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俄罗斯农产品资源开展精深加工的对策研究

2018-02-10 12:15高玉海安春生
商业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对策研究

高玉海 安春生

[摘 要] 黑龙江省借助地缘优势,抓住俄罗斯着力扩大对华出口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有利于自俄进口机遇,进口了大豆、小麦、玉米、蜂蜜等农产品,并开展了落地加工,但在进口、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还存在着源头供给不足、进口配额申请难度大、限制厂家销售、企业融资难、销售受限、宣传推介有待加强等难题。建议加快建设境外种植和养殖基地,为境内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原料;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小麦、玉米和油料等进口配额,扩大农产品进口;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俄罗斯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把黑龙江省打造成国内最大的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加工集散基地;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供给效能;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打造跨境产业链,推动对俄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加工;制约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2-0005-04

近年来,受国际油价下跌和欧美制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调整农业发展政策,促进了农产品供给增加。黑龙江省抓住俄罗斯农产品供给增加和急需扩大包括中国在内出口的机遇,进口了大豆、小麦、玉米、蜂蜜等农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但进口农产品在省内的加工量偏少,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不大。为此,黑龙江省应抢抓俄罗斯农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及中国宣布对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的机遇,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破解在进口、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难题,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农产品进口,开展落地精深加工,推动对俄农业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俄罗斯农产品供给增加为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

(一)从生产端看,供给增长空间大

俄罗斯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良条件。农业用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在世界前五位(美国、印度、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0.84公顷,是中国的9倍。目前,俄罗斯已开发利用的农业用地为22800万公顷,尚有50%农业用地资源尚未开发。在已开发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60%、牧场占25%、草场占15%。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空间、稳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俄罗斯政府推出了系列规划。目前正在执行的有《2014-2017年和2020年前国家农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2013-2020年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原料和食品市场调节规划》、《2020年前农用土地和用于农业发展的非农用地的国家监控和建立相关土地的国家信息资源构想》、《2014-2020年俄联邦农用土地复垦开发规划》,这些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关系俄罗斯食品安全的各类产品供应的本土化;在发展农业创新的基础上提高俄罗斯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化农工综合体的制度结构,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农业部门的投资吸引力;提高农业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利用率。俄罗斯进入世贸组织后,农业被视为重点保护领域,为尽快提高农业竞争力,政府及金融机构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完善对农业的扶持补贴政策,希望尽快提高俄农业竞争力。为了扶持农机设备产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大幅度对国产农机设备的补贴。尽管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俄罗斯政府还是加大对农业农业的拨款,支持农业发展。2016年12月6日,俄罗斯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在主持召开的制定2017年国家支持农业措施工作会议上强调,2017年俄罗斯对农业的国家资金扶持将引入对农业企业优惠贷款的机制,年贷款利率不超过5%,以增强农业投资吸引力。2017年,因国际油价长期低迷,俄财政部制定了“史上最严苛”的财政预算,但对农业的投入没有降低。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俄罗斯农业得到较快发展,被称为俄罗斯“经济的未来”,集中了国内约13%的基本生产设备和14%的劳动力,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

自2010年起,俄罗斯就一直在开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逐步加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俄罗斯依托丰富的农业用地资源,逐步扩大播种面积,由2010年的7519万公顷,提高到2017年的8062万公顷(见表一)。2017年,小麦、玉米、葵花籽、大豆和荞麦播种面积分别达到2789万公顷、303万公顷、799万公顷、264万公顷、169万公顷。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主要农作物产量也增加,2017年谷物产量1.356亿吨,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产量达到8580万吨、1550万吨、360万吨(见表二)。

俄罗斯草原面积辽阔,饲料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2017年,俄罗斯各类饲草料种植面积达1628万公顷,为肉、奶、蛋等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产能达到1040万吨和3110万吨(见表三)。

(二)从对外贸易看,出口规模扩大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开始制裁俄罗斯。为反制欧美贸易制裁,自2014年8月俄罗斯开始限制农产品进口,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加大农业机械配置和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俄罗斯农业的快速崛起,农业世界大国地位的恢复,改变了石油天然气财政的单一性,在国际博弈中更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制裁对俄罗斯农业发展起到了刺激作用,不仅扭转了俄罗斯长期以来石油换食品的局面,而且通过进口替代促进了农业发展。目前,俄罗斯国内农产品自给率大幅度提高,并开始谋求扩大出口。为鼓励出口,俄罗斯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出口优先项目。农产品出口商將获得贷款支持,咨询支持,协助参加海外展会和向境外推广俄罗斯产品。此外,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分析中心,其任务是对外国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优先方向,并建立统一的农业出口信息支持系统。2017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207亿美元,比计划目标179亿美元增加11.5%,主要出口品种为谷物、水产品和植物油,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4%。谷物出口以小麦为主,2017年小麦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18年4月,俄罗斯2017/18年度谷物出口量已达423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977.5万吨增加42%,其中小麦出口量为3300万吨,同比增加43%;大麦出口量为470万吨,同比增长2倍;玉米出口量为440万吨,同比增加5%;其他谷物28万吨,同比增加43%。2017年,俄罗斯农产品的主要购买国家为埃及(17.8亿美元)、土耳其(17.8亿美元)、中国(17.7亿美元)、韩国(14.6亿美元)。俄罗斯农业部预计,2018-2020年农产品出口将分别增长10%、20%、30%,将成为继能源之后第二大出口品种。

(三)从对我国贸易看,出口额度增长

在农业领域,中俄农业合作正在不断加强,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俄贸易新的增长点。在农产品贸易合作方面,中国市场期待来自俄罗斯生态农业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使中国人的食品种类更加绿色安全。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对安全、无公害高品质进口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俄罗斯抓住这一机遇,扩大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近些年来,俄罗斯农产品和食品已经悄然打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受到青睐。俄罗斯对华出口的粮食产品和各种食品,都被冠以“绿色无污染”、“无添加剂”、“高营养”等,成为吸引中国人的标签。2013-2017年,俄罗斯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7.7%。2015-2017年,俄罗斯对我国农产品额为17.19亿美元、18.91亿美元、20.51亿美元(见图一)。据俄罗斯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5月15日,俄罗斯对华出口农产品123.1万吨,主要农产品是大豆(84.62万吨)、油菜籽(10.81万吨)、小麦(4.13万吨)、玉米(2.3万吨)。目前中国位居俄罗斯粮食出口国第13位,预计很快进入前10行列。2018年6月,普京总统访问中国并签署联合声明称:俄罗斯和中国已就逐步相互开放农产品市场达成一致,希望中国放开农产品市场,扩大对华出口。

二、黑龙江省自俄罗斯进口加工农产品取得较好成效

(一)进口量微增,品种和进口区域相对集中

从贸易规模看,2015-2017年自俄进口农产品达到50万吨、51万吨、58万吨,同比增长409%、3.2%、14%;进口金额达到2.05亿美元、1.98亿美元、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3%、28%。从商品结构看,自俄进口农产品约有50种,主要为大豆、豆油、坚果、啤酒、巧克力、冻鱼、小麦或混合麦的细粉等10种商品(见表四)。三年间,10类农产品进口额占自俄进口农产品总额的九成以上,其中大豆占六成以上,豆油和坚果各占约一成。从贸易方式看,大豆、食用植物油、小麦粉等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报关报检,玉米以一般贸易方式报关报检,食品和日用品多以互市贸易方式进口。从进口区域看,主要集中在黑河、牡丹江、佳木斯和双鸭山等边境口岸市县。大豆进口数量大致可以反映农产品区域分布格局,2017年全省进口50万吨,其中黑河进口28万吨、牡丹江进口12万吨、佳木斯市7万吨、双鸭山市0.7万吨。

(二)进口加工初见成效,前景看好

黑龙江省自俄进口农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品种较少,但也初步形成产业特色,点状分布于沿边市县。部分大豆实现了省内落地加工,加工制成腐竹、豆油等豆制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玉米进口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为主,压制成片或制成饲料销往国内市场。东宁、绥芬河、抚远、饶河等口岸进口水产品和蜂蜜较多,但加工较少,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同江和东宁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松籽,加工后销往美国和欧洲等高端市场,少部分销往国内市场。东宁达俄通公司俄罗斯食品中央烘焙工厂已投入生产,利用进口俄罗斯面粉、奶油、蜂蜜等优质原料,加工生产各式中俄糕点。佳木斯、牡丹江和双鸭山等地建立了俄罗斯进口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对进口农产品进行精检、分装和加工,同时也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俄罗斯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黑龙江省黑河、佳木斯和牡丹江等地谋划了一批自俄进口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黑河市积极支持企业建设豆油、饲料、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等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大豆附加值。佳木斯支持企业兴建大豆分级精选项目,进口俄罗斯高品质的开荒豆、高蛋白豆和小粒豆分级精选项目。牡丹江积极推进“中鼎牧业”乳制品项目,谋划回运生鲜乳开展落地加工。

(三)进口农产品广受欢迎,销售区域向国内延伸

俄罗斯农产品凭借纯绿色、无污染、无添加、无公害等特点,以“高品质的安全食品”标签进入国人视野,并因物美价廉、品种多样、安全保障而迅速获得广泛认可。黑河、佳木斯和牡丹江等地抓住商机,建立俄罗斯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基地和销售平台,简化通关手续,畅通物流通道,让更多质优价廉的俄罗斯农产品进入我国消费市场,豆油、红肠、酸奶、面粉、蜂蜜、鱼籽、啤酒、饮料、罐头、提拉米苏蛋糕、生鲜等广受边民喜欢,逐渐成为沿边市县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等边境口岸一半以上居民使用俄罗斯面粉和豆油,这种消费倾向也逐步向省内其他地区及省外扩展。

三、扩大俄农产品进口加工还需破解诸多难题

(一)在境外源头方面

1.生产资料过境难。国内对农机具和农机配件、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过境手续繁杂、查验较严,多数企业通过货运代理方式出口,需要花费高额的代理费,导致设备通关周期长、费用高,影响了境外种植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能够回运的粮食等农产品数量受到限制。

2.境外产地限制较为严格。根据国家原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规定,进口大豆、玉米和水稻产地仅限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滨海边区、后贝加尔边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进口油菜籽产地仅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俄罗斯对华小麦出口潜力最大的地区在西伯利亚,与黑龙江省毗邻的州区只有阿穆尔州获准对华出口,而滨海边区、哈巴罗夫斯克、犹太自治州没有对华出口权限。长距离的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使与黑龙江省毗邻地区的粮食出口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开发。

3.輪作和休耕较难。黑龙江省在俄开发种植的耕地已达870多万亩,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红小豆、油菜籽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受国内外市场价格因素和我国回运政策的影响,多年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使地力下降,土地板结,已经引起俄罗斯相关部门的关注,要求中方投资企业采取轮作或休耕的方式恢复土地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进口环节方面

1.配额申请难度大。黑龙江省企业在境外开展农业种植,收获的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质量好,在国内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但由于申请进口配额困难,且配额外进口税费过高,企业只能选择在俄罗斯就地销售,回运到国内的数量不多。很多企业因不具备进口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配额申请条件,只能放弃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选择不受进口配额限制的杂粮豆种植。2015-2016年,同江市农业企业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种植了1000公顷红小豆,每年收获红小豆500吨,由于原国检局未批复风险评估,导致该批红小豆未能回运国内,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2.厂家销售影响了国内流通。原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要求大豆、玉米、水稻及油菜籽应符合相关条件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入境,并在经检验检疫部门考核合格的加工厂生产加工,不得直接进入流通市场,禁止用作种植。黑龙江省企业进口的俄罗斯大豆要求只能销售给东三省定点加工企业,回运大豆的外经贸企业在与定点加工厂合作过程中,销售价格完全由定点加工厂来操控,导致进口企业微利或赔钱。

3.不同运输方式成本差异较大。由于铁路运输车辆条件限制,绥芬河市铁路进口粮食需要袋装,袋装运输会产生编织袋费用、装袋费用,且在粮食装卸、运输、查验过程中会产生破损,与散装运输相比较运输费用过高。东宁市对面的俄方口岸允许中方翻斗车入境,直接装运散装粮食,覆盖苫布后就可以直接运输,与袋装相比费用成本极大降低。

(三)在加工环节方面

1.企业融资困难。境内粮食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大,原料往往一季收购四季加工,流动资金占有量大、回笼慢,加之银行贷款门槛高,企业资金异常紧张。每到原料收购季节,一些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不能适时、足额收购原料,导致后期生产开工不足,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境外农业开发属于高投入产业,特别是在俄罗斯开展农业种植生产成本更高,前期投资较大。对俄农业開发企业拥有的厂房、农机设备等资产大多在俄罗斯境内,境内银行缺少对境外资产的及时评估和风险管控,境外资产还不能申请到贷款,“内保外贷”更是难以落实。

2.落地加工量偏少。在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中,除了东宁市鑫源公司进口的1.3万吨松籽实现了全部加工外,大豆、玉米、面粉、蜂蜜和海产品等在省内的加工量还较少。2017年,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大豆51.55万吨,黑河格润集团加工大豆8000吨,东宁市天马、森隆和双盛三家合计加工9000吨左右,同江凯滋食品公司加工600吨。绥芬河市保达农牧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回运玉米11064吨,加工3100吨。绥芬河驰宇公司进口俄罗斯面粉,再加工成面条,但数量较少。饶河黑锋公司进口的蜂蜜加工都很少。进口小麦基本没有加工,直接卖到省外了。绥芬河、东宁等口岸获得了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权限,每年进口了大量的贝类、蟹类和鱼类水产品,除少数直接食用外,大部分未在省内加工,而是转卖到省外。

3.进口加工未享受到补贴。2016年国家通过“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方式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从11月份收储季节开始到2017年4月30日,企业收购当地玉米进行加工,每吨补助300元。2018年3月23日至4月30日,每吨补助150元。黑龙江省在俄农业园区种植的玉米回运到国内的价格与国产玉米价格基本持平,在无法享受加工补贴的情况下,境外企业只能在俄罗斯加工或销往其他国家,影响了企业回运积极性。

(四)在销售环节方面

1.假冒商品影响市场销售。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目前在黑龙江省销售的俄罗斯商品,尤其是食品主要是通过边民互市贸易、俄罗斯人携带入境等途径进口,销售俄罗斯商品达百亿元,但受利益因素的影响,俄货市场出现了大量假货,影响了正规渠道进口及加工后俄罗斯农产品的国内销售。

2.宣传推介有待加强。俄罗斯对农业种植要求很高,实施的是欧盟标准,对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要求非常严格,化肥、农药的用量远低于国内水平,农产品以其生态环保、质量优良获得了中国居民的喜欢。受消费习惯和地域条件的影响,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居民对俄罗斯农产品的了解程度较高,喜欢食用俄罗斯农产品,而在省内其他地区对俄罗斯农产品的宣传推介还需进一步加强。

3.混合饲料销售待遇不平等。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内引进了多家利用俄罗斯进口玉米、大豆开展精深加工的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开展保税加工,但企业在产品出区销售遇到了实际问题。2016年12月,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带领海关、检验检疫和相关企业到天津自贸区考察饲料加工后再出区事宜。经过天津自贸区海关的介绍和到企业实地考察,天津自贸区的饲料配比为80%玉米和20%豆粕经过物理研磨后,按饲料进行报关(关税4%,增值税13%)。从天津考察回来后,相关企业按照天津自贸区内企业的配比80%玉米和20%豆粕片两种混合成不可分割的饲料进行海关预归类。2017年2月,海关总署回复了预分类意见,认为玉米和豆粕两种混合在一起可以食用,不能按饲料报关,应归为玉米压片,关税为20%,增值税为17%,综合税率比天津自贸区高出20%。

四、多措并举扩大俄农产品进口加工

利用俄罗斯优质农产品资源开展跨境精深加工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撑黑龙江省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第一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升级的需求,打造黑龙江省食品加工新的增长点,而且可以倒逼农产品质量提升和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深化对俄经贸合作。

(一)加快建设境外基地,保障源头供给

积极参与制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做好黑龙江作为中俄农业合作核心引领区的优势产业规划,发挥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农业开发时间长、种植经验丰富、机械程度较高、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加快推进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在俄农业开发企业提供优质粮食品种。依托黑河北丰、绥芬河宝国、东宁华信、抚远东金公司等境外农业开发龙头企业,按照俄罗斯的政策法规加快建设种植园区,尽快调整境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种植品种。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发展部沟通协调,争取使更多的境外园区享受俄罗斯超前发展区政策,采用就地加工和回运的方式,增加俄罗斯农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依托东宁华宇公司、中鼎牧业建设境外养殖基地,发展肉类和奶制品畜牧生产加工,为境内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原料或向其他国家出口。

(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扩大农产品进口

抓住中美贸易摩擦给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带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小麦、玉米和油料等农产品进口配额,确保企业“走出去”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境外农业开发休耕和轮作,达到种植结构调整的目的,为进一步扩大大豆、玉米、小麦、油料等农产品进口创造条件。利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寻找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商,争取国家简化进口配额手续、增加进口配额,扩大豆类、麦类、玉米、水稻、肉类及油料作物等农产品进口,弥补因反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缺口。复制推广天津自贸区混合饲料出区销售的做法,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混合饲料出区销售提供政策支撑。借助广西从越南进口木薯粉、云南从缅甸进口香蕉、西瓜和甘蔗的做法,利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8000元免税的政策,将从俄罗斯回运的肉类、生鲜乳由整批变为零货进口,开展落地加工。

(三)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持续发展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佳木斯佳天国际公司、黑河北丰公司、绥芬河侨兴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俄罗斯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重点对大豆、玉米和小麦进行精深加工,努力打造欧盟标准品牌,真正实现进口粮食过腹增值的目标。通过开放式合作,做好进口俄罗斯农产品等资源落地精深加工的全国招商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进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把黑龙江省打造成国内最大的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加工集散基地。

(四)強化品牌宣传,提高供给效能

依托黑龙江省在京沪穗等区域中心城市建立的绿色食品窗口市场,通过宣传推介远东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和优势,打造俄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逐步形成辐射全国及日韩和东南亚市场的俄罗斯农产品销售网络。在中俄博览会和哈洽会期间,坚持举办俄罗斯农产品经贸交流活动,强化展销对接,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中俄企业利用好跨境网络平台,扩大知名度,打造项目品牌化。国内企业利用阿里巴巴、京东、微信等平台,销售俄罗斯农产品。俄罗斯企业利用Yandex、VK、Mail·ru等网站,或与俄品多等黑龙江省开展对俄贸易较好企业合作,扩大优质农产品对中国出口。

(五)打造跨境产业链,推动对俄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

以中俄联合编制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湖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境内外园区为载体,谋划跨境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探索“两国双园”模式,构建“头在境外、尾在境内”的集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和营销为一体的跨境产业合作链条。进一步做好自俄进口农产品与省内自产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的有效衔接,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打造深受不同消费群体放心食用的安全产品。落实好第五届中俄博览会期间农业地方合作远景展望圆桌会议签约项目,吸引俄罗斯大型有环保责任的农业投资集团包括养殖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引进俄加工能力和工艺在省内按照欧盟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打造俄罗斯品牌,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友君.多举措促进中俄农业合作[N].黑龙江日报,2018-08-14.

[2]马友君.俄中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扩大.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711011023948257/2017.11.01

[3]郭志超,张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农业贸易对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7):12-13.

[4]АвторЛегинаМарина,钟欣.俄罗斯农业发展前景探析[J].世界农业,2017(11):190-191.

[5]徐向梅.经济困境下逆势发展的俄罗斯农业[J].欧亚经济,2017(3):62-76+127-128.

[6]刘怫翔.对中俄农业合作中的共识与分歧的研究[J].农业经济,2018(8):15-17.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对策研究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