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践路径

2018-02-10 10:59
关键词:红岩理想信念精神

张 帆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北碚 400715)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共通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构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红色资源。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应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进行革命斗争的独特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红岩精神所内蕴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等伟大品格,是其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构成。

(一)崇高思想境界

崇高思想境界是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红岩精神的首要内涵。2002年5月,江泽民视察重庆时指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1](P401)其中,崇高思想境界是首要一条,也是红岩精神的深刻底蕴。在抗日战争年代,面对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复杂环境,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难以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国统区险恶政治环境中,以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能屈能伸的民族大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同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他们认识到,人不仅对于社会应有贡献,对于全人类亦应有贡献,并应为实现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终身。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从骨子里坚信共产主义,并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献身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们为追求人类解放坚定而毫不动摇的人生信念,是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体现。

(二)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激励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与支柱。红岩精神最为鲜明的蕴涵就是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理念、南方局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彰显了红岩精神的精神实质。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就不可能在国统区复杂的环境中成功开展各项工作。在此背景下,南方局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周恩来规定“所有在渝的公开机关,包括新华日报社都以星期四为‘党日’或学习日”。[2](P59)要求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面对国民党当局在重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纸醉金迷的社会环境,周恩来、董必武等一大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始终 “坚持信念,不顾艰险,向前奋斗,并在黑暗中显示英勇卓绝的斗争精神”[3](P103)。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才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了“红岩精神”这一硕果。

(三)巨大人格力量

南方局共产党人在信仰、情操、修养等各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人格力量。红岩精神的魅力就在于革命志士们在从事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展现的巨大人格力量。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南方局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所体现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海纳百川”等人格力量[4](P147)。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在国统区恶劣艰险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扩大党的影响,赢得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除了坚持党中央的正确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岩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展现出来的巨大人格力量。革命志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舍生忘死地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斗争,最终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重庆工作期间始终集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创造出辉煌业绩,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红岩人”在革命实践中展现出的巨大人格力量。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壮大了党的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赢得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同情支持和帮助,直至革命的最终胜利。

(四)浩然革命正气

崇高的革命气节是支撑革命志士们不畏艰险、不忘初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红岩精神的脊梁。红岩精神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临难勿苟免,以身殉真理”的革命正气,在困境中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必要时慷慨赴国难,舍身取义。红岩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演绎出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已经凝聚在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之中,代表着红岩英雄面对艰难困苦、生死考验亦不为所动的高尚品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飘摇的红岩岁月中,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投身正义事业的风采。中华民族能在过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渡过难关,靠的就是中华儿女的浩然革命正气。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气节和甘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诠释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本色。面对国统区的“白色恐怖”、“大染缸”的各种诱惑以及艰苦生活的巨大困难,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胸怀崇高革命理想、心存浩然革命正气,用热血和生命演绎出临难不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种气概使共产党人,鼓起视死如归的勇气,焕发无所畏惧的力量。

二、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岩精神蕴含着的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资源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提升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充分彰显红岩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价值观念导向功能、社会责任感培植功能、人格修养升华功能和思维方式养成功能。

(一)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大学生要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革命历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共产主义必定实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革命者的政治宣言。正是基于这个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经受了各种考验,忍受了各种疾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鲜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运用红岩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从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对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把自己的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在实现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的进程中实现个人梦想。

(二)价值观念导向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5]红岩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理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的共产党人对人类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精神实质而言,红岩精神根本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在红岩斗争时期的集中体现,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岩精神在价值目标上前后承继、在价值取向上执守不移、在价值准则上重视践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红岩精神为道德滋养,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价值观念导向功能。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加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进而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社会责任感培植功能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6](P328-329)红岩英烈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凝聚起光芒四射的红岩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红岩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一大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为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青年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烈责任感。当代大学生能否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能够更好地传承光荣革命传统,引导大学生认清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人格修养升华功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7](P277)大学生要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要有理想、有担当,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一无政权,二无军队,三缺物质金钱的情况下,创造出辉煌业绩,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于“红岩人”的巨大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成为鼓舞全党全国人民为创建新生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充分发挥红岩精神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格感召力量。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将红岩精神中蕴涵的高尚道德品质和科学人生选择加以传播与弘扬,能够引导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育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不断升华完善其人格修养,为实现其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五)思维方式养成功能

红岩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理论和科学思维的指引是其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在红岩精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红岩精神中蕴涵的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本质上都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实际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红岩精神具有思维方式养成功能,能够助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吸收红岩精神中的大局意识、前瞻意识、敏锐意识,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将红岩精神蕴含着的知难而进、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将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坚持“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高尚品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底线意识,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底线思维。因此,充分运用红岩精神的思想认识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三、红岩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贯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结合大学生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运用红岩精神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一个环节就在“课堂”中融入红岩精神。这就要求要着力构建好三个体系,即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信仰体系,并有效实现三个体系的逐层转化。首先,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积极地融入和构建相应的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是红岩精神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支撑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挖掘整理,才能不断产生可供融入教材的红岩精神教育内容和素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红岩精神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在教材里把红岩精神写明白。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要找准切入点。红岩精神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资源,要把握好切入点,将红岩精神的相关内容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课教材内容体系。其次,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点在于教育者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红岩精神的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内容一道转化为有效的育人信息,把红岩精神中蕴涵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信仰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融入教材体系解决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教材”问题,这只是完成了融入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切实向教学体系转化,解决红岩精神“进课堂”的问题。最后,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和归宿是优化大学生信仰体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运用红岩精神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贯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释惑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服务大学生勤工助学、就业创业和指导大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建设等重要职责。充分实现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将红岩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工作领域。具体来讲,一是要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红岩精神,将红岩精神切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等。二是要在大学生党团活动中贯穿红岩精神。大学生党团员在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精神需求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是组织生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红岩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和精神需求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组织大学生党团员到红岩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学习、了解红岩精神,进而传播和践行红岩精神。三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红岩精神。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红岩精神教育与校园活动文化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特别是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精神、团结奉献精神等的教育。四是要在服务大学生工作中融入红岩精神。应当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在服务大学生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过程中充分体现红岩精神中蕴涵的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以促进健康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紧密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对红岩精神内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核心要义的理解、把握及践行,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开展。课堂教育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充分实现红岩精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紧密结合丰富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而言,一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以红岩精神为指引,把红岩精神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始终,引导大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险、勇于创业,培养大学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风貌,增强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进取精神与探索精神。二是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注入红岩精神的思想内涵,通过富于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社团活动弘扬红岩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红岩精神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要将红岩精神中蕴涵的教育元素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与过程加以对接,实现红岩精神与志愿精神的良性互动,在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彰显红岩精神,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红岩理想信念精神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拿出精神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