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西藏班(校)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Flash动画:补间动画》一课为例

2018-02-10 23:59邢长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22期
关键词:动画微课探究

邢长敏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国西藏班(校)课程改革热度的不断上升,大力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藏族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自我探究能力,促进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宠儿。

课前,学生通过看微视频、做导学案进行前端学习;课上,开展学生与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遗留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这种“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前台,突出其主体地位;而把教师作为主导者放在辅位,减少他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翻转课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效地融合起来,做到了知识是学生自己学的,而不是教师教的。

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些有着不同性格、不同知识层次的西藏班学子都能踊跃地参与到翻转课堂学习中呢?答案就是:让每一个藏族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宰者。一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也要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质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最重要的是让藏族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采用微课辅助教学无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的主要支持。

二、微课:翻转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支持

1.微课的概念

“微课”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研究的需要,在笔者看来,微课的本质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包括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师生的教学反思、学生的练习测试及教学反馈以及教师点评等,但主要以微视频为载体,是为了打破传统较为单一的学习资源的局限性而时兴起来的[3]。

2.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微课只有放置于网络平台中才能更方便地服务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因此,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应是学生必须课前就获得微课资源,不管是通过事先上传的微课网络平台,还是网络教学系统发送,这样才能观看微视频,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端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解决前端学习中遇到的疑惑[4]。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在引导或点拨之后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强化知识进而深层内化。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进而作出改进。

3.微课应用的优势

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富有视听感观冲击的微视频所吸引,从而引发学习者对未知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可反复观看、调节播放进度决定了微视频很适合自主学习。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借助于微视频双重感官冲击可以高效地完成前段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阶段,学生时常会围绕微视频对学习遇到的困难展开激烈的讨论,容易引发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提高讨论效率。

微课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学案的指引下,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的方式逐步掌握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研究微视频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拓展知识,上升一个层次,进而完成拓展任务。

三、教学实践

1.课程设计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收集了大量学习资源,经过遴选,制作出一套微课集,主要包括四大类视频。第一类视频主要用于课前学习,其内容展示了教材中本章内容中(即第一章《动画设计与制作》所有案例制作的详细过程。第二类视频是补间动画的简介以及本课主要的学习任务,包括补间动画的概念、类别及制作步骤与“逐帧动画”的区别及补间动画可以实现的效果,例如位置、大小、角度、颜色、形状等的改变,并在视频的最后呈现后面的主要任务,即下列主题任选其一并完成动画,主题有:“移动的太阳”“盛开的花朵”“旋转的风车”“苹果园”。第三类视频含有4个子视频,分别录制了上述“移动的太阳”“盛开的花朵”“旋转的风车”“苹果园”4个作品的详细制作步骤。第四类视频是“跳动的乒乓球”动画中有关速度变化的“缓动”值的调整。

第一类视频和第二类视频事先通过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而第三类视频则是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发送给此类学生,供他们参考学习。

反思:(1)在微视频的制作方面,由于采用的是第二语言——汉语录制微视频的,可以对视频中的关键步骤添加文字加以说明,也可以为整个微视频添加字幕,方便学生理解。(2)把一类视频和二类视频及其相应的素材放置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前学习,课堂上只组织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合作探究和任务的演练拓展,课堂上的时间便得到高效的利用。

2.教学过程

(1)引导课前自学。根据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的前端学习(10分钟)。

学生先看一类微视频,然后完成案例制作并上交教师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重复观看视频或者邀请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以获得帮助,利用这2种方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结束后,给各组分配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课分组情况是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后考虑差优互补、男女比例协调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习任务至少由2个小组负责完成。

(2)课上合作探究。就是课堂上提出前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合作探究,进而学法指导(17分钟)。

第一,小组讨论(12分钟)。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学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5]所以,不管何时何地任课教师都不应该忽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以二类微视频中给出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开展小组内部讨论或小组与小组间的讨论,力求学生讲解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带着问题的讨论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讨论,学生采用边看微视频边讨论的方法,遇到难点或问题时学生可以暂停视频的播放而进行问题的探讨。经过一番讨论,个别问题往往都能被解决,接下来就剩下一些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有待解决了[6]。

第二,讲解、展示(5分钟)。共性问题一般都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假设班级中恰有学生能够代教师把问题说清楚,那是最好不过的——此时,可以请这位学生来讲解或上台操作演示,这样效果会更好,任课教师只需要做少许引导便可帮助学生看清解决问题的关键。

(3)演练和拓展。即课堂训练巩固及拓展延伸(10分钟 )。

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当堂课完成任务,如果只是个别学生遇到困难,可以让他们借助第一类视频的帮助完成任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观看第四类视频,自学下一课的内容并尝试完成动画“跳动的小球”。

(4)课堂小结(3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由任课教师主导。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简单的回顾与总结,尤其要对课堂中表现较好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再对挑战任务“跳动的小球”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借机还可以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效果与反思

1.运用微课的价值所在

首先,微视频与以往传统的教材、教辅资料相比,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更主动地学习,学习的目标也更明确。其次,微课资源其实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补充。它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还能查缺补漏、强固知识。再次,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学习,一些简单的问题得到解决,而课堂主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并解决。

2.翻转课堂运用微课应注意的问题

微课要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优势,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个性化、按需学习的要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编写的检测题或综合任务题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作为后续教学设计的依据。

在微视频中,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讲得很透彻,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否则学生将永远只会生硬地模仿,而不会去探索视频以外的空间,学习就不可能真正地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

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一定要有微课来支撑,过多地使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很容易会将实体课堂变成一堂看视频的课[7]。

猜你喜欢
动画微课探究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做个动画给你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动画发展史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动画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