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8-02-09 20:25高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

高雅

【摘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笔者选取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发现“动手操作”中存在错选内容、缺失材料;追求形式、淡化过程;强调参与,忽视内化的问题,并提出了把握时机、选好材料;降低难度、调控过程;获得知识,重视反思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

长期以来,限于教师的教学传统、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及班级授课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接受式,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受地域和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影响,知识面狭窄,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现状

笔者在农村教学中,实践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偏爱并且善于动手操作,这与农村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有关.而教师的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错选内容,缺失材料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小学阶段三类适宜开展“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一是计算,学生通过动手帮助理解算理;二是基本概念,将抽象概念转变为具体操作;三是定理.教师往往不能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操作,若一节课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巩固都频繁操作,既降低课堂效率,又削弱学生的操作热情.操作材料是教师教学前需要思考和准备的,这些可以是教师自制或学生自备.农村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不配合,学生的材料准备不足,丧失了在课堂主动探究的机会.

(二)追求形式,淡化过程

实际教学中,由于农村小学生的教学评价单一,学生的成绩主要来源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量化,忽视学习能力的强弱.因此,课堂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考试的重难点代替了学生参与数学操作活动.另外,即使有操作,但操作目标不明确,过程简单化,往往变成了一种形式.这样的课堂缺少动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操作的要求不了解.农村小学生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少,好奇心更强,如果他们对操作的要求和目标不明确,操作的主次不分,教学过程会出现手脑脱节、兴趣转移等现象.

(三)强调参与,忽视内化

国际有关“数学活动经验”的相关研究有一个直接结论:儿童完全可能“通过操作对概念进行运算,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尽管“旁观者确实可以将它解释为数学,因为他熟悉数学,也了解实验过程中儿童的活动是什么意思,可是儿童并不知道”.现实的课堂,教师强调的是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省略了这些数学操作的教学含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为了动手而动手”,仅仅停在操作层面,没有“活动的内化”.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问题解决

针对农村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现状,笔者认为学校应首先明确具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引领教师立足课堂.针对农村学生好奇心强、善于并乐于动手操作,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操作程序和方法生疏的现状,筆者认为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把握时机,选好材料

心理学家调查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在15~20分钟,10~12岁在25~30分钟.因此,一节40分钟课的最佳时间集中在上课后的5~25分钟.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情,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新授,并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出.

操作用具的选择上,农村小学生并不需要每人都准备,复杂些的可以教师准备,或者小组形式准备,简单的可由学生自备.另外,年级不同需要准备的材料也不同,低年级学生适合颜色鲜艳、图案丰富的,而伴随生活经验的积累,高年级更关注物质本身的特性,有时需要借助精密的仪器进行操作.

(二)降低难度,调控过程

区别于城市小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征,为发挥农村小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先将操作的具体要求和过程向学生说明,提前告知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某些技巧.相对较难的操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直接向其示范.对于动手操作和理解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编排与能力较强的学生一组,以小组形式展开操作.

针对农村小学生没有头绪的思考和盲目操作,尤其遇到操作目的不清晰,内容不明确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操作过程顺利、实验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操作中遇到困难、开展不顺利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过于积极踊跃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遵守操作规则,不爱动手动脑、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营造群体参与的活跃气氛,也可组织上台独立操作,让其体会操作成功的喜悦.

(三)获得知识,重视反思

弗赖登塔尔指出“只要儿童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数学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反思自己的活动,从而促使改变看问题的角度.”由此可见,动手操作不是经验的简单积累,更应是思维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教师要做得便是带领学生从操作中走出来,通过反思和总结,“内化”为高一层次思维,由直观抽象出理性的结论,以免操作后思维得不到提升.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教师可适当将本次的操作拓展延伸,不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以此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激发研究的欲望.

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每节课,更不能以此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区别于城市小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征,农村小学生更要发挥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能力,适当地在教学中运用,起到对学生思维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丽香.试论增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21-22.

[2]刘久成.小学数学课程60年[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227-228.

[3]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郑毓信.《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J].数学教育学报,2013(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课堂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