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学

2018-02-08 14:11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结扎术精索泌尿外科

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同术式疗效的荟萃分析

俞能旺,沈弋桢,宋华,等

摘要:目的:比较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常用术式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80—2011年Medline发表在SCI期刊的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文献,由2名提取者独立根据制定的检索策略,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4.2统计学软件对精索静脉曲张术后自然致孕率、复发率、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进行合并数据荟萃分析。纳入标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5项。(1)查体可触及的精索静脉曲张(包括行瓦氏动作后才能触及的 I级);(2)精液质量异常;(3)不育症患者;(4)SCI收录期刊;(5)英文文献。排除标准,有下列1项情况即排除:(1)无精症患者;(2)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未明确报道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的文献;(4)用普通放大镜行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文献;(5)精索静脉曲张术后人工辅助生殖者。结果:共35篇文献4555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各种术式治疗后的自然致孕率、复发率、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分别为: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37.7%,15.0%,8.2%;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30.1%,4.3%,2.8%;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36.0%,2.6%,7.3%;显微镜下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41.0%,1.1%,0.1%;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42.8%,0.8%,0.6%。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和显微镜下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在术后自然致孕率、复发率、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等各项指标上显著优于其他几种术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后复发率低于显微镜下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

来源出版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1): 45-49

入选年份:2016

跟进国际微创技术发展,积极开展3D腹腔镜手术

黄健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Clayman教授率先完成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以来,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虽然起步稍晚,但在那彦群教授等前辈的带领下以及全国泌尿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腹腔镜手术医生,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我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改进腹腔镜手术时,美国发明了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目前,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在欧美国家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大有取代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势头。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有两大优势,即 3D(立体)视野和机械手臂。3D(立体)视野使术中操作的空间定位更加准确,机械手臂的腕部结构使手术器械能多方向地灵活运动。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精确性和稳定性,而且手术者采取坐姿,操作舒适。但由于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系统设备价格昂贵、耗材成本高,因此国内只有少数单位拥有该手术系统,严重限制了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使得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存在再次拉大的趋势。3D腹腔镜手术系统同样拥有立体视野,虽然缺少机械手臂,但成本也明显降低,在欧美地区的初步应用同样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积极开展 3D腹腔镜手术,对跟进国际微创技术发展,提高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总体水平有积极作用。3D腹腔镜纠正了传统腹腔镜的严重缺陷,获得了真实的立体视野,更符合人体生理视觉,这必然对提高手术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腹腔镜手术机器入系统及纯3D腹腔镜将替代传统2D腹腔镜成为腹腔镜手术的主流设备,在我国目前医疗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机器人系统的推广普及仍然存在客观困难。纯3D腹腔镜系统价格只有机器人系统的十分之一,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使用传统腹腔镜操作器械可以保留触觉反馈,有经验的医生不需要重新学习,可以顺利过渡。

来源出版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10): 725-726

入选年份:2016

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杜灵彬,李辉章,毛伟敏,等

摘要:目的:研究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 2000—2009年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状况及趋势。方法:2000—2009年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来源于浙江省6个肿瘤登记地区,为杭州市、嘉兴市、嘉善县、海宁市、上虞市和仙居县,并经浙江省癌症中心审核、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粗率、标化率及变化趋势。根据IACR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数据的要求和我国肿瘤登记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以肿瘤病例经组织学诊断确认的比例(MV%)、同期登记死亡病例数与发病病例数比值(M/I)、只有死亡证明比例(DCO%)等指标进行评价。本研究登记资料中有关前列腺癌的质量评价指标,MV%为77.57%,M/I为0.28,DCO%为0.54%,提示本研究资料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结果: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79/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6.39/10万,0~74岁累积率为0.72%;死亡率为2.73/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 1.74/10万,0~74岁累积率为0.14%。年龄别发病率50岁前发病率较低且波动,5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加快速增长,而年龄别死亡率则在 55岁之后快速增长,均在85岁以上达到高峰,为130.30/10万和81.19/10万。前列腺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1.39/10万,升高到2009年的13.8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4.18%(95%CI9.68%~18.98%)。死亡率从2000年的1.52/10万,升高到2009年的3.58/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 11.83%(95%CI5.96%~18.33%)。结论: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前列腺癌防治工作。

来源出版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4, 35(10): 757-761

入选年份:2016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对照研究

徐维锋,李汉忠,张玉石,等

摘要: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结果和技术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28~72岁,平均55岁。排除多发肿瘤、孤立肾肿瘤、复发肿瘤以及同时施行其他手术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D腹腔镜组(实验组,38例)和2D腹腔镜组(对照组,47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术者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85例术前均行B超及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诊断均为肾细胞癌。根据C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直径。为评估手术难度,我们使用肾肿瘤 R.E.N.A.L评分进行评价。所有病例术前均告知手术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3D腹腔镜组(实验组,38例)和2D腹腔镜组(对照组,47例)。两组病例年龄、男女比例、体质指数以及肿瘤左右侧、直径、R.E.N.A.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两组围手术期数据(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实验组总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81.4±11.8)(19.9±3.2)rain,对照组为(93.5±17.4)(22.3±3.6)ra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提供的三维立体视野提高了手术操作的准确度,使得缝合、打结等复杂操作难度降低。术后两组各有2例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2~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比较,3D腹腔镜手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肾脏热缺血时间。

来源出版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4, 35(6): 410-413

入选年份:2016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临床研究

张旭,王保军,马鑫,等

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6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69岁,中位年龄59岁。肿瘤位于右侧 4例,左侧 2例。Ⅰ级瘤栓 2例、Ⅱ级瘤栓 4例。腔静脉瘤栓长度为1~7 cm,平均3.5 cm。其中1例术前曾行1个月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4例术前行患侧肾动脉栓塞术。6例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中环形游离下腔静脉、患肾静脉、对侧肾静脉及部分腰静脉。Ⅱ级瘤栓患者游离出肝短静脉和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并将肝短静脉和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及腰静脉结扎离断,以保证止血带能安全地在瘤栓的上、下端阻断下腔静脉。依次阻断下腔静脉上端、对侧肾静脉(左肾癌患者在阻断右肾静脉的同时需阻断右肾动脉)和下腔静脉下端后,切开下腔静脉,完整取出瘤栓,缝合下腔静脉。最后按根治性肾切除术原则切除患肾。结果: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 90~195 min,平均12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00 mL,均未输血。术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 7~15 min,平均11 min。术后均未放置引流管。术后1~3 d(平均2 d)拔除尿管并下床活动。术后4~7 d(平均5 d)出院。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Fuhrman分级Ⅱ级3例,Ⅱ~Ⅲ级1例,Ⅲ级2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3个月,平均6个月,无疾病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安全、可行,为可切除的肾癌伴静脉瘤栓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评价该术式的疗效和总体生存情况需要进一步、更大样本的研究和长时间的随访。

来源出版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6(5): 321-324

入选年份:2016

猜你喜欢
结扎术精索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简介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