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探索

2018-02-09 18:06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思辨性教育者高中语文

周 静

随着阅读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放眼全国整体高中生阅读水平,高中语文教学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与创新能力,尝试以理性来感悟文章中心内容与思想。学生拥有了阅读涵养并不仅仅为了应试取得良好的成绩,阅读涵养还是学生必需的本领。为培养学生的阅读涵养,以下结合具体详细的实例,对能促进提高阅读涵养的思辨性阅读展开论述。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内涵及分析

学会思考,辨明事理早在古人就有了总结。所以才有了“‘思、辩’代表思维和系统具有存储、过滤、筛选、提炼的功能,是学习的内化阶段。”这样的结论。而在西方思想领域中,思辨就代表了独立、理智思考。这是哲学世界中所必须要努力达到的一定境界。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之一。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辨,两者的巧妙结合,再加以改善,便形成了经过思考与理智分析与反思的思辨型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出现“素质教育”的说法,并渐渐摆脱应试思想的束缚,对学生进行高素质教育。北京市八中紧接着提出了改革措施,倡导学生多独立思考,树立自我创新意识。正是众多学校逐步进行的改善,使得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推广。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大意义

第一,推动学生进行独立、理性思维。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知识已经不止于高中语文文本中表面浅显的道理涵义,从课外文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丰富自身涵养的另一途径。多种途径共同进行,能更快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水平得到提升。

第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养成。一些教育机构急于求成,为完成教育指标,取得教学成绩,选择符合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用强行灌输文章主题的做法,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去“消化”知识。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式学习,训练学生自己提出对于文本的想法、观点,教师给出辅助思想,帮助学生形成独有的一套独立思考形式。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选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典著的片段,其中包括人物关系、角色树立、人物语言、事件发展等一系列推动文本情节发展的构成要素,这就要求学生深入挖掘,逐步展开文本作者所要交代的核心思想。

第三,推动教育者自我启发,提高自身素养。思辨性阅读教学不只针对学生而言,对教师也是一种反思。教师也需要从教学方法中获取启发学生及自身思维的方式,并且教书育人先育己,预先理解语文文本的深层含义是教师育人必备的措施,通过理解、反思、整理,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未来前景

随着阅读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放眼全国整体高中生阅读水平,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与创新能力,尝试以理性来感悟文章中心内容与思想。思辨性阅读教学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需要教育者及学生的共同追求与努力。

经过研究发现,思辨性阅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高中语文文本的经典思想,更需要自身的独立分析,亲身实践对文本的分析,养成准确获取知识营养的能力。教育者思维也应该逐渐开拓,才能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一点一点延伸到高中语文课本范围之外的经典文化,最后可以通过讨论、写感想等方式记录开展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摆脱应试思想的束缚,开展思辨性阅读,并且要尽最大可能释放出语文文章中创造的不同人物特色,发现其中中心思想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我们既要从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阅读培养学生掌握文章主题的能力,又要借助课外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辅助,使得思辨性阅读能更充分地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思辨性教育者高中语文
品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