝卜、青菜和茄子。孩子们在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不但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还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自己也是有价值的。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的。

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深入我们学校的各个教育教学领域。学校于2014年评上了宁波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学校40名教师,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有2名,持B級证书的1名,其余教师中50周岁以下的都持有C级心理健康教育证书。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滋润下,我们的学生身体强壮了、笑声增多了,心理问题少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文明之星、快乐之星,还有一部分学生评上了区级阳光少年、市级优秀学生、宁波市美德少年。

关注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呵护他们的心灵成长,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快乐幸福又有尊严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们将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宁波,315191)

编辑/左文萍 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