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线上教育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探究

2018-02-11 01:12周逸清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卷微课孩子

周逸清

互联网时代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莫过于“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教育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谁在这次冲击中占领浅滩,就有可能在未来教育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我国高校中,改革先锋北京大学率先在Coursers平台推出了大量的网络学习课程,并且特意针对中学生推出了大学先修课程。随后清华在“学堂在线”平台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课程。此外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edX等也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课程可供选择。学而思、高斯、学大等线下培训结构都着手布局线上教育。我们会发现这些网络课程或者线上教育等大多数都是以视频形式支撑在线学习。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了:线上教育就是视频教学吗?此外,对于基础教育重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尽管校外的教育已经风起云涌,而校内的教育模式依然故我——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为主。为了应对未来教育,我们有必要对校内线上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对具体实施方法开展初步探究。

一、校内线上教育可行性分析

线上教育并不是一项新事物。早在1962年,美国知名发明家—“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就在一个计划书中,着重强调了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可能性[1]。道格拉斯提倡计算机个人化,并预测了使用个人计算机以及搭配计算机的网络将造成巨大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交换潮。这也正与教育资源均衡化以及教育个性化的理念相符。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和教育资源。在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交通日益便利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集中到“超级中学”中,造成了优质资源的集中,农村或者经济发展偏弱的地区教育缺少优质教师以及教育资源,必然将导致这些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减缓[2]。而线上教育将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随时随地能与优质教师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也为线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在传统教学中,一个班的孩子接受一样的内容,也许有些孩子已经很清楚,而有些孩子却根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这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欧美流行的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等能够缓解这些矛盾,但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孩子还需要同步学习,依然不能做到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3]。而线上教育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一旦合适的系统化的在线资源提供给孩子后,孩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孩子们已经无形之中都接触到了在线学习。现在每个孩子手中几乎都有手机或Pad,每天他们都在通过这些电子设备获取信息和资讯,这本身就是一种线上学习。只不过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和内容,但是针对中学生的适切的学习资源依然缺少。这就为线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又爱又恨的工具,它方便了与孩子的交流,但又让无数孩子深陷其中。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电子设备实现在线学习,让孩子成为电子设备的主人,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前适应信息潮的到来,在线学习也必将成为孩子未来的终生学习的一种高效途径。

如前文所提到的,校外的线上教育已经暗流涌动,而校内线上教育基本尚未开始。然而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在校内开展线上学习研究,能够直观地把握学习效果,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熟悉、适应并掌握在线学习方法。当然,线上教育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场挑战和机遇。有部分教师对电子设备的了解可能还仅限于其是猛虎野兽,唯恐避之不及。在互联网改造一切的时候,还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肯定是不行的。有部分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4]。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校内线上学习模式依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孩子和自身的需求开展研究,才可能最终实现让技术服务于教育,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感受到技术变革和教育革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因此,我们亟须开展校内线上教育研究。

二、校内线上教育具体实施方法探究

笔者在一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锋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担任化学教师,出于对技术的喜爱,也想让校内教学能够更加高效直观便捷,与志同道合的教师一块做了一些初步尝试性研究。我们的研究都是关注学生和教师在日常学与教中碰到的一些痛点,想通过尝试些新技术或者平台解决这些痛点。目前,我们已经就校内学习过程中的随堂小测、在线推屏、微课录制、线上答疑等环节展开了研究。

1.“问卷星”助力随堂小测[5]

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随堂小测的批改和讲评效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且不断尝试新的平台,我们终于发现“问卷星”是一个非常好的完成课堂小测的平台。“问卷星”开发了“在线考试”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可以个性化地批量添加选择题、填空题等,能自主设置考试时长,在教师设置好考卷后,在课前将生成的二维码或者链接等发给学生,学生用手机或Pad等扫一扫或者点开链接就能作答。在学生提交答卷后,分数立刻就会生成出来。学生可以看到教师提前设置好的解析,对自己错误的点能一目了然。教师也能针对错误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于错误较少的在后台也能查询到,便于后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了增加随堂小测的趣味性,这个平台还支持随机的微信小红包,在学生达到设置好的分数线后可以领取随机红包。目前问卷星应用于课前检测在生物、化学、英语、政治等学科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课前小测方式满意度达到87%。

2.Apple TV和iPad结合实现在线推屏功能

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学科,教师经常会做一些演示实验。受空间和位置所限,很多孩子并不能实时地观察到实验的变化过程。此外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如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实时看到真个实验过程以及闪光瞬间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尝试后发现Apple TV结合iPad就能实现实时推屏功能,将iPad屏幕推送到投影仪的幕布上。我们使用iPad摄像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的变化,用iPad拍照也可以很快地将学生的闪光点置于屏幕上,让学生共同欣赏这闪光的瞬间,这也能够刺激学生上课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实时推屏技术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极大的便捷性和震撼感,了解到Pad等不再仅仅是娱乐而已,他们也会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手机和Pad等应该怎么使用。

3.微课录制初步尝试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有合适的线上学习资源用于集中突破重难点,我们不断地尝试录制一些微课。经过尝试和研究发现使用iPad利用Explain Everything App录制视频时手写方便,导出较慢而且视频较大,不利于使用网盘共享。而使用笔记本电脑结合手写板和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视频时尽管手写效果一般,但是视频导出较小,便于通过网盘或者是微信共享,因此这也成为我们研究项目组录制微课的主要平台。我们针对平时学习中出现的难点录制5分钟左右的视频,还是有很多学生观看的。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主要通过手机来观看微课,这也预示着手机将成为线上学习的主要媒介。

4.初建线上答疑机制

之所以说到线上教育不等于视频教学,是因为线上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环节——线上交流。目前来说很多线上教育平台无法做到实时交流。而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已经很熟悉了,学生对于教师十分信赖,有问题时都愿意来找教师来解答。但是教师又不能时刻在固定地点等待学生来答疑,建立线上答疑机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研究,我们已经建立了以微信为交流平台的线上答疑机制。结合三星note手机以及录屏软件,我们能在手机上快速地将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并且便捷地将手机录好的短小视频发给学生观看。当然这些视频也会成为我们微课的一些素材,这种交流和答疑方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三、结语

经过初步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了电子设备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学生的线上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的教育就可能做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节奏、不限对象地展开。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不只是鼠标之父[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3(12):42-45.

[2]闫王宏.透过“超级中学”看基础教育“畸形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27):134-135.

[3]叶琳.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2010(32):5-8.

[4]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5]周逸清.问卷星平台助力随堂测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 17-18.

猜你喜欢
问卷微课孩子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问卷大调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